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的时候,大队部的空地上围了一圈小孩子,一个个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着,眼神里满是期待。
薛冯诚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好奇地问王二狗:“老王,你们大队经常杀猪吗?”
王二狗如实回答:“还好,一般一年杀三四次就够了。不过今年年底,我们大队一次性可能要杀一百五十多头猪。”
这话一出,不仅薛冯诚惊得张大了嘴巴,连一旁的周亚平也惊讶得合不拢嘴。薛冯诚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大队这是不交任务猪了?这事还真像你老王能干出来的!到时候你老小子要是被抓进牢里,可别来求我。”
王二狗一脸嫌弃道:“县长,你想啥呢?今年我们大队交的任务猪也是一百五十头!我们大队一共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每家都交一头两百多斤的大肥猪,连知青和下放的同志都跟着交任务猪。咱可是良民,怎么可能不交任务猪?我们大队还等着用任务猪的指标,换大头皮鞋呢!”
县工商局局长曾浩听了,赶紧凑过来:“那个老王,不然你们大队除了交任务猪,再给收购站送点猪呗?县里现在也艰苦,再说这么多猪肉,你们也吃不完啊。”
王二狗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曾浩,翻了个白眼:“曾局长,你说的这叫什么胡话?一家一头猪,哪有吃不完的?别说一头,两头都不够!而且猪拉去收购站,还得交税,不如我们给你们两块钱,开个宰杀证明得了 —— 咱们也不是缺那两块钱,主要是我们大队也艰苦得很,你看看这些孩子,盯着猪肉都快流口水了。”
佑陆和小胖几人盯着大肥猪擦了擦嘴角,他们一个多月都没吃过肉了——王佑陆 家里挂着一块两斤的猪肉,老爹说要留到过年吃,平时天天吃鸡蛋。鸡蛋他都吃腻了,以前还能忽悠小胖帮他吃,现在小胖也吃腻了,根本不搭理他。
几位领导看向那群孩子,还真有几个小家伙正偷偷擦口水,一个个脸蛋圆嘟嘟的,看着就可爱。
王二狗见状,放缓了语气:“哎,县长、局长大人们,咱们大人少吃点肉没事,可不能苦了孩子啊 —— 这都是我们大队的心头肉。不过到时候,我们大队可以给乡政府援助一头猪,给县政府援助三头猪,算是咱们的一点心意。”
周亚平想都没想就答应:“那感情好!还是你老王惦记着咱们乡,够意思!”
王二狗没再多说,转身去帮忙杀鸡 —— 人手不够,他这个族长也得搭把手。
这边,王元青抱着妹妹王元娴,跑到王来梅身边,小丫头脆生生地喊:“大姑,你回来啦!”
王来梅笑着蹲下身,伸手想抱王元娴:“对啊,元娴,大姑抱抱好不好?”
薛冯诚也蹲下身子,温柔地问王元青:“小朋友,你们平时也很少吃到肉吗?”
王元青点点头,声音小小的他也听说过爷爷的故事:“对啊,肉怎么能天天吃到呢?不过爷爷说,明年我们就能隔几天吃一顿肉了。”
一旁的王佑陆看了看远处的老爹,凑到薛冯诚身边,小声说:“叔叔,我跟你说哦,我们村的小孩都不敢说自己想吃肉。”
这话勾起了薛冯诚的好奇心:“小朋友,为什么不敢说呀?”
王佑陆握紧小拳头,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我家墙上挂着一块两斤的猪肉,我可馋了!有一天我跟我爹说我要吃肉,还掉眼泪了。”
听到这儿,几位县领导都忍不住笑了,觉得这孩子实在可爱。
王佑陆继续说:“然后我爹就说家里穷,肉要留到过年吃,还说晚上给我多煮一个鸡蛋。从那以后,我就不敢提吃肉了 —— 我现在都怕吃鸡蛋了!而且大祖爷爷天天拿着一根小棍子,我们不吃鸡蛋,他就揍我们。”
薛冯诚和几位县领导一脸疑惑,不知道这 “怕吃鸡蛋” 是怎么回事。周亚平和吴建国却了然地笑了 —— 他们早就听说柳家村鸡蛋多。
薛冯诚看向王来梅,问道:“小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别的大队的小孩,能吃一个鸡蛋都开心好几天,你们大队的孩子怎么还不喜欢吃鸡蛋了?”
王来梅戳了戳王佑陆的小脑袋,笑着解释:“县长,去年我们大队建了养鸡场,家家户户也开始养鸡。今年年初鸡开始下蛋,每星期周三、周五,大队会免费给孩子们发一个鸡蛋。两个月前,大队的鸡蛋产量翻了一倍,我爹就下了规定,全体大队成员,每天必须给家里的孩子吃一个鸡蛋。吃得多了,孩子们就腻了,小孩子嘛,嘴都挑。”
王佑春也嘟着嘴抱怨:“就是!祖爷爷说,吃鸡蛋能开发大脑,能变聪明。我爹娘天天给我和妹妹吃鸡蛋,叔叔,我都快吃吐了!”
薛冯诚嘴角一抽 —— 别的大队的孩子盼着吃鸡蛋,柳家村的孩子却怕吃鸡蛋,这差距也太大了。
正说着,一旁的小胖突然害羞地低下头。王来梅看着他,故意逗他:“小胖,最近有没有偷偷跑去供销社卖熟鸡蛋呀?”
小胖赶紧摇摇头,小声说:“没有了!自从我爹收拾我一顿后,我就再也没去了。”
几位领导一听,立马明白这是有故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之后,薛冯诚带着几个人去村里的学校逛了逛,还随机问了几个上学的孩子书本上的问题,看看他们有没有好好读书。
到了中午,接亲的队伍终于回来了 —— 女方那边条件有限,没大办酒席,也没有足够的粮食招待接亲的人,所以午饭还是回柳家村大队吃。
王元青和王元龙抢着要放炮仗,两人乐呵呵地抱着一挂鞭炮,跑到村口准备点燃。后面还跟着一群小男孩,个个都盼着放完炮仗后,能捡几个没炸响的鞭炮,自己再偷偷放着玩。
王来善被王二狗安排当了 “大管家”,负责婚礼上的人员调动和事务安排 —— 他嗓门大,喊一声全村都能听见,干这活儿最合适不过。
随着鞭炮和王来善的吆喝声传开,大伙都知道接亲的队伍回来了 —— 六辆拖拉机先在柳家村外汇聚成一队,才浩浩荡荡地往大队部来,车里的新人穿着整齐的新衣。
六对新人手牵手走进大队部时,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王二金、王二狗、王二妞坐在最前面的主位上,身后是挂着红布的族谱,透着一股子庄重劲儿。
王二狗站起身,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眼前的新人,又看向满院子的乡亲,声音洪亮:“今天是咱们柳家村的大日子,六家儿郎娶媳妇,凑齐了六对新人,这是老王家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