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盯着屏幕角落的监控面板,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咖啡杯底的水渍已经干了,只剩下一个浅浅的圆环印在桌上。他刚把那条伪装成系统日志的消息发出去,心里清楚,对手很快就会有动作。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秦先生发来的消息:“外面炸了。”
老夫子点开对话框,后面还跟着一串链接。十几家自媒体账号同时发文,标题一个比一个吓人——“客户集体退约!某科技巨头系统被攻破”“内部员工爆料:数据早已泄露半年”。
他没急着回信,而是打开金手指的舆情监测模块,输入公司名称和关键词“数据泄露”。屏幕瞬间跳出几百条信息,发布时间集中在过去两个小时,转发量呈爆炸式增长。评论区清一色说着类似的话:“早就听说他们系统不行”“我朋友在那边上班,说管理层全靠忽悠”。
老夫子冷笑一声。
这节奏太整齐了,普通人哪能这么同步?他调出后台分析界面,让金手指追踪这些账号的注册时间、Ip分布和内容模板相似度。几分钟后,三条红色连线汇聚到同一个节点——一家叫“星策公关”的外包公司。
而这家公司的签约记录显示,三天前刚和星辰科技签了年度合作合同。
“换招了?”老夫子靠在椅背上,“不打系统,改打嘴皮子?”
他正想着,手机又响了。秦先生打了进来。
“你现在看新闻了吗?”电话一通,对方声音就传过来,“已经有两家电视台在做专题报道了,说你们技术团队集体失职,董事会准备换人。”
“他们有没有说具体哪个系统被破?”老夫子问。
“没提细节,就说‘核心模块遭入侵’,还放出一张模糊截图,看着像是客户管理后台。”
“假的。”老夫子直接说,“我们所有模块都在运行,连异常告警都没有。”
“我知道是假的,但外面不信啊。”秦先生叹气,“现在股民已经开始抛售股票了,股价跌了百分之三,还在往下走。”
老夫子沉默两秒,然后说:“让他们继续播。”
“啊?”
“我说,让他们继续播。”老夫子语气平静,“你去盯住那些首发账号,特别是最早发帖的那几个。我要知道谁在背后推。”
“你是想顺藤摸瓜?”
“不是摸瓜,是等瓜自己长出来。”
电话挂断后,老夫子重新调出金手指的资金流向图。刚才在查水军账号时,系统自动关联了支付记录。大部分转账来自星策公关的对公账户,但有一笔五百块的打赏,收款人是个公司内部员工,工号尾数是0873。
他记下了这个号码,没有立即处理。
这种小钱,不可能是买命价。更像是测试——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收点零花钱,在关键时刻松个口风。
他把这名员工标记为“观察级”,设定了自动提醒:一旦此人登录敏感系统或与外部高频通信,立刻弹窗报警。
接下来,他开始思考反击方式。
起诉造谣媒体?太慢,官司还没开庭,舆论早就把你淹死了。发澄清声明?人家根本不理你,反而会说你心虚。
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用他们的规则打败他们。
老夫子启动金手指的模拟推演功能,输入三种应对策略。结果显示,反向曝光对手操纵证据的成功率最高,能达到百分之七十六。前提是,必须拿到一手操作后台的日志快照。
他立刻给技术团队发指令:秘密抓取水军控制端的访问痕迹,尤其是那些通过跳转链接进入管理后台的操作记录。
“别惊动任何人。”他在消息末尾加了一句。
做完这些,他又打开公司内部文件共享系统。在里面新建了一份文档,命名为《项目组协作风险评估(初稿)》。内容写得模棱两可,提到某个“跨部门协作流程存在信息延迟”,可能导致“外部误判公司稳定性”。
写完后,他故意把文档权限设为“部门可见”,然后放在公共目录最显眼的位置。
他知道,如果内部真有人跟外面勾连,这份文件一定会被截走。
而这正是他想要的。
只要对方拿去当情报交差,下一步动作就藏不住了。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主控室里的灯一直亮着。其他人都下班了,只有他还坐在位置上。屏幕上一半是实时舆情数据,另一半是那份假报告的访问日志。
没人打开过。
他喝了口凉掉的茶,重新检查了一遍金手指的各项设置。反制程序已经就位,只等对方踩进陷阱。
凌晨一点十七分,监控系统突然提示:有一条加密消息从公司内网发出,目标地址经过三次跳转,最终指向境外一个匿名邮箱。
老夫子立即调出路径还原图。发件Ip属于行政部一台公用电脑,登录账号正是那个工号尾数为0873的员工。
但他没有封锁账号。
反而让系统放行,并悄悄复制了整封邮件内容。
里面只有两段话:
“近期系统响应缓慢情况仍在持续,续约模块压力较大。”
“新发现一份内部评估报告,怀疑存在协作漏洞,附件请查收。”
附件就是那份假报告。
老夫子看完,嘴角微微动了一下。
鱼饵被咬了,但咬得不够深。对方只是传递消息,没有进一步行动。
说明他们还在犹豫,不确定这份情报值不值得动手。
那就再加一把火。
他回到办公系统,以技术副总监的身份发布了一条内部通知:“因续约模块负载过高,计划于明早九点半进行临时维护,预计持续二十分钟。”
这条消息一发,整个系统都会记录下来,也会被自动同步到所有关联终端。
包括那个正在偷偷传情报的员工手机。
做完这一切,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眼睛有点酸,但脑子很清醒。
他知道,星辰科技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既然他们认定续约模块有问题,明天一早一定会加大攻击力度,甚至可能配合舆论再炒一波“系统崩溃实录”。
但他也清楚,真正的较量,从来不在前台。
而在谁先看清对方的底牌。
他重新坐下,打开另一个界面,调出公司所有跨部门协作项目的人员名单。目光缓缓扫过一个个名字和岗位。
其中一个人的名字被他轻轻点了两下。
备注写着:临时支援岗,隶属市场部。
昨天下午,这个人曾多次访问客户数据库日志,理由是“做用户行为分析”。但奇怪的是,他下载的数据并不包含任何行为轨迹,全是权限变更记录。
老夫子当时没在意,以为是新人不懂规矩。但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操作方式,更像是在排查防御体系的结构。
他把这个人也加入了观察名单,编号0874。
然后关闭所有窗口,只留下一个最小化的监控面板,上面静静显示着那份假报告的访问状态。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了一点四十三分。
他拿起桌上的空杯子,准备去接点热水。
刚走到门口,身后传来一声轻微的提示音。
回头一看,面板上出现一条新记录:
【文件《项目组协作风险评估(初稿)》被打印一次,来源终端:b区三层打印机,账号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