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团聚的喜悦尚未散去,姜妙便将目光投向了那片购置已久、广袤而贫瘠的荒地。那里,才是她规划中真正的起点,未来“逍遥城”的根基所在。纸上谈兵终觉浅,实地勘察,结合空间科技的辅助,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建设蓝图。
晨光熹微中,一辆经过空间技术轻微改良、加装了减震装置的马车,在数名逍遥卫(由原官差和羽阁骨干组成)的护卫下,驶出了北碚城,朝着城东那片属于“姜家”的荒地行去。车上坐着易容后的姜妙和萧执,以及负责记录和协助的韩松。
越靠近目的地,人烟越发稀少,道路也逐渐变得坑洼不平。举目望去,是大片大片裸露着沙石和低矮耐旱灌木的黄褐色土地,地势略有起伏,远处是连绵的山峦轮廓。一阵北风吹过,卷起地上的沙尘,显得格外荒凉。
“这地方……还真是名副其实的‘荒地’。”韩松看着窗外的景象,忍不住感叹。他虽知此地贫瘠,但亲眼所见,还是觉得东家这钱花得似乎有些不值。
姜妙却并未露出失望的神色,反而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内心oS:“嗯,虽然看起来磕碜了点,但面积够大,地势也非一马平川,有改造的空间。关键是,够偏僻,方便我们搞事情。”
马车在一处较高的土坡前停下。几人下车,徒步走上坡顶。从这里望去,荒地的全貌更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大片平坦区域夹杂着一些缓坡和沟壑,一条几乎干涸的河床蜿蜒穿过,远处山峦形成天然屏障。
“夫君,你觉得如何?”姜妙看向萧执。
萧执负手而立,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四周,从军事角度分析道:“此地背靠山峦,可倚为屏障。前方视野开阔,若有敌来犯,不易隐蔽。若能在此处,”他指向坡下那片最平坦开阔的区域,“建立核心据点,修筑围墙,扼守要冲,易守难攻。只是,水源是个大问题。”他的目光落在那条干涸的河床上。
“水源问题可以解决。”姜妙自信一笑,她早已用空间设备探测过,这片区域地下有丰富的水脉,只是埋藏较深,“关键是规划和布局。”
她看似随意地踱着步,时而蹲下抓起一把泥土捻动,感受其成分和湿度;时而远眺,目测着距离和方位。萧执和韩松跟在她身后,只见她时而蹙眉思索,时而微微点头。
只有姜妙自己知道,在她行走和观察的同时,强大的精神力已经与空间相连。在她的“视野”中,一层无形的、精细的全息地图正叠加在现实世界的荒地上。地图上清晰地标注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土壤成分的细微差异、地下水流向与深度,甚至模拟出了不同季节的风向和光照变化。
她走到那片平坦区域的中心,在心中默念:“这里,作为内城核心区,行政中心、研究院、核心仓库设在此处。”
全息地图上,那片区域立刻亮起,出现了虚拟的建筑轮廓。
她又指向靠近干涸河床,但地势稍高、不易被洪水侵袭的一片区域:“这里,靠近未来水库,作为工坊区最合适,取水方便,也远离居住区。”
地图上,工坊区的轮廓也随之点亮。
“缓坡地带,土壤相对稍好,可以规划为梯田,引水灌溉,种植粮食和草药。”
“那片背风的洼地,可以建设居民区,规划好道路和排水。”
“山口险要处,设立哨卡和防御工事。”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打几口深井,解决初期用水问题……”
她一边走,一边低声自语,手指在空中虚点,仿佛在勾勒一幅无形的画卷。韩松赶紧拿出炭笔和皮纸,飞快地记录着姜妙的每一句话和指示。萧执则默默跟随,看着她专注的侧脸,眼中流露出欣赏与信任。他知道,夫人脑中必然有他所不了解的、更精密的“地图”。
“韩松,都记下了吗?”姜妙停下脚步,回头问道。
“回东家,都记下了!”韩松看着皮纸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心中震撼不已。东家这番勘察,看似随意,实则每一条规划都直指要害,考虑周全,仿佛早已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
“好。”姜妙点头,“回去后,你就按这个初步规划,组织人手,开始进行地面标记。先用石灰粉画出大致区域和道路走向。”
“是!”
勘察完毕,返回马车的路上,姜妙看似随意地从“袖袋”里掏出几个小巧的、金属质感的东西,悄无声息地丢在几个关键的规划点附近。那是空间出品的微型地质监测器,能持续反馈土壤稳定性、湿度等数据,为后续建设提供更精确的参考。内心oS:“科技改变生活,古人诚不欺我!”
回程的路上,姜妙靠在车厢壁,闭目养神,实则在脑海中进一步完善着规划,思考着如何利用空间的工程机械最高效地完成初期平整工作,哪些建材可以就地取材,哪些需要从空间偷偷“补充”……
萧执看着身边似乎睡着了的妻子,轻轻将一件披风盖在她身上。他知道,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在夫人心中,已然变成了一张充满无限可能的画布,而她,正是那位胸有成竹的画师。基建的前奏,已在这寂静的荒地勘察中,悄然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