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座t星e行星那死寂的景象和“守墓人”冰冷的最后警告,如同两颗连续爆炸的精神炸弹,在地球联邦最高决策层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那不再是遥远的、理论上的威胁,而是发生在11.9光年外、一个科技水平可能与人类相仿甚至更高的文明身上的、血淋淋的现实。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如同冰冷的潮水,淹没了曾经因曲速航行成功而滋生的乐观情绪。
地球联邦议会大厦,那象征人类统一与文明的宏伟穹顶之下,一场决定文明未来命运走向的紧急会议,在极度压抑和凝重的气氛中召开。与会者不仅仅是议员,还包括了联邦星际舰队的高级将领、顶尖科学家代表、“维度科技专项委员会”核心成员、以及社会伦理方面的专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沉重,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
主持会议的王文渊议长,这位以稳健着称的领袖,此刻眉宇间也锁着化不开的忧虑。他没有过多的开场白,直接切入核心:“诸位,‘先驱者3号’带回的信息,已经由最高科学理事会验证并确认。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假想敌,而是确凿无疑的、能够瞬间抹除一个高级文明的宇宙级威胁。今天,我们必须决定,人类文明未来的道路,究竟该通往何方。”
他的话音刚落,早已按捺不住的各方势力,立刻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辩论。这场辩论已不仅仅是观点的碰撞,更是关乎生存哲学、文明价值观和未来战略的根本性对决。
以联邦星际舰队副司令,性格刚毅、作风强悍的亚历山大·布伦特上将为代表的主战派( “激进派”),首先发出了强硬的声音。
布伦特将军霍然起身,他高大的身躯如同山岳,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决绝:“先生们,女士们!t星e的悲剧确实骇人听闻!但这恰恰说明,退缩和隐藏没有任何意义!那个所谓的‘谐振者’文明,正是因为其科技水平达到了某个临界点,却又缺乏足够的自保能力,才招致了毁灭!”
他挥舞着手臂,仿佛在指挥一场战役:“宇宙就是黑暗森林!暴露即意味着危险,这没错!但解决问题的办法,绝不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我们应该做的,是加速发展我们的军事科技,打造一支足以让任何‘收割者’都要掂量掂量的强大舰队!我们要将‘轩辕’级战舰武装到牙齿,我们要研发基于维度科技的、能够打击甚至摧毁高维存在的武器!”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众人,语气愈发激昂:“而且,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应该更主动地、更谨慎地利用曲速航行,去寻找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同样面临威胁的其他文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星际防御同盟!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考虑先发制人!摸清‘收割者’的底细,找到它们的弱点!将战火阻挡在太阳系之外!这才是进取的文明应有的姿态!这才是对‘谐振者’亡魂最好的告慰!”
支持布伦特的一部分激进科学家也补充道:“科学探索不能因噎废食!高能实验确实有风险,但也是我们突破技术瓶颈、获取力量的唯一途径!我们不能因为t星e的失败就停止对维度科技的深入研究!相反,我们应该投入更多资源,争取在‘收割者’注意到我们之前,掌握足以自保甚至反击的终极武器!风险与机遇并存!”
主战派的观点,充满了力量和进取心,代表了一种不甘屈服、勇于亮剑的传统抗争精神,在现场赢得了不少,特别是军人和部分年轻科学家的共鸣。
面对主战派的激昂陈词,以张诚和王文渊为首的主和派(或称“隐匿派”、“谨慎派”),则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思路。
张诚没有立刻反驳,他等待会场稍微安静,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穿透力:“布伦特将军的勇气和决心,令人钦佩。但是,勇气,必须建立在对敌人足够了解的基础上。”
他调出了“守墓人”记录的最后片段,那无声无息间抽离整个文明意识的恐怖场景再次震撼了所有人。“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支可以用舰队去对抗的‘军队’。它们更像是一种……自然规律,一种宇宙的免疫机制。‘谐振者’文明连反抗的迹象都没有,甚至可能连‘敌人’的具体形态都未能理解,就彻底消亡了。用我们现有的、基于三维空间物质和能量对抗的军事思维,去挑战这种层面的存在,胜算几何?”
他目光扫过布伦特将军:“主动寻找盟友?在黑暗森林里大声呼喊,固然可能找到朋友,但更可能引来更多的猎手。先发制人?我们连‘敌人’在哪里,是什么都不知道,如何先发?向谁制人?”
