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议布坊
王虎被押走后,嫂子们虽松了口气,但心里依旧不安。
当晚,玉华把大家召集到布坊后院的会议间。油灯摇曳,映着嫂子们紧张的神情。
三婶开口:“嫂子啊,王虎虽是抓了,可要是他真有后台呢?要是换个人来捣乱,咱们可经不起一次次折腾。”
“对啊,染缸、布匹、账本……哪一样被毁了,咱们就得赔光。”
玉华沉吟片刻,目光坚定:“你们说得对,防人之心不可无。布坊既是大家的命根子,就得像护家一样护着它。”
二、玉华布防的妙计
玉华提议:“从明天起,布坊要设三道防护。”
第一道:物防。
她让铁匠打铁栅栏,把后门加固;染缸加盖锁,仓库也装上粗木门,钥匙分开掌管。
第二道:人防。
布坊分班值守,夜里两人轮换巡逻。嫂子们虽是女人,却个个心细有劲,不输男子。
“咱们可不是打仗,但得防着小人偷鸡摸狗。”玉华叮嘱道。
第三道:智防。
她提出做暗记,每批布料、染缸都留独有的标识,只有她和两位心腹嫂子知晓。
“这样,若是再有人动手脚,咱们立刻能查出问题。”
嫂子们听得连连点头。有人感叹:“嫂子就是聪明,咱们都没想到还能这样防。”
三、嫂子们的学习热情
既然布坊要长远,光靠体力不行。玉华心里明白,嫂子们要学会记账、识布、验色。
她拍板:“以后每晚,我教大家点识布料的窍门。谁能最快分辨布料好坏、染色正不正,将来能独当一面。”
嫂子们眼睛一亮,纷纷嚷嚷:“嫂子,咱们认字少,学不会吧?”
玉华笑着摇头:“谁说认字少就学不会?眼睛能看,手能摸,就能学!”
从那晚起,布坊的后院时常亮灯到深夜。嫂子们围在桌边,辨布纹、比颜色,认真得像读书的孩子。
四、军官的提醒
几天后,军部的军官再次上门验货。
看着布坊一派井然的秩序,他点点头:“你们能挺过来,不容易。但别掉以轻心,后面竞争更大。”
玉华问:“军官同志,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军官低声道:“听说外地也有人眼红军需合同,可能会有人打别的主意。你们既然站住了脚,就要想着怎么守得更牢。”
玉华心头一紧,暗暗决定:嫂子布坊不仅要能守,还要能变,要在品质和效率上超人一步。
五、嫂子们的凝聚
新制度推行后,嫂子们越发团结。夜巡的嫂子背着竹竿,走在院子里,嘴里还唱着小调;学布料的嫂子们有的眼睛酸红,却依旧盯着布匹不撒手。
有嫂子悄声说:“从前咱们在家里都是拖累,现在能帮着养家糊口,还能学本事,心里真踏实。”
另一人点头:“跟着嫂子干,咱们算是有盼头了。”
玉华听在耳里,心头一暖。她明白,这不仅仅是布坊,更是嫂子们的新生之路。
六、未雨绸缪的隐忧
夜深人静时,玉华独自坐在灯下,摊开账本。
布坊的产量在增加,可需求还在扩大。若继续这样下去,现有的染缸和织机怕是不够。
她暗想:“得想办法再添置机器,还要培养更多能干的嫂子……这不仅是军需,也是咱们的立身之本。”
就在她合上账本的那一刻,院子外突然传来一声犬吠,紧接着是巡逻嫂子的喊声——
“有人影在墙外徘徊!”
玉华心头一震:布坊的防护,看来马上就要迎来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