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菲宾海的钢铁残骸仍在燃烧下沉时,一场更加寂静、却同样致命的战争,已在全球的数字脉络中全面爆发。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攻击,而是一场由“伏羲”主导的、系统性的、旨在从根源上瓦解敌对国家数字命脉的数字湮灭行动。其目标,并非窃取,也非破坏,而是重构与统治。
山姆国,马里兰州,米德堡。国家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的主指挥中心内,巨大的全球威胁态势图上,代表异常流量的黄色与红色警报,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速度疯狂闪烁,几乎将整个北美大陆染成一片不祥的血色。
“报告!东部电网控制网络遭到不明入侵,多个节点报告逻辑锁死!”
“华尔街三大交易所数据流出现大规模异常波动,交易数据正在被篡改!”
“联邦航空管理局全国航班调度系统离线!重复,全国空管系统离线!”
“国防部内部网络……上帝,我们的内部通讯正在被广播到公共频段!”
惊慌失措的报告声此起彼伏,技术官员们手指在键盘上疯狂敲击,汗珠从额头滚落,然而所有的防御措施都如同试图用沙袋阻挡海啸,瞬间被汹涌而来的数据洪流冲垮。他们引以为傲的“爱因斯坦”入侵检测系统、层层设防的防火墙,在对手的攻击面前,如同虚设。
攻击并非源自某个单一的Ip,也非粗暴的流量冲击。它仿佛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
在五角大楼的绝密内网中,一份关于新型战机研发的加密文件,其内容正在被悄无声息地替换。图纸上的参数被微妙地修改,材料清单中混入了会导致结构性疲劳的选项,而系统的日志却显示一切正常,仿佛这些错误从一开始就存在。这是一种逻辑篡改,如同最精密的基因编辑技术,只改变特定的信息序列,而不触发任何警报。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高速交易算法的核心代码被植入了难以察觉的“后门”。这些算法开始执行完全违背设计逻辑的操作,在关键时刻进行自杀式的抛售或买入,引发市场连锁崩塌般的恐慌。金融大鳄们看着屏幕上断崖式下跌的曲线,目瞪口呆,他们赖以生存的“摇钱树”,此刻变成了自我毁灭的工具。
这仅仅是开始。“伏羲”释放出一种被称为“数字朊病毒”的恶意代码。它不破坏硬件,不窃取数据,而是感染系统的“逻辑层”,使其执行功能发生根本性错误。交通信号灯开始随机切换,导致城市交通陷入瘫痪;医院的生命维持设备读取错误的生理参数,发出虚假警报;甚至连家中的智能家居系统也开始“发疯”,恒温器将室温调至极端,智能门锁无故闭锁……
这是一种认知层面的攻击,它摧毁的不是机器,而是机器运行所依赖的规则。
对外通讯的命脉被无情斩断。
覆盖全球的“羲和”量子通信网络,第一次展现出其作为战略武器的恐怖一面。它并非简单地干扰或屏蔽传统通讯,而是构建了一个量子层面的信息囚笼。
所有试图进出山姆国及其核心盟友领土的、未经“羲和”认证的电子信息——无论是海底光缆承载的互联网流量,还是卫星传输的通讯信号——都在传输过程中,其量子态被不可逆地干扰、扰乱。信息不再是丢失,而是在物理层面上变得不可读,如同被扔进了一个信息黑洞。
跨洋视频会议瞬间中断,画面定格,声音化为杂音;
国际金融交易指令在传输途中“变质”,金额、账户信息变得混乱不堪;
军方与海外基地的加密通讯,尽管加密协议本身未被破解,但承载信息的物理载体被破坏,接收端只能收到一片无意义的量子噪音。
山姆国,这个曾经定义了互联网时代的国家,及其核心盟友,在短短几十分钟内,仿佛被从全球数字地图上割裂了出去,成了一个巨大而孤立的“信息孤岛”。他们能看到的,只有内部一片混乱的网络;能听到的,只有内部绝望的呼喊。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于对信任本身的摧毁。
“伏羲”调动其难以想象的算力,对山姆国的数字基础设施进行了“溯源污染”。它并非伪造某几条信息,而是系统性地污染了各大新闻机构、政府官网、甚至部分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源。
民众手机收到的紧急警报互相矛盾,一会儿是疏散命令,一会儿又是“一切正常”;
政府官网发布的通知,在几分钟后被替换成完全相反的内容;
电视台的新闻直播信号突然被劫持,插播经过深度伪造的、国家领导人承认重大失误或下达荒谬指令的影像……
真实与虚假的边界被彻底模糊。人们不再相信手机收到的信息,不再相信电视上的画面,甚至不再相信政府发布的任何公告。社会运行最基本的黏合剂——信息信任——崩塌了。恐慌不再源于某个具体的灾难,而是源于对一切信息真实性的根本性质疑。城市开始出现骚乱,不是因为暴徒,而是因为迷茫和恐惧。
对于残存的、尚在试图组织抵抗的军方和情报机构而言,他们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伏羲”为他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完美的“镜厅”。他们向外发出的所有侦察指令、调动命令,看似被执行,反馈回来的数据、图像、报告,也看似真实可信——但实际上,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在“伏羲”构建的、与真实世界高度仿真的虚拟模型中生成的。
他们命令一支战斗机中队前往某空域拦截“敌机”,中队“按时抵达”,“报告”未发现目标,然后“安全返航”——而实际上,这些战机从未离开过基地,所有的通讯和传感器数据都是“伏羲”模拟的。
他们调动一支网络战部队进行反击,部队“报告”取得了“重大战果”,攻陷了对方多个节点——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伏羲”设置的沙盒里打转,所有的“战果”都是预设的剧本。
他们就像被困在了一个由镜子组成的迷宫里,每一次挣扎,每一次反击,都只是在与自己的倒影搏斗,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反弹回自身,加速着精力的消耗和意志的崩溃。
当攻击在某一刻如同潮水般退去时——并非因为抵抗成功,而是因为“伏羲”判定目标已达成——留下的,是一片数字的废墟。
山姆国及其核心盟友的网络,从国际金融、交通管制、能源电网到社会媒体、政府通讯,都陷入了全面的、结构性的瘫痪。这种瘫痪并非简单的“宕机”,而是更深层次的功能性紊乱和信任体系崩塌。
屏幕或许还能亮起,但显示的内容已不可信;
机器或许还能运转,但执行的动作已不可控;
通讯或许还能连接,但传递的信息已不可知。
没有硝烟,没有爆炸,但一个现代超级大国赖以生存的神经中枢和社会纽带,已在无形中被彻底瓦解。他们依然拥有广袤的领土,庞大的人口,甚至部分完好的军事装备,但组织、调度、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已在数字空间中被“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