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录片如期上线,军嫂圈“炸锅”了
纪录片片名叫《她们的名字》,由军区政治部出品,官媒平台同步首发,晚上八点一上线,评论就炸了锅。
画面中:
顾家屯秋天的晨雾,嫂子们一早赶去工地;
炒辣酱时一勺油炸蒜香四溢,镜头细致捕捉;
沈知秋说:“我叫沈知秋,是一名军嫂,也是一名创业者。”
仅这三分钟开头,弹幕就疯了:
“妈耶,真实得让我流泪!”
“这不是我妈的影子嘛!”
“嫂子牌在哪买?链接呢链接呢!”
而在军嫂交流群中,讨论更加热烈:
“我们终于有人把‘嫂子’三个字说清楚了!”
二、品牌认同感高涨,嫂子牌订单井喷
纪录片结束后,嫂子牌官网、合作商城后台几乎被点爆!
辣酱:售罄!
酱爆花生:售罄!
便携装小酱包:两小时售空!
后台数据:
全国范围新增订单:+
复购率高达60%
客户留言最多的一条是:“支持军嫂,味道也顶!”
王嫂差点哭出来:“咱家辣酱这是……成网红了?!”
李嫂手忙脚乱统计订单,嘴里还不停地念叨:
“我们真的,成了品牌了……”
三、外事接待部打来电话:贵宾点名嫂子牌辣酱!
就在众人还在为订单兴奋时,一个来自京城军区的电话打来。
对方身份高冷且尊贵——军区外事接待处。
原因令人瞠目:
“有贵宾在用餐时尝到嫂子牌辣酱,非常喜爱,问能否长期合作供应。”
沈知秋愣住:“贵宾是哪国的?”
对方笑了:“保密。但能说的是,他带回去送给了夫人。”
嫂子们在旁听得目瞪口呆:
“我炒的辣椒……国际出圈了?”
“我们这小酱,飞出国门了?”
四、嫂子牌紧急扩产,嫂子们开启“班车上班制”
为应对订单激增和外事合作,嫂子牌工厂临时加开夜班,组织“嫂子通勤车”。
清晨五点半,第一班嫂子车从村头出发,一车人嗓门可大了:
“快点快点,今天我得封五百瓶!”
“这手脚不快,订单要被抢光啦!”
厂区门口贴出“生产节奏表”,沈知秋站在白板前,一脸从容调度:
“白班+夜班轮替,优先完成外事订单,常规客户维稳,确保品质。大家都辛苦点!”
嫂子们不但不抱怨,反而越干越起劲:
“秋嫂,咱可是国门级辣酱了!”
五、沈知秋接受军区媒体采访,首次提出“嫂子产业链”概念
纪录片播出后,各大主流媒体主动联系采访。
沈知秋穿着嫂子牌工服,在摄像机前第一次提出:
“嫂子牌不是单一产品,而是一个可以延展的嫂子经济产业链,我们要做的不止是酱料,还有更多围绕军属就业、军嫂技能、家庭创业的延伸服务。”
媒体惊叹:“你这是,军嫂第一Ip?”
她淡笑:
“我们只是做了第一步,后面有无数嫂子,值得更多人看见。”
本章小结:
纪录片播出后引发社会热议,嫂子牌品牌认同大幅提升;
订单暴涨,生产线紧急扩展,村里迎来嫂子通勤时代;
军区外事部门指定合作,嫂子牌正式踏入国际视野;
沈知秋初步确立嫂子牌产业链战略,品牌发展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