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将账单摊在桌上:
“电费不对。上月耗电4200度,按我们六张显卡算,最多1800度。”
地下室瞬间安静,只有显卡风扇工作运作的声音。
吴峰接过账单:
“会不会电表坏了?商业电费1.2元\/度,这要多付2880元!”
赵明语气肯定:
“我检查过电表,误差不超过5%。”
林志华心头一紧。
他早觉得电费过高,但忙于矿机优化没深究。
现在想来,房东老李签合同时特别强调“电费自理”。
还爽快同意电路改造,确实可疑。
不会是房东动了手脚吧?
张猛摩拳擦掌:
“今晚蹲点?抓偷电的!”
林志华按下冲动:
“先证据确凿。赵明,装个监测器?”
深夜十一点,赵明在电表箱装了自制电流监测器。
团队假装离开,实则藏在街角便利店观察。
赵明盯着手机App:
“基线功耗1.2kw,对应六张显卡正常负载。”
零点整,电流突然飙升!
“3.5kw…4.8kw…6.2kw!”
赵明惊呼:“有人在用大功率设备!”
众人冲回地下室。
轰鸣声比平时更响,但明显来自墙体内部。
王浩贴墙倾听:
“声音不对,像更多矿机在运行。”
林志华敲击墙面,某处发出空响。
推开伪装成配电箱的铁门,暗门赫然出现!
张猛瞪大眼睛:“密室?”
推开暗门刹那,热浪扑面而来。
二十台专业矿机整齐排列,散热风扇的轰鸣震耳欲聋。
LEd指示灯在昏暗中如星河闪烁,温度计显示41.8c。
赵静惊呆了:“这是…矿场?”
房东老李正蹲在一台矿机前清灰,吓得扳手掉落在地。
吴峰难以置信:“李叔?您这是…”
老李尴尬搓手:“这个…说来话长…”
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老李竟是比特币早期玩家,2010年就开始cpU挖矿。
大学城商业电费太贵,他偶然发现学生租地下室挖矿,便想出“搭便车”主意。
“本想分担些电费,”
老李苦笑:
“结果越搞越大,收不住了。”
张猛气得要报警,被林志华拦住。
“李叔,这些矿机…值不少钱吧?”
老李叹气:
“现在值二十多万,但电费压得喘不过气,上月净亏三千。”
林志华计算着:
二十台矿机算力约100Gh\/s,占全网算力0.1%。
日收益约5 btc,约400美元,电费成本却要720元约110美元。
确实微利。
“或许…我们可以合作?”
林志华提议:
“我们专业运维,您提供场地电力,收益分成。”
老李眼睛一亮:“怎么分?”
林志华道:
“您七我们三,我们负责优化降耗,争取扭亏为盈。”
老李怀疑:“你们懂运维?”
王浩立即展示优化数据:
“通过bIoS调优,我们六张显卡算力提升15%,功耗降10%。”
赵明补充:
“散热改造后,温度降低12c,故障率下降。”
老李动心了:“试试?”
团队接管整个矿场运维。
林志华则“偶然”提出“峰谷电价利用”方案。
夜间低价电全力运行,白天部分关机。
一周后,矿场焕然一新。
功耗降低23%,算力反升5%,首次实现日盈利180元。
老李喜笑颜开,主动提出:
“分成改六四吧,你们应得的。”
更宝贵的是,老李展示了珍藏的早期矿机。
2010年的cpU挖矿设备,硬盘里保存着完整的区块链副本。
老李感慨:
“这可能是最早几批区块,当年用笔记本挖,一天能挖好几个币呢!”
林志华小心的备份这些数据。
在区块高度1234的交易记录中,他发现了疑似中本聪的地址转账。
这些在前世被视为数字文物的珍贵记录,此刻却躺在硬盘里。
他尽量平静:
“李叔,这些数据能复制一份吗?用于研究…”
老李大方挥手:
“拿去吧,反正现在不值钱。”
深夜,林志华独自研究区块链副本。
早期交易记录如同石刻,保存着比特币的纯真年代。
他甚至在某个区块的coinbase信息中发现疑似中本聪的留言。
这是比特币创世区块的信息!
林志华激动得难以自持。
这些数据的历史价值,远胜矿场收益。
团队会议上,林志华提出新方向:
“我们该转型矿场运维服务商。”
吴峰问:“就像帮李叔这样?”
林志华展开规划:
“更大规模,为个人矿工提供托管服务,抽成10%。”
赵明质疑:“但哪来场地?”
林志华微笑:
“李叔答应租邻居地下室,他尝到甜头了。”
危机化作机遇。
团队从自家挖矿转向专业运维。
团队新增“矿场托管”板块,首周就接到五个托管请求。
老李成为技术顾问,用他的“老矿工”身份吸引客户。
一个月后,矿场托管业务盈利突破5000元。
团队庆祝时,老李拉着林志华喝酒:
“其实我早知道你们不简单。”
林志华心中一凛:“李叔什么意思?”
“普通大学生哪懂矿机优化、峰谷电价?”
老李笑着:“你们背后有高人吧?”
林志华正紧张,老李却大笑:
“肯定是计算机系的教授!以后介绍我认识啊!”
虚惊一场。
老李的早期矿机保存着创世区块附近数据,需多重备份并研究。
林志华望着扩建的矿场。
四十台矿机整齐运行,温度控制在35c,电费下降30%,日均收益突破600元。
团队从稚嫩的学生成长为专业运维,而他自己,则离比特币的核心历史更近一步。
手机震动,比特币指南推送新闻:《比特币突破2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