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学院的第一课刚结束,军嫂们的热情就被彻底点燃。
以往她们每日生活围着锅碗瓢盆转,几乎没想过还能有“上课”“考试”这回事,如今在嫂子学院,居然也能学急救、学配餐、学识字识字母,甚至还有“积分评比”,顿时兴致高涨,争先恐后报名下一轮课程。
“沈嫂,我能多报两门课不?”老张家的二嫂眼睛发亮。
“当然可以。”沈知秋笑着登记,“不过要按学习进度来,我们这学期实行积分制,课程出勤、作业提交、实操成绩都会算分,月底还有‘优秀嫂子奖’。”
“那得奖的是不是还能上光荣榜?”
“光荣榜、奖励品都有。”沈知秋抿唇笑,“不过也别太有压力,我们是培养型学习,不是淘汰制。”
嫂子们听得更起劲了,一个个拿出小本本认真记笔记,好似回到了求学时代。
沈知秋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心中也暗自满意。她清楚,这一群被家务困住手脚的女性,正渴望着走出家庭角色的局限,寻找新的价值感。而她做的,就是给她们一把钥匙。
**
为了增加趣味性与参与度,她特意在课程之外增设了“学霸竞赛周”。
“竞赛规则很简单。”沈知秋站在讲台前,身后挂着自己画的教学板报,“我们会分为五个小组,每组设一位学习委员,课程内容结束后统一进行实操比拼和小测验。”
“得分最高的小组将获得‘先锋小组’称号,并由我 personally(亲自)送出奖励。”
“什么奖励?”嫂子们异口同声。
沈知秋笑得神秘:“别着急,下周揭晓。”
嫂子们顿时士气高涨,回家后连带丈夫都被“卷”了进去。
“老高,赶紧教我你们部队的包扎法,我下周要比赛。”
“老赵,你不是擅长烧菜吗?帮我搭一份高营养菜单。”
军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氛围,嫂子们白天上课,晚上复习,甚至还有人偷偷跑去翻旧课本、看部队图书馆借来的烹饪书。
顾战霆看着沈知秋的计划书,不由得啧啧称奇:“你这是掀起一场嫂子内卷热潮。”
沈知秋调皮眨眼:“正是我想要的。你不觉得这氛围很好吗?热情、向上、有目标。”
“确实是好,但也别太拼。”他揉揉她的肩,“你自己也得注意休息。”
**
竞赛日终于如约而至。
嫂子学院空地上被布置成五个实训区域,分别为:紧急包扎区、配餐展示区、常识答题区、心理答辩区、团队协作小游戏区。
清晨八点,军属们陆续到场,每人都穿上了嫂子学院统一定做的深蓝色布衣背心,胸口上绣着“嫂”字,一派专业严谨的样子。
“组长先抽签排顺序!”沈知秋举起手中的木牌,“第一组开始准备!”
第一关:急救包扎
各组成员轮流上阵,模拟包扎伤口。有些嫂子在前几堂课中就表现得十分扎实,动作娴熟利落,引来一阵喝彩。
“沈嫂!你快看三组的林姐,简直像部队里的卫生员一样!”
“那是,她男人就是卫生连的,天天跟她练。”
“我也要让老公帮我多训练训练!”
沈知秋拿着记分板,细致地观察每一位嫂子的表现,重点记录了手法熟练度、时间耗费、合作配合等内容。
第二关:营养配餐
这一项成为本次竞赛最大看点。
各组提前准备好的三餐模型在展示台上亮相,从早餐的玉米粥配小菜,到中餐的红烧鸡腿青菜炒豆腐,再到晚餐的杂粮粥配蒸蛋——不少作品不仅搭配科学,还十分精致。
其中五组的“军人高强度训练营养套餐”更是惊艳全场,不但计算了热量和蛋白摄入,还在一旁附上了营养比例说明表,连顾战霆都频频点头。
“这个我拿回去给战勤连的食堂参考。”
沈知秋笑着夸奖:“这就是我们嫂子学院的目标——提升日常生活水平,反哺部队后勤。”
第三关:常识答题
“请听题:烫伤后应立即做什么处理?”
“冷水冲洗——”
“正确!”
“孩子吞食异物第一反应是——”
“拍背!侧身拍背!马上联系医生!”
答题区成了全场最热烈的地方,嫂子们你争我抢,几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嫂子也大胆举手,回答如流,引得场下一片掌声。
**
等到最后一关“团队小游戏”时,嫂子们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不但配合默契,还自编口号、动作,整整一上午,比的是内容,赛的是精神。
比赛结束,分数统计后,由三组拔得头筹。
当沈知秋宣布:“三组荣获本月嫂子学院‘先锋小组’,将获得由我亲手缝制的‘嫂子技能锦旗’,以及优先参与下一期手工创业班资格时”,嫂子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还有人激动地落泪:“我以前从没得过第一名,这次真的太骄傲了!”
沈知秋也红了眼眶,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次“找回自我价值”的觉醒。
这些普通的军嫂,终于在这片小小的讲堂上,感受到了尊重与肯定。
**
晚上,顾战霆抱着她:“嫂子学院成功了。”
“才第一步。”她靠在他胸口,低声道:“我想开设远程信件辅导课程,再联络部队外的支教老师,让那些留守军嫂也能参与进来。”
“你这是要办‘嫂子电大’了?”他打趣。
她咯咯笑:“别说,还真有这个目标。”
顾战霆亲了亲她的额头:“那你就继续,我一直在。”
**
嫂子们的热情、能力与团结,在这一场小小的“学霸竞赛”中被充分激发,也让沈知秋更加坚定地相信——未来属于这些觉醒的女性,也属于无数正默默承担责任的军嫂们。
嫂子学院,还远未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