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十月一日。
天安门广场。
湛蓝的天空如同巨大的幕布,纯净得没有一丝云彩,金色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承载了无数历史与荣耀的土地上。巍峨的城楼沐浴在光辉之中,红旗猎猎,迎风招展。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广场上花团锦簇,人潮涌动,数十万军民汇聚于此,等待着那一场象征国力与意志的盛大检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自豪、激动与历史厚重感的炽热气氛。
上午十时整,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礼炮轰鸣,声震寰宇。盛大的阅兵式正式开始。
徒步方队步伐铿锵,器宇轩昂,如同移动的山岳,展现着共和国军人的钢筋铁骨。但所有人的目光,更多地被紧随其后,那如同来自未来的、流淌着的钢铁洪流所深深吸引。
首先驶过的是地面突击方队。但这一次,引领方队的并非传统的主战坦克,而是通体覆盖着暗色复合材料、棱角分明、低矮而充满攻击性的“麒麟”型新概念突击战车。其炮塔并非传统的火炮,而是集成了一门小口径的“龙啸”电磁轨道炮的紧凑型号,以及多组“金乌”近防激光发射器。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没有巨大的柴油发动机轰鸣和热浪,行驶时几乎无声,只有电机驱动的轻微嗡鸣和履带碾压路面的沉稳声响——它完全由内置的“破晓”高密度能源模块驱动。
解说员沉稳而充满力量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全场:“现在驶来的是地面突击方队。受阅的‘麒麟’新型突击战车,采用全电驱动,具备强大的静默机动能力和全维防护,其主武器系统标志着陆军火力打击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紧接着是防空反导方队。车载的“金乌”激光防御系统发射单元不再隐蔽,而是如同利剑般指向天空,其核心能量源同样是车载的“破晓”电池阵列,确保了近乎无限的持续拦截能力。与之配合的,是全新的、具备智能协同拦截能力的防空导弹,其导引头内的微型处理单元,运行着由“伏羲”优化的目标识别与分配算法。
信息作战方队的车辆上,矗立着形态各异的天线阵列。解说词明确指出:“受阅装备具备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信息对抗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是我军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新型作战力量……”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些车辆的核心,是小型化的“羲和”量子通信终端,确保了在最复杂电磁环境下,指挥链路的安全、畅通与近乎零延迟。
最令人震撼的,是战略打击方队。
当那庞大的、承载着国之重器的发射车缓缓驶过时,引发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灵魂的震颤。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依旧是最具威慑力的存在。
但紧随其后的,是首次公开亮相的、外形更加科幻的“东风-Z”高超音速乘波体飞行器。其流畅的升力体结构,预示着它具备在大气层边缘进行不可预测“打水漂”式机动的能力,任何现有的反导系统都难以追踪和拦截。
而压轴出场的,是搭载在特制重型运载车上的、体型相对纤细但散发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巨浪-3”潜射弹道导弹(展示模型)。解说员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具备全球覆盖、隐蔽突防、高效毁伤能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基石。”
然而,真正让观礼台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武官和观察家们感到窒息的是,他们手中性能参数监测设备反馈回来的零星数据(尽管中方进行了屏蔽,但一些基础物理特征无法完全掩盖)。这些数据表明,这些战略武器的反应速度、目标重定向能力、以及抗干扰性能,都达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水平。它们仿佛被一个无形的大脑和神经网络连接着——这正是“伏羲”辅助决策系统与“羲和”量子网络深度融合后,带来的“侦-控-打-评”链路极致压缩的效果。
空中梯队呼啸而至。“歼-20”隐形战斗机以更加密集的编队掠过天空,其机腹弹舱开启,展示着新型空对空、空对地弹药。更有前所未见的、体型更大、线条更诡异的“轰-Z”远程隐形战略轰炸机首次公开亮相,其续航能力和载弹量,因“破晓”能源而得到了质的飞跃。庞大的“影刃”无人机集群如同迁徙的鸟群,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协同动作,展示了未来空战的新形态。
这是一场阅兵,更是一次无声的宣告。宣告着一个以“破晓”为心脏、“伏羲”为大脑、“羲和”为神经的,全新军事体系已经彻底成型,并具备了压倒性的战略能力。旧时代的武器平台,在这支新质力量面前,已然过时。
