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红的消息
订单顺利交付后,外贸公司按合同全额付款,还追加了奖金。
赵玉华翻着账本,心中有数——除去原料、机器折旧和必要预留,这一次,嫂子学院的净利润足够让每个人分一笔不小的奖金。
她没急着宣布,而是让会计悄悄做出一份“分红名单”,打算在周末例会上当场公布。
——
二、意外的会场
那天早晨,嫂子们以为只是例行总结会,谁也没想到食堂里摆了三张长桌,上面放着热气腾腾的花卷、红糖姜茶,还有每人一个信封。
“玉华,你这是又要搞新花样啊?”
赵玉华故意卖关子:“先开会,再说。”
——
三、从账本到信封
她先把这次订单的全过程讲了一遍——从接单、分线,到大家加快速度又守住质量。
“这单,不是我一个人能成的,是咱每一位嫂子用手、用眼、用心拼出来的。”
说到这里,她拿起桌上的账本:“所以,这笔利润,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往外挪,全分给大家。”
嫂子们愣了几秒,目光齐刷刷落在那一排信封上。
——
四、第一个打开信封的人
赵玉华点了点老李嫂:“你先来。”
老李嫂双手有些颤,拆开信封,里面整整齐齐的三十张十元票子,边角都崭新。
她忍了几秒,眼泪还是掉下来:“玉华,我嫁人二十年,这还是第一次自己挣这么多钱。”
底下一阵鼻音,几个年轻嫂子悄悄抹眼睛。
——
五、笑声与泪水交织
新嫂子们的奖金少一些,但她们同样兴奋。
一个才入学两个月的小嫂子抱着信封直笑:“我用这钱,给娘买双皮鞋。”
旁边的老嫂子打趣:“你娘怕是得乐得一夜睡不着。”
笑声、泪水混在一起,食堂里的空气都变得暖洋洋的。
——
六、赵玉华的“心里话”
等大家都收好奖金,赵玉华才开口:“钱,是咱辛苦换来的。今天这笔,是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以后,谁干得多、质量好,分得就多。嫂子学院,不养闲人,也不亏待能人。”
嫂子们齐声应下,声音震得窗户玻璃都嗡嗡作响。
——
七、分红之后的小动作
下午,嫂子们照常进车间干活,但气势明显不一样了。
有人边踩缝纫机边跟旁边说:“以后我多接点外贸单,针脚得再细点。”
甚至有嫂子提议:“要不咱自己学点新款式,下次还能抢主动。”
赵玉华听在耳里,心里比拿到奖金还痛快。
——
八、一个静悄悄的晚上
当天夜里,赵玉华在办公室整理材料,发现门口放着一个小包裹,里面是两斤自己晾的茶叶和一张纸条——
“玉华,这茶叶是俺家最好的,你收下。嫂子学院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能为家挣下大钱,谢谢你。”
她抿了抿嘴角,眼睛有些湿。
——
第一次分红,不只是钱的分配,更是一颗颗心被真正绑在了一起。
从此以后,嫂子学院不再只是“一个培训的地方”,而是让嫂子们敢于梦想、敢于拼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