门铃又响了。
老夫子正站在客厅中间,手里还拿着那个装花瓣的小玻璃瓶。他转过身,朝玄关走去。
门外是邻居王姨,抱着一把折叠椅。
“你们家的,用完了顺手带回来。”她把椅子往门口一放,“哎哟,你们这饭香得我路过都走不动道。”
“谢谢您。”老夫子笑着接过椅子,顺手放在墙边,“下次再借您不许推了,咱们邻里之间,这点事不算啥。”
“那我可记着这话啊。”王姨笑呵呵地摆摆手,转身走了。
老夫子回头看了眼客厅。长辈们都换了位置,从餐桌移到了沙发区。茶几上换了新茶,热气往上飘。父亲坐在主位,母亲挨着他,叔伯靠在另一头,姑婆耳朵贴着扶手,眼睛却一直盯着他和陈小姐这边。
他走回去,在陈小姐旁边坐下。她递来一杯茶,温度刚好。
“刚才那孩子闹腾得厉害,你们也累了吧?”姑婆突然开口,声音不大,但屋里一下安静了。
“还好,挺开心的。”老夫子喝了口茶。
“我们看着更开心。”叔伯接过话,“你们俩一起张罗这顿饭,有模有样。不像有些小年轻,回家吃饭还得爸妈伺候。”
老夫子笑了笑,没接话。
父亲放下茶杯,轻轻敲了两下桌面。“我们今天来,不只是吃顿饭。”
大家都看向他。
“你们年纪都不小了。”他说,“我和你妈,还有这些长辈,最盼的就是看到你们安定下来。”
母亲点点头:“陈小姐懂事,体贴,对我们也尊重。我们心里都明白。”
“所以啊,”姑婆插进来,“什么时候把日子定下来?别光忙着工作,人生大事不能拖。”
老夫子低头看着茶杯里的茶叶沉下去。他没说话,只是转头看了看陈小姐。
她脸有点红,但没有躲开视线。她轻轻点头,然后说:“我也想早点融入这个家。”
“好!”叔伯一拍腿,“这话听着就舒服。成家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你们能这么想,我们就踏实了。”
父亲接着说:“我们不指望你们赚大钱,也不求住多大房子。只要你们两个人齐心,平平安安过日子,我们就满足了。”
母亲补充:“早点结婚,过年的时候一家人都在,热热闹闹的,多好。”
老夫子慢慢把茶杯放在茶几上。他抬头,声音很稳:“爸,妈,各位长辈,我知道你们是为我们好。”
他停了一下,继续说:“我和陈小姐都在认真对待这段关系。我们也讨论过未来,包括工作、生活,还有……成家的事。”
屋子里没人出声。
“我们会一步步来。”他说,“不会让你们等太久。”
话音落下,几位长辈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姑婆伸手摸了摸他的头:“你小时候调皮,现在说话倒是靠谱了。”
“那是被您教育出来的。”老夫子笑了。
“少贫嘴。”她瞪他一眼,又忍不住笑,“不过这话我爱听。”
叔伯凑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以后家里大事小事,你也该多担点。”
“我知道。”
陈小姐这时轻声说:“我也希望以后每年都能这样聚在一起。不只是过年,平时也可以常来走动。”
“当然可以!”母亲立刻说,“随时来,我们都欢迎。”
“等你们结了婚,”姑婆眯着眼,“家里就得准备摇篮了。”
“姑婆!”老夫子无奈地叫了一声。
“怎么?”她理直气壮,“我说错了吗?你们不生,难道让我生?”
全屋哄笑。
老夫子揉了揉额头,陈小姐已经笑得靠在他肩上。
他伸手搂住她的肩膀,没说话。
灯光暖暖的,照在每个人脸上。孩子们在地毯上玩牌,大人说着家常。电视静着,但春晚的海报还贴在墙上。
老夫子忽然站起来,走到书架前。他拿起那个小玻璃瓶,走回茶几旁,轻轻放在中央。
“这是今天的第一个纪念品。”他说,“那朵花是为了护住桌子牺牲的。”
“英雄花!”小堂侄立刻举手,“是我的勋章!”