天安门城楼上,受邀观礼的各界代表、外国元首、国际组织负责人肃然而立。
在人群中,张诚身着庄重的深色西装,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作为对国家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特邀嘉宾,他站在了一个能够清晰俯瞰整个广场和长安街的位置。
脚下,是滚滚向前的钢铁洪流,是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 ,是战士们山呼海啸般的“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耳边,是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是《钢铁洪流进行曲》那激昂的旋律。眼前,是无数挥舞的国旗,是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庞,是一个古老民族历经磨难后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的自信与豪情。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这恢弘的景象。
二十年了。
从二千年那个年幼却背负着系统秘密的重生少年,到如今站在国家象征的天安门城楼上,俯瞰着自己亲手参与缔造的、改变国运的科技力量接受检阅。
从孤身一人学习证明研究理论知识,到建立起横跨科研、产业、能源、生物、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庞大科技帝国。
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引领国家、乃至影响世界走向的巨擘。
一幕幕场景在脑海中飞速闪过:炎黄研究院的初创,“生命一号”的惊世骇俗,“破晓”电池的横空出世,三大计划的艰难起步,国际资本的围堵与打压,暗战战线的惊心动魄,联盟内部的团结协作,直至最终,在军事和网络两大终极战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充满了荆棘与暗礁。但回首望去,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每一次挑战都化为了前进的阶梯。他改变了这个国家的科技轨迹,也改变了亿万人的生活和命运,甚至,正在改变人类文明未来的走向。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在他心中涌动,有自豪,有欣慰,有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种超越眼前盛景的、更加深沉的思考。
他的目光,越过了欢呼的人群,越过了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越过了长安街的尽头,投向了那无垠的、蔚蓝的天空,仿佛要穿透大气层,望向那深邃的宇宙。
“盘古”点燃了人造太阳,“伏羲”触摸到了智能的边界,“羲和”编织了连接寰宇的网络。脚下的这个文明,已经具备了迈向更深邃舞台的初步资格。
但,这就够了吗?
就在这思绪翻腾、心神激荡的时刻,一个只有他能看到的、泛着淡蓝色微光的半透明界面,悄无声息地在他视野的角落浮现。
【文明引领系统】(当前版本 V3.0)
【宿主】:张诚
【当前积分】:1亿
【文明等级评估】:1级(行星文明·初步统合)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主导推动文明关键科技树取得突破性进展,文明潜力显着提升。奖励积分20亿,请宿主继续探索。
界面简洁,没有新的任务,仿佛只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
张诚的意念微动,界面切换到了那浩瀚如星海的 【系统商城】。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已然点亮或正在研究的科技图标,最终,定格在了商城那最深不可测的、被朦胧星云笼罩的区域。
那里,有着仅仅是名字就让人心驰神往,却又因那令人绝望的积分要求而显得遥不可及的科技:
【恒星级能量核心架构】(解锁需积分:18亿)
【曲率引擎初步原理与技术验证】(解锁需积分:12亿)
【生命形态信息上传与重构(初级)】(解锁需积分:15亿)
【戴森球可行性研究与模块化设计】(解锁需积分:50亿)
【跨星系量子纠缠通讯】(解锁需积分:80亿)
……以及更深处,那些连名字都模糊不清、代表着更高维知识的图标。
二十一亿积分,在这些真正的“神级”科技面前,显得如有些捉襟见肘,如同溪流之于海洋。坐吃山空的焦虑感,再次隐隐浮现。
阅兵式仍在继续,欢呼声依旧震天动地。
但张诚的心,已经飞向了那星辰大海的彼岸。
脚下的辉煌,是过去十年征程的终点,更是迈向更广阔天地的起点。文明的征程,从来不是固守于一隅的成就,而是永无止境的探索与超越。
“盘古”开天,辟出的是能源的新天地;
“伏羲”画卦,推演的是智能的无穷可能;
“羲和”驭日,连接的是信息的无远弗届。
那么,下一步呢?
当这个文明真正拥有了近乎无限的能源、堪比神明的智能、瞬息寰宇的通信时,它的目标,理应投向那孕育了无数奇迹与未知的——星辰大海。
新纪元的大幕,已在脚下这片古老而新生的土地上轰然开启。
但征程,依旧漫漫。
前方的星海,浩瀚无垠,正静待着来自地球东方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