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沈知秋早早抵达军工厂。
她一夜未眠,熬出一份详尽的《新式军装剪裁优化及材料升级建议书》,包含:
三种战斗环境下的布料搭配建议;
五种常规动作下的剪裁改良图;
初步小批量试制建议工序表;
成本核算与空间支持备注(未明说空间,只写“特殊渠道供材”)。
王超拿着提案,边翻边咂舌:“……这哪是一个中专女工能写出来的?”
他不由自主地抬头看她:“你以前学过工业设计?”
沈知秋淡笑:“前世学过。”
王超以为她开玩笑,笑着点头:“你这是提前转世学的吧。”
—
上午九点半,军区后勤部的临时小会在会议室召开。
参会的有:
郑处长;
黄婧;
刘工;
王超;
以及一位军品审定专员、一位军区政工代表。
沈知秋也被叫进去,作为“民间合作人”。
会议开始,郑处长率先发言,对沈知秋的实测衣物表示认可,并建议小批量测试性试产。
王超补充说:“成本控制优于目前厂内同等材料,且她提出的剪裁在实测中耐久度翻倍。”
沈知秋递上技术文档,侃侃而谈:
“我建议第一批生产20件,穿着测试一个月,按户外训练强度执行,能否通过,实践见真章。”
军品审定专员点头:“文件思路清晰,若试制通过,不失为突破。”
但正当气氛向好时,黄婧却一言冷泼:
“我不同意。”
“这个提案虽然精巧,但来源可疑、手段不明,尤其是所谓‘特殊布料’,并无采购渠道明示。”
“我们不能拿军需标准去赌一个不明身份人的私货。”
—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郑处皱眉:“黄婧同志,这是临时渠道物资,不涉保密——”
“可生产流程必须留档!必须透明!”黄婧反击,“不能因为她是某人对象,就开后门!”
沈知秋抬起眼,语气淡定:“我不是靠谁进来的。”
“如果怀疑材料来路,欢迎随时抽检。”
“只要你们试穿后觉得不好,我立刻退出。”
军品专员也出声:“黄婧同志,此事可控可查,不妨开放测试。”
黄婧冷笑:“那材料来源还是要说明。”
沈知秋平静地开口:“退伍军人家属手中积存老物资,再加工处理。”
“来源不入账,我愿个人担保。”
—
会议勉强以“允许试产,但不提供原料、不得动用正式产线”为妥协。
说白了,想试?自己找布、自己想办法,厂子不背锅。
沈知秋点头:“好。”
—
会议后,黄婧看着她冷声一笑:“你以为进了厂,就是你能主导了?”
“我给你提个醒——军区不是摆花摊的地方。”
沈知秋没说话,只是回视着她的眼睛,平静回应:
“你说得对。军区不是花摊,但也不是后宫。”
“这里讲的是结果。”
黄婧怔住,没想到她敢这么顶撞。
—
傍晚。
顾战霆出现,接她回宿舍。
沈知秋一言不发,一直到上车后才轻声道:“我想用空间里的储布做第一批。”
“但得伪造一些‘供应来源’出来。”
顾战霆挑眉:“你打算怎么做?”
“回乡一趟。”
沈知秋缓缓道,“我外婆家的老屋里,还有几十匹陈年棉麻老布,借那做个由头。”
“再借作坊加点工艺处理,打个‘新品牌’,然后挂靠到厂外门市。”
“只要我不进厂线、不动公账,不会被抓把柄。”
—
顾战霆沉吟片刻:“我让宋志帮你写一份民间合作文书,明面上以‘非正式技术试点’处理。”
“我也会打个招呼,让你最低限度地获得后勤支持。”
“但——”他停顿。
沈知秋抬头:“你有顾虑?”
顾战霆凝视她:“你做这些,我支持,但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我在。”
“你也别怕黄婧,背后那点小算盘,我看得清。”
—
本章要点:
沈知秋提出详尽改良方案,得到部分支持;
黄婧强势反对,阻碍项目试产;
最终妥协方案:自负盈亏、独立完成试产;
顾战霆表明立场,愿提供低调后援;
空间物资再次启用,项目步入实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