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压来临
供销社要五十双鞋的消息一传开,院子里顿时炸锅。
“天哪!上次才二十双就忙得够呛,这回直接五十双?”
“还得一个月内交货,这不是要咱命吗?”
学徒们更是脸色发白:“咱才刚学两天,能派上用场吗?”
玉华拍了拍桌子,声音铿锵有力:
“姐妹们,别慌!五十双不是要命,而是机会。咱做成了,嫂子学院的牌子就立住了!”
二、任务分工
玉华当即制定战术:
成品班:全力赶制供销社的五十双鞋,确保质量第一。
学徒班:分成两拨,一拨负责打底子、裁布料,另一拨学做简单针脚,为成品班分担。
每天晚上点灯加班,但必须轮班,不能累坏身体。
嫂子们一听,心里稳了。有人拍着胸脯说:“这回豁出去了!就算熬红眼,也要把鞋赶出来!”
三、男人们的转变
一开始,有的男人嘟囔:“女人们天天针线不顾家,像啥话?”
可很快,他们发现供销社的订单一旦完成,家里就能换回粮票、布票、油票,还有现金!
这下,男人们全变了样:
有人主动帮着劈柴烧水,有人抱着孩子哄睡觉,有人甚至学着做饭。
“媳妇儿安心做鞋,家里有俺呢!”成了不少男人的口头禅。
四、夜以继日
在嫂子学院的院子里,灯光彻夜通明,仿佛永远不会熄灭一般。在这片明亮的光线下,人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有的人低着头,专注地缝着鞋底,一针一线都显得格外认真;有的人则在裁剪布料,剪刀在布料上迅速而准确地移动着,发出清脆的声响;还有人在传递针线,动作迅速而利落,确保每个人都能及时得到所需的工具。
这些学徒们虽然还无法独立完成一双完整的鞋子,但他们也在努力学习着制作鞋样和粘贴鞋底等基础技能,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空气中弥漫着布料的味道和汗水的气息,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干劲,反而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的氛围。
在这个院子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玉华对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一双鞋子都必须经过她的亲手检验。她常说:“宁可少交一些,也绝对不能交出质量不好的鞋子。”
有一位学徒眼巴巴地看着玉华,小心翼翼地问道:“玉华姐,您看看我的鞋子做得怎么样?”玉华仔细检查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严肃地说:“你的针脚歪了,这样的鞋子不能上交。再去练习一下吧!”
尽管学徒的心里有些酸楚,但她并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转身继续去练习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供销社那边一旦退货,那么嫂子学院的名声可就彻底砸了。所以,即使玉华的要求再严格,大家也都心服口服。
六、意外挑战
就在大家全力冲刺的时候,坏消息传来:
供销社主任临时追加要求——不仅要五十双,还要多三种新花样。
这可把所有人都愣住了。
“啥?这不是变相加难度吗?”
“咱可没做过那么多花样啊!”
院子里一片担忧,连成品班的老嫂子们都皱起了眉头。
玉华深吸口气,眼神却越发坚定:
“花样难不怕,咱们有心有手!这回,嫂子学院要打出响亮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