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八月十五以后,何庆海就每天跟着何庆学开始学校,家里两头跑。地里的活也不是哥俩开始操心的,毕竟他们还是操心上学的事情。
何庆学每天都特别高兴,从他脸上都能看到, 有的同学可能猜到是不是工作有着落了,私底下议论,有的同学说不可能,毕竟他家是农村乡下的,而多方打听何庆学始终没有露出一丁点儿口风,这个事情也不了了之了。
而何庆学对何庆海的态度完全就不一样了,从小家里人都知道何庆学是家里的老大,毕竟老大将来就是掌管着一家的,所以最底下的弟弟们从来都不是在乎的。自从何庆海重生回来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事儿都听他大哥的支配。不像以前何庆学放学回来连喝水都得支持这二弟给他了送到跟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何庆学也说不上来,就觉得二弟变了。变得这么有能力,有本事,也变得不听话了,也变得不是他可以能指使的动的了。
现在觉得二弟变化真好,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能给他弄到那么大的厂子里去上班儿,所以他在心里是非常感激的。
但是何庆学这个人他是非常自负的,他始终认为他是家里的老大,将来这个家都得是大的,都得听自己的。
过了八月十五以后,天气没再下雨,但是这个秋天真的让社员们都是在泥里把庄稼终于收回去了。天气晴朗以后,社员们就组织起来把这些全都晾晒好。
自从村子里发现了有社员偷粮食的事以后,村里人都非常的警觉,家家互相监督。
何庆海回到家里就听程桂珍女士说道,这些妇女偷粮食往家带的办法五花八门儿,有的往胳膊衣袖里带一些,往裤腰里长一些,裤腿子里装几把,就这样,每天这妇女都多多少少能带回家里一两把粮食回去。这事儿没有公开,都是私底下大家都这么干,可是大队长想禁止,这样也禁止不来,你不能去挨个老娘们儿身上去摸一遍吧。别说其他人家,妇女就是自己家,那老娘们儿也偷偷往家带。没办法,大队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粮食晾干以后,大队长就组织社员挑好的赶紧把公粮交了上去,当村儿里人把挑好的粮食装上车,挑着担子,老爷们儿就这样到镇上去交公粮了。来到镇上排着长长的队伍继续往县里走,毕竟每个村镇都是这样组织的。
何庆海知道这交公粮这几天完事儿以后,佳佳开始按工分分粮食了。这样的盛况是每家都期盼的,毕竟一年劳累下来都看着工分, 指望着粮食多分一些。好,不饿肚子,毕竟秋天的人干活身体累的很。有的人家始终吃不饱,都等着分粮食好吃一顿饱饭。这时候已进入深秋,树叶子全都黄了,山里的树木也看不到绿叶深埋在枯叶底下 的 绿色还能扒拉出来。
何庆海就发现这几天村里人在送公粮的时候,很多妇女在家里赶紧把菜园子里的大白菜,萝卜通通的全都扒拉出来,收拾起来晾晒晾晒好切,晒萝卜干,晾晒白菜,收拾出来腌酸菜。
而村里的小姑娘都开始在山脚下的枯树叶往家里划拉装,毕竟这玩意儿能烧炕。 冬天把炕洞子里炫一下子枯树叶点着,这炕始终是热乎的。 在扒拉这些枯树叶的期间,底下很多鲜嫩的野菜在里面长得还是非常不错的,而这时候就有小姑娘在旁边儿。开始把这些野菜挖回去,毕竟对着棒子面儿吃还是非常好吃的。农村的孩子都是非常会过日子的,凡是能吃的都往家里收拾。
何庆海赶上星期天放假,那是绝对不会在家,一天也看不着他,毕竟这时候天气非常好,虽然深秋,但是穿上夹袄还是不感觉冷的。
何庆海身上拎着十几盘的大夹子,这东西打野鸡打家雀,打鹌鹑都非常管用。甚至还能打到野兔。看着那田地里很多野鸡在寻找农民,落下在田地里的 一些粮食粒。看着野鸡在田地里起落飞起,寻找着。
何庆海就找了一片地方埋上了十几盘夹子在夹子。就这样一天下来,自己的野鸡打了十几只装在背篓里,就是这些鹌鹑家雀,还有其他不知名的鸟,连一些画眉鸟都有。七八十只,这东西打的是非常快。有的时候一下能打出两只。
何庆海就这样在田间地头里不停的换地方放夹子。
回到家,何庆海把收获展示给家人看,大家都又惊又喜。
程桂珍一边笑着埋怨他别累着,一边开始盘算着这些野鸡能改善多少家里的伙食。何庆芝帮着何庆海料理这些家雀,还有一些鹌鹑加强个数,很多脑袋都打扁了,所以何庆海叫大姐何青芝直接撕皮毛和皮一起下来,光溜溜的,恰巧用小剪刀剪破肚子里边儿的内脏,一抠就出来了。虽然好弄,但是这玩意儿小磨人呢。幸亏大姐是个很有耐心的人。没多大,一会儿这些都被大姐弄出来了一小盆。
何庆海撒了一些盐,让他们多少入一些盐味儿。等做完饭的时候,盒子青海亲自下厨房炸家雀。
