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还亮着,那条系统提醒停留在眼前:【检测到目标人物“老赵”正在上传一份名为《近期董事沟通反馈汇总》的加密文档,来源设备为总部八楼临时终端。】
老夫子盯着那行字,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两下,像是敲在节拍器上。
办公室里没人说话。大番薯低头搓着手,指节泛红,嘴里小声嘀咕:“早知道就该把茶泼得更准点……说不定还能顺手拍张照。”
“你现在是小吃店老板,不是特工。”秦先生从门口走进来,手里拎着两个饭盒,“再说了,真要搞谍战,你也得先学会怎么不被监控拍到后脑勺。”
他把饭盒放在桌上,打开其中一个,一股酱香飘出来。
“李婶特制红烧肉,我特意多加了卤蛋。”他说,“吃点东西,别光盯着手机看成筛子。”
老夫子没动,只抬眼看他:“你怎么来了?”
“顺路。”秦先生拉开椅子坐下,“顺便告诉你件事——我今天见着清洁工李阿姨了,就是常在十三楼擦地那位。”
“她怎么说?”
“她说前天下午倒垃圾时,路过财务部后楼梯,听见两个男的说话,声音不大,但有一句听清楚了:‘那份字画已经送到张董家车库,老爷子喜欢山水,这回准能入眼。’”
话音刚落,大番薯猛地抬头:“送礼?!”
“不是‘送礼’这么简单。”老夫子慢慢坐直,“是精准投喂。他知道张董爱收藏,还专门挑山水画,这不是瞎碰运气。”
“可一个保洁阿姨的话,能当证据吗?”大番薯挠头,“万一她听岔了?或者人家说的是挂历呢?小区活动中心每年都送那种‘吉祥如意’大山水。”
秦先生翻白眼:“你见过谁家会为挂历特意提到‘车库交接’?还怕人看见似的走后楼梯?”
“关键是时间。”老夫子调出金手指界面,输入查询指令,“我们拜访张董是昨天上午十一点二十三分,他秘书打电话邀我再次见面是下午三点零七分——中间隔了不到四小时。”
数据流快速滚动,屏幕上跳出几条标记信息。
“而根据系统记录,老赵上传那份《沟通反馈汇总》的时间是昨晚十一点四十六分,内容虽加密,但上传动作本身说明他在整理成果。”老夫子轻敲屏幕,“三件事连起来:我们刚走,张董就主动约见;老赵连夜汇总进展;再加上有人送字画——这不是巧合,是连锁反应。”
大番薯眨眨眼:“所以……我们其实赢了一半?”
“还没开始算赢。”老夫子合上手机,“我们现在只知道他们出了招,但不知道这招有多重、有没有备案。要是贸然揭发,对方一句‘私人馈赠’就能搪塞过去,反而打草惊蛇。”
“那怎么办?装不知道?”
“不。”老夫子看着秦先生,“你明天再去找李阿姨一趟,别提这事,就当闲聊。问问她那天看到的人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有没有提别的细节——比如画是谁送的,车号多少,有没有拍照留念之类的。”
“你还真信群众的眼睛雪亮?”大番薯撇嘴。
“我不信眼睛,我信耳朵。”老夫子说,“尤其是每天在走廊来回六趟、谁都不注意的人的耳朵。他们听过的秘密,比会议室里的纪要还多。”
秦先生点头记下:“我去的时候带瓶蜂蜜水,她最近嗓子不舒服,挺乐意聊几句。”
“顺便打听下张董孙子的情况。”老夫子补充,“读几年级,在哪上学,喜欢吃什么零食都行。我们要比老赵更懂张董的生活节奏。”
“你这是要把人活成一本户口簿啊。”大番薯叹气,“我都想给自己办个档案了,叫《大番薯日常行为观察报告》。”
“你那份我已经写好了。”秦先生面不改色,“标题是《论如何用一杯热茶改变职场格局》。”
大番薯一愣,随即咧嘴笑了。
气氛松了些。
老夫子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停车场依旧安静,那辆灰西装男人开走的车早已不见。阳光斜照进来,映在桌角那份被茶水浸过的会议纪要复印件上,纸边微微翘起,像一页翻到一半的书。
他转身,拿起笔,在新本子上写下一行字:
“突破口:字画”。
然后推给两人看。
“接下来,我们不动声色。”他说,“让他们以为一切照旧。老赵觉得他在布局,其实他已经漏了破绽。”
“可我就不能做点啥?”大番薯举手,“至少让我去趟超市,假装偶遇张董家保姆?听说她每周三买菜。”
“不行。”老夫子摇头,“你现在露脸太多,容易引起怀疑。而且你上次进公司大门差点被闸机夹住,全楼保安都认识你了。”
“那是门太窄!”
