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开亮相的契机
改名的事刚稳定下来,团政治处就下发通知:在周末的军地联谊活动上,安排“军嫂互助小组”进行首次公开亮相。
消息传来,嫂子们既兴奋又紧张。
“这是第一次出场,咱可不能掉链子!”
“可……咱们能表演啥啊?要是出丑了怎么办?”
赵玉华拍板:“咱不光是家属,更是部队的后盾。能干的事多着呢!这次,就拿咱的拿手活儿亮出来!”
二、紧锣密鼓的准备
嫂子们分工明确:
——会唱歌的排练《军嫂心声》,歌词是嫂子们自己编的,真挚又接地气;
——手巧的准备了一组展示,把她们做的布鞋、棉衣摆成小展台;
——还有人自告奋勇写了个短剧,名字叫《我当军嫂那些年》,讲的是一名年轻军嫂从不懂事到学会独立、支持丈夫的故事。
彩排时,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嫂子演自己“第一次提水提不动”,结果差点把木桶摔了,引得全场哄堂大笑。赵玉华看着她们忙得热火朝天,心里暗暗安慰:“这一次,咱一定能赢得掌声。”
三、联谊大会的开幕
周末,操场上彩旗飘扬,团里与地方合作举办的“军地共建大会”热闹非凡。地方干部、学校师生、战士和军属们齐聚一堂。
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我团的‘军嫂互助小组’,进行他们的首次公开展示!”
操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嫂子们。
四、嫂子们的出场
嫂子们穿着整齐的蓝布衣服,胸前佩戴着自己做的小徽章,上面绣着三个字——“互助组”。她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上舞台,眼神坚定。
第一个节目是合唱《军嫂心声》。嫂子们唱到——
“家里有我,你安心当兵;后方稳当,你放心打仗。”
战士们眼睛都红了,不少人偷偷抹泪。
第二个节目是手工展示。嫂子们把一双双布鞋摆在台子上,解释:“这是用旧军装改的鞋,防滑耐穿,战士们训练时穿着最合脚。”台下立刻响起热烈掌声。
最后的小短剧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年轻嫂子演得笨拙又可爱,引得观众笑声不断;而最后她坚定地说出:“我愿意守在后方,和我的丈夫一起守护祖国!”时,操场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五、震动与认可
大会结束时,政委亲自走上台,握住赵玉华的手:“你们干得很好!今天你们不仅赢得了掌声,也赢得了尊重。军嫂互助小组,不是一个‘安排’,而是我们部队真正的力量!”
地方干部也笑着说:“这才是真正的‘军地一家亲’啊!嫂子们的精神,值得大书特书!”
六、战士们的心声
活动结束后,战士们簇拥到嫂子们身边,有人憨笑着说:“嫂子们做的鞋,比咱们穿的还结实!”
还有人憋着脸红红地说:“听你们唱歌,我想家了,可也更想在部队好好干,不能丢人。”
嫂子们心里热乎乎的。赵玉华环视大家,轻声说道:“瞧见没?这就是咱们存在的意义!”
七、余晖下的誓言
夕阳下,嫂子们收拾东西准备回去。木牌“军嫂互助小组”的字样在金光中格外显眼。
赵玉华心里暗暗发誓:“今天是咱们第一次公开亮相,不是终点,而是开始。从此以后,‘军嫂互助小组’这四个字,要在更多地方响起来!”
嫂子们挽着手,走在回营区的小路上,笑声与脚步声交织,坚定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