到了晚上,院子里飘满了炸家雀的香味。小三小四吃得满嘴流油,直夸二哥厉害。何庆学也难得露出温和的笑容,对何庆海说道:“二弟,你这本事越来越大了。”
何庆海笑着回应:“大哥,以后咱们家肯定越过越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格外满足。
交公粮结束后,村子里开始按工分分粮食。何庆海家凭借着平日里的辛勤劳作,分到了不少粮食,一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人家劳动力多分的粮食就多。
懒得人家分粮食就真的没分多少。一到分公粮的时候,村儿里每户人家什么情况都出来了,甚至有的人家都开始因为公分分粮闹得家里人只闹分家。 所以这分完公粮以后,闹分家的人不少,大队长。在村子里忙的不得了,给每家断官司。
之后的日子里,何庆海依旧利用周末去野外捕猎,同时也没落下学习。他心里有着更长远的打算,想要带着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而这些收获,不过是迈向目标的一小步。
深秋10月,天渐渐的冷了,西北风也渐渐的刮起来了,地里的庄稼活儿基本上也干完了,就是长在庄稼地里的秸秆,这些也都被大队长按公分,每家社员分多少柴火,让他们各自拉回去,有的人家不多,都全家出动背了回去。
村里组织 上山 秋天这时候山上的野核桃,榛子,还有松子,这些都是收获的时候,老百姓们都齐齐上山开始去彩山。 镇上和县里都有专门收购这些的。村里人就开始能往回扒拉,多少都努力的扒拉,毕竟拿到县里能换钱。秋收结束也是村里半大小伙子们攒钱说媳妇儿的时候。
冬天寒风吹起,冷的就是特别快,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大家都拼命的往山下运。
除了大姐在家看着小五,毕竟这家伙开始会走了,到处乱摸乱拿的,所以特别费人大姐就专门看着小五小三小四儿已经开始跟着大哥还有爹娘上山开始也是往山下踩榛子,松塔能采多少就看个人的本事了,毕竟这东西装多了,往下背真的是很废人的,真的很累。
榛子树不是很高,可以站在那儿多数开始摘就可以了,可是那松塔可不好弄,没有点儿技术本事,上着树掉下来,那人绝对会没命的,所以能栽到松塔的人都是胆大的,村儿里十七八岁半大的小伙子没有不敢爬树上树才重打的。
可惜何庆学就害怕,自己是读书人,不敢和村子里其他的半大小伙子一起上树,所以只能陪着爹娘摘一些榛子。
程桂珍女士在山上也顺便捡一些深秋的秋蘑,而这时候的蘑菇真的是挺好吃的,尤其是炖小鸡儿。多少家里人都爱吃这一口。
这时候的山上也是非常危险的。很多山里的猎物都在储存过冬的脂肪,所以村民们都是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村里有枪的基本上都把枪背在身上。
何庆海今天也跟着在山上晃悠,所以拿着村里的这列墙跟着村民们在山上晃悠。 多少大家都会给一些面子,毕竟小孩子嘛喜欢抢这玩意儿。很正常这不在这松树林里,很多半大小子都在树上,开始往下打松塔,何庆海就和几个半大小子在树下闲聊着。
说来赶巧。有几只野猪就走入这松树林,毕竟松树林是野猪经常光顾的地方,很多大树上都被野猪挑破蹭一身的松树油,所以多数在松树林里看到一些大树。就知道
在树上打松塔的人往地下一看,老远就看见有那么几头野猪向他们这边儿靠近,于是在树上就大声的呼喊,树下的几个半大小子听见了也赶紧找树,赶紧爬上去。这时候和青海也已经发现了手里拿着枪看到了一头大野猪, 手快过脑子,举起枪就奔野猪的头来了一枪一下就打中了,说来也巧,这野猪一下子就躺下了,身后的一些野猪撒腿四散逃窜。
树上的人看了一会儿没有野猪过来,匆匆的从树上爬了下来。几个村儿里的半大小子,急忙跑到野猪跟前儿一看这野猪不小,少说也得有300多斤。几个小一点的吩咐着把地下打下来的松塔赶紧装在麻袋里。其他几个大一点的,找了粗一点的小树,砍下来以后把这猪4个蹄子绑起来。穿上木棍挑着4个小子,就这样把野猪跳下山。
走在半山腰上的时候,很多村民就听到了山里枪响,大家都非常警戒。当这群半大小子从那松树林子里过来的时候,看见扛着这一头大野猪,村民们沸腾了,大队长也赶紧过来查看,知道枪响可能遇到事儿了,知道这几个小子打到了野猪,高兴的说道今天吃杀猪菜。
村民们都非常的高兴,毕竟今年是个丰收年。村里今年分的粮食都比往年多,而且山里的收获也非常好。又收到这么一头大野猪。纷纷都下山一起去吃杀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