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业组制度初成,正准备稳扎稳打,结果一件“意外之喜”突然砸到沈知秋头上。
—
这天傍晚,物资组的兰姐回来时带来一个消息:
“知秋,有人托我问,咱们做的咸菜和小饼能不能卖给家属区外的供销社?”
“哪家供销社?”沈知秋警惕问。
“就是那个新来负责调拨的魏科长的妹妹,她在公社供销社当临时采购,尝过你做的黄瓜酱,非要问咱能不能长期供应。”
沈知秋一愣,这可不是简单的“走亲戚推销”。
供销社是计划经济年代重要的“窗口”,能进货渠道有限,价格受控,但“副业组”本质上没有正式工商身份,万一被人盯上,就是“投机倒把”。
“告诉她,我们愿意谈,但必须三条约定先谈好。”
—
第二天下午,魏科长带着他妹妹来到了副业组现场。
两个“城市来的人”一进门,看着干净有序的晒台、装袋封口的饼干、分类码放的咸菜罐头,眼神都亮了。
“这不是野路子,这比咱供销社仓库还规范。”魏科长低声说。
沈知秋先泡茶,再摆出事先写好的“协议草稿”:
副业组不出名义,不挂牌,不打产品商标;
价格统一,按季度供货,必须用粮票或等值物资结算;
合作以“互助换货”名义备案,杜绝走私倒卖嫌疑。
对方一看条款就明白:这不是临时拼凑的“手艺活”,这是个头脑清醒、有纪律、有原则的团队。
魏科长点点头:“你胆子挺大,脑子也不糊涂。”
沈知秋笑得从容:“我是想做点事,但不想惹事。”
最终谈定:第一批供货100斤小酥饼,50罐黄瓜酱,兑换粮票与布票各若干,先试三个月合作。
—
合作一拍即合,副业组内部却炸了锅。
“知秋姐,咱真要跟外面做生意?那不是……犯法?”有嫂子惴惴不安。
“怕的是没规矩,我们现在每一项都登记备案、换物不换钱,按政策走‘互助’通道,出事我一个人担。”沈知秋拍了拍胸口。
“可你不能扛一辈子。”
“那就努力做出成绩,哪天真的让团部看到,批个正式‘军属副业互助点’,就能光明正大地走出去了。”
嫂子们看她眼神都不一样了。
—
顾战霆晚上回来,一边脱军装一边问:“听说你们今天跟外头签约了?”
沈知秋点头:“魏科长的人,很规矩,我把条款写得死死的。”
顾战霆挑眉:“你是真准备搞产业了。”
“咱们干的是有意义的事,为什么不能做大?”
顾战霆没有再多说,只是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盖着红章的小本本。
“军属协作备忘登记本”,是团部给个别“试点家庭副业”的备案凭证。
沈知秋接过时手一颤:“你给我……申请了?”
顾战霆低头吻了吻她额头:“别太感谢我。我只是想你走得再远一点,能少担心一点。”
—
本章要点:
沈知秋首次与军属区外供销社合作,标志副业组“突围”;
她通过精明条款规避风险,推动合法化尝试;
顾战霆为她申请“军属副业试点”,两人情感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