接着,他阐述了隐匿派的核心主张:“我认为,在当前阶段,我们最迫切、也是最理性的战略,应该是立即进行全面的战略转向——从积极进取的探索与扩张,转向极致的防御与隐匿。”
他提出了具体方案:
“第一,立刻停止所有非必要的深空探测和信号广播。所有向外发射的、可能携带文明特征信息的电磁波、引力波,必须进行严格管制和伪装。
第二,将星际舰队建设的重点,从远洋探索和攻击,转向近地、近太阳系防御。大力发展轨道防御平台、行星护盾、早期预警系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启动代号‘面壁’的终极隐匿计划。”
他展示了“面壁计划”的初步构想蓝图:“其核心目标,是在太阳系外围,主要是在柯伊伯带之外,构建一个包裹整个太阳系的、多维度的‘隐匿力场’。这个力场并非传统的能量护盾,它更像是一件‘隐形衣’,其作用是:
吸收、偏转、或模拟替代从太阳系内部逸散出去的所有频段的电磁辐射(从无线电到伽马射线)。
抵消或扭曲人类活动产生的、异常于自然背景的引力波涟漪。
甚至,在更高维度层面,尝试制造一种‘信息屏障’,使得太阳系在‘收割者’可能使用的某种超光速或跨维度探测手段下,呈现为一个‘无价值’或‘未觉醒’的普通恒星系统。”
“这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宏大的工程!”张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它需要耗尽‘盘古-木星’矩阵的大部分能源,需要调动整个联邦的工业和技术力量,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但这是我们认为,在现有认知下,生存概率最高的选择——降低自身的存在感,在黑暗森林中,努力让自己变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或者一丛无害的灌木。”
防守派的观点,基于对敌我实力悬殊的冷静判断和对“守墓人”警告的深刻理解,显得更为审慎和务实,但也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这意味人类将主动放弃星辰大海的梦想,龟缩在太阳系内,度过一段漫长而未知的“蛰伏”期。
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主张,在议会内引发了长达数周的激烈拉锯和反复辩论。
主战派指责隐匿派是“懦夫的哲学”、“文明的自我阉割”,认为这将导致技术停滞和文明活力的衰竭,最终在沉默中慢性死亡。
隐匿派则反驳主战派是“盲目的冒险”、“将文明命运押注于一场毫无胜算的豪赌”,其激进策略很可能导致人类提前步入“谐振者”的后尘。
双方都引经据典,动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风险概率计算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科学家内部也分裂了,社会学家大多倾向于隐匿,认为保存文明火种是第一要务;而不少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则对停止前沿探索感到痛苦和担忧。
舆论(在有限知情范围内)也出现了分化。“灵境”平台上,各种经过模糊处理的讨论板块吵得不可开交。
【就应该亮剑!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活着才有输出!隐匿不是懦弱,是智慧!】
【我们的舰队呢?我们的‘轩辕’呢?难道要当缩头乌龟?】
【想想t星e!你连敌人都没看到就死了!拿什么亮剑?】
会议一度陷入僵局,谁也无法说服谁。紧张的气氛几乎要将议会大厦的穹顶掀开。
在这关键时刻,一个相对中立、但更具操作性的“务实派”声音开始凸显。以一些战略分析家和资源管理专家为代表,他们提出:
“或许,我们不必非此即彼。‘面壁计划’所代表的隐匿方向,基于目前信息,确实是降低风险的必要之举。但完全停止科技发展,特别是防御性科技的发展,也是不现实的。”
他们建议:“将‘面壁计划’作为未来五十到一百年的核心战略,倾尽全力执行。但同时,在绝对保密和最高安全措施下,维持一个规模小但精锐的‘突破性科技研究团队’,继续有限度地探索维度科技等前沿领域,但将其能量级别和信号泄露风险控制在‘面壁’系统能够掩盖的阈值之下。舰队建设转向防御,但不放弃对新型防御性武器的研发。”
这个折中方案,为打破僵局提供了一丝可能。
决定性的砝码,最终来自于对“系统”任务的再审视和对“守墓人”数据的深度分析。
张诚在最后一次关键陈述中,再次强调了“系统”给予的“百年倒计时”和“团结或隐匿”的建议。他指出,“系统”并未建议“主动出击”或“寻找盟友”,其隐含的生存策略更倾向于内部整合(团结)和降低存在感(隐匿)。
同时,科学团队对“守墓人”记录中“收割者”降临时的能量特征进行了最精细的分析,得出结论:那种层级的能量扰动和维度干涉,以人类目前乃至可预见未来的科技水平,几乎无法正面抗衡。盲目发展攻击性科技,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其本身就可能成为招致毁灭的“光芒”。
在王文渊议长的强力斡旋和下,经过最终表决,地球联邦议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历史性的《联邦战略转向及“面壁计划”启动决议案》。
决议核心内容包括:
正式采纳以“隐匿与防御”为核心的未来发展战略。立即停止所有非必要的、可能产生强信号的深空探索和广播活动。
全力启动并资源倾斜“面壁计划”,目标是在五十年内,初步建成能够有效遮蔽太阳系文明特征信号的“隐匿力场”框架。
联邦星际舰队进行改组,重心转为太阳系防御,优先发展轨道防御、区域拒止和早期预警能力。
在最高保密级别和严格能量管控下,允许“维度科技专项委员会”等机构继续进行基础性和防御性的前沿研究,但所有高能实验必须经过“面壁计划”安全委员会的严格审批,确保其风险可控。
全面提升社会应对危机的韧性,加强内部团结,整合从“自由星尘”吸纳的经验和技术。
决议案通过的瞬间,议会内一片寂静,没有欢呼,没有庆祝。每个人都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人类文明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蛰伏”时代。他们主动戴上了“面壁”的枷锁,放弃了短期内驰骋星海的浪漫梦想,只为了一个最朴素、最根本的目标——生存。
张诚走出议会大厦时,夜幕已然降临。他抬头望向星空,那些曾经代表着无限可能的璀璨光点,此刻在他眼中,仿佛都变成了潜在的危险源。他知道,从今天起,人类将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与整个宇宙的“捉迷藏”。
而他们唯一的屏障,就是那个尚未存在的、名为“面壁”的脆弱力场。
希望,在极致的谨慎与隐匿中,悄然孕育。
危机,在无声的布局与等待中,步步紧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