“对,你的。”老夫子把瓶子推到他面前,“好好收着。”
孩子双手捧起瓶子,宝贝似的抱在怀里。
“以后我们家每件事,不管大小,我都想留个记录。”老夫子环顾一圈,“打翻果汁也好,扶正花瓶也好,都是我们的故事。”
父亲看着他,眼里有点亮光。
“你长大了。”他说。
老夫子没回答,只是坐回原位,握住了陈小姐的手。
母亲轻声说:“看到你们这样,我就觉得,以前那些担心都值了。”
“什么担心?”老夫子问。
“怕你一个人在外头吃不好,睡不好,受了委屈也不说。”她看着他,“每次打电话,你都说‘没事’,可我们知道,哪有真没事的。”
叔伯点头:“年轻人总想自己扛,但我们做长辈的,看得心疼。”
“现在不一样了。”姑婆说,“有人陪你吃饭,有人替你操心。我们也能安心点。”
陈小姐低头,手指轻轻捏了捏老夫子的手心。
“你们要是以后有了孩子,”母亲笑着说,“一定要带回老家住几天。让他知道根在哪儿。”
“必须的。”老夫子说,“我还想让他学会爬树呢。”
“你小时候爬树摔断胳膊的事,还没忘吧?”父亲挑眉。
“记得,所以我会教他怎么落地。”
又是一阵笑。
姑婆突然正色:“老夫子,你要记住,一个男人,不只是赚钱养家。”
他认真看她。
“你要学会承担责任,照顾身边的人。”她说,“你现在做的不错,但路还长。”
“我记住了。”
“我们也不是催你。”母亲温和地说,“只是希望你在对的人面前,别错过最好的时候。”
老夫子看着陈小姐。她也在看他。
两人没说话,但眼神已经说了太多。
叔伯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等你们办酒,我红包一定包双份。”
“先说好,”姑婆竖起一根手指,“我当证婚人。”
“凭什么?”母亲笑,“我是他妈,我来。”
“那我当司仪!”小堂侄跳起来,“我背过《百家姓》!”
“你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老夫子拉他坐下。
“我可以练!”
笑声再次充满屋子。
老夫子靠在沙发上,感觉整个人都松了下来。
这些话,听起来像压力,其实都是牵挂。
他们不说“你要成功”,而是说“你要平安”。
不说“你要出人头地”,而是说“你要有人陪着”。
这才是家。
他低头看了眼手机,时间刚过八点半。聚会还没结束,谁也没提要走。
陈小姐靠在他肩上,小声说:“你今天挺帅的。”
“嗯?”
“像个真正的主人。”
他没笑,只是把手盖在她的手上。
父亲这时开口:“明年清明,我们都去扫墓。你带上陈小姐,让她认认祖宗。”
“好。”
“顺便看看老宅。”母亲说,“修一修,以后你们回来住也方便。”
“行。”
“等孙子出生,”姑婆已经开始规划,“就在院子里种棵桃树,等他长大,正好开花。”
老夫子闭了闭眼。
“您这进度条拉得太快了。”
“我乐意。”她哼了一声,“你们慢慢走,我先想想。”
茶几上的玻璃瓶微微反着光,那片花瓣静静躺在里面。
老夫子忽然觉得,今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笑容,都不该被忘记。
他松开陈小姐的手,起身走进书房。
几分钟后,他拿着一本崭新的相册回来。
封面是浅灰色的,上面什么都没写。
他打开第一页,放进去一张照片——是今晚拍的全家福,大家挤在餐桌前,笑得乱七八糟。
然后他把相册放在茶几上。
“从今天开始,”他说,“我们的故事,一页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