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里的表彰
演出服的事,没过几天就传遍了整个县。
县文化馆的干事把嫂子学院大大夸了一番:“嫂子们做衣服,比请城里师傅还省心,还顶用!”
县广播站甚至还专门播了一条简讯:
“xx大队嫂子学院,克服条件简陋,完成五十套演出服的制作任务,质量优良,深获好评!”
这条新闻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回各大队。嫂子们边干活边听广播,一时间热泪盈眶。
刘翠拍着大腿:“嫂子,咱们上广播啦!这是咱们的光荣!”
张玉莲也忍不住笑出声:“这下谁还敢说咱们嫂子学院只是闹着玩?”
二、大队里的反应
大队部里,赵大成脸色沉得像锅底。可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在大会上宣布:
“嫂子学院完成任务,立了功,大家以后要向她们学习。”
社员们窃窃私语:“这可是大队头一回,嫂子们的名字上了广播呢。”
“咱们男人都得服气了。”
嫂子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抬得起头”的滋味。
三、军营里的传递
消息并没有止步于县里。
演出时,有几名军分区的文艺兵也在场,他们回去后提了一句:
“听说这些衣服不是裁缝铺做的,是嫂子学院的嫂子们一针一线赶出来的。”
政委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嫂子学院?这倒是新鲜。嫂子们不仅能种地,还能做演出服?”
有人接话:“要不以后部队里演出、表演,也可以请她们帮忙。”
“这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增强军属和部队的联系,一举两得!”
就这样,嫂子学院的名字,第一次进入军营的讨论范围。
四、嫂子们的喜讯
这天,文化馆干事带着一封信专门到嫂子学院。
“嫂子们,这次的表现,县里非常满意。军分区也听说了,说以后可能会有合作!”
嫂子们炸开了锅。
“军分区?那可是咱们兵哥哥的地方啊!”
“要是军营里也认咱们,那咱们嫂子学院可就真的不一般了!”
刘翠兴奋得直拍手:“嫂子,咱们要真能和军营搭上关系,以后日子就大不一样了!”
五、玉华的思量
夜里,嫂子们兴奋得睡不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笑。
玉华却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的星光,心里起伏不定。
她明白,这份荣誉来得不容易,但接下来要走的路更难。
“县里能认可是第一步,要真能走进军营,那就是另一片天地。”
她攥了攥手心,轻声对自己说:
“嫂子学院,不只是做衣裳做针线,它要成为咱们嫂子们真正的依靠。”
六、暗处的目光
与此同时,在大队另一头,赵大成听到“军分区可能要和嫂子学院合作”的风声,气得直捶桌子。
“她们真是一步步往上爬,连军营都敢牵扯进去?哼,我倒要看看,能走多远!”
然而,谁都知道,从这一刻起,嫂子学院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小小的学习班,而是逐渐走入了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