“总之,你的任务是继续当个笨手笨脚但心地善良的小吃店老板。”老夫子正色道,“关键时刻,这种形象比西装革履有用得多。”
秦先生收起饭盒,准备离开:“那我先走了,明天上午十点左右去找李阿姨。”
“别太正式。”老夫子提醒,“最好选她刚忙完一段,坐在休息区喝水的时候。人一放松,话就多。”
“明白。我会表现得像个关心邻里健康的热心市民。”
“对,就说你是来做公益调研的,主题是《中老年职工饮水习惯与腰椎健康的关系》。”
“这题目也太假了吧!”
“越假越像真的。”大番薯认真点头,“我卖炒面都说自己是‘非遗传承项目’,顾客反而信。”
三人低声笑了下。
笑声落定,老夫子看着桌上那本翻开的笔记本,目光停在“字画”两个字上。
他知道,这场仗不能再靠数据碾压了。
得用人情破局。
也得用细节杀人。
“你们有没有想过,”他忽然开口,“为什么选字画?为什么不直接送钱?”
“因为高级?”大番薯猜测。
“因为安全。”秦先生答,“书画价格浮动大,真假难辨,送一幅‘名家临摹’,既能表心意,又能规避审查。就算查起来,也说是朋友间交流藏品。”
“没错。”老夫子点头,“所以他敢送,就是赌我们抓不到实物。只要张董不承认收了,我们就没法证明存在利益输送。”
“那咱们就得找到那个‘实物’。”大番薯握拳,“哪怕是一张废纸,只要能拍到画面一角也好!”
“不能急。”老夫子按住他肩膀,“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取证,是等他们自己露出马脚。他们以为我们在原地踏步,其实我们已经摸到了绳子的一头。”
“那根绳子,迟早能把人绊倒。”秦先生接过话。
门外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又渐渐走远。
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
夕阳透过玻璃洒进来,照在三人围坐的桌面上,影子拉得很长。
老夫子把手机放进口袋,拿起笔,在笔记本边缘补了一句:
“下一步:确认交接方式。”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向窗外。
城市楼宇渐染金光,远处一栋写字楼的反光突然一闪,像有人推开了某扇窗。
他眯了下眼。
然后转回头,对秦先生说:
“你明天除了找李阿姨,再去趟行政部,查查最近有没有外勤登记显示前往张董小区的车辆记录。”
“你要查公车私用?”
“我要查的是习惯。”老夫子淡淡道,“一个人做事,总有固定套路。老赵喜欢用熟人、走偏门、留模糊痕迹。只要他动了,就会留下脚印。”
大番薯托着下巴:“你说……他会不会也派人盯着我们?”
“一定有。”老夫子笑了笑,“所以我才让你继续保持现状。”
“继续笨?”
“对。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
秦先生站起身:“那我先走了,晚上还得回去改报表。”
“改什么报表?”
“上周团建费用分摊。”他苦笑,“八个部门抢一张发票,我现在快成会计了。”
“那你记得在备注栏写清楚:‘用于购买西瓜及防止同事中暑的冰镇酸梅汤’。”
“这能报销?”
“不能,但能让人记住你是个有趣的人。”老夫子说,“在这个地方,有时候有趣比正确更重要。”
秦先生笑着开门出去。
大番薯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拐角,忽然压低声音:“哥,你说……咱们是不是已经在赢了?”
老夫子没回答。
他只是拿起桌上那份被茶水泡皱的会议纪要复印件,轻轻往旁边一推。
露出底下一张打印纸。
纸上是一张截图:某书画拍卖平台的历史成交记录。
标题写着:《近代山水仿作市场估值分析(近五年)》。
发布时间:昨夜十一点五十分。
正好卡在老赵上传加密文件前十分钟。
他拿起笔,在下面划了一道线。
笔尖划破纸面,发出轻微的“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