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房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的微尘在光柱中缓缓舞动。结束了学期总结,获得了SS级评定的巨额奖励后,张诚并没有立刻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陷入了更深沉的思考。
七十万积分是一笔巨大的战略储备,足以让他在未来需要时,兑换系统商城中那些之前只能望而却步的珍稀物品或特殊服务。但这五十万点可以自由支配的“任意经验值”,其意义更为直接和深远——它关乎他自身知识根基的构筑与未来探索方向的锚定。
他的目光在个人面板的数据流上反复巡弋。
数学,等级3(\/100万),依旧是他的绝对强项,是斩开一切难题最锋利的剑。但百万经验的需求意味着,即便将这五十万全部投入,也远远不够将其推至等级4。而且,经过《Annals》论文的锤炼和多个项目的应用,他感觉自己的数学能力在当前阶段,已经足够支撑他进行绝大多数领域的理论探索,甚至有所富余。短时间内,似乎并不急需质的飞跃。
物理,等级3(\/100万),同样如此。上学期十万经验的注入,让他对物理世界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在“玄穹”等项目中也证明了其价值。但同样面临百万经验的鸿沟。
那么,剩下的选择就清晰了。
生化学、材料学、工程学、能源学、信息学。这五大学科,如同五根尚且短小的支柱,支撑着他知识殿堂中除了数理主梁之外的其他广阔空间。它们都停留在等级2的初期,经验值寥寥,甚至为零。
回顾这个学期的经历,从蛋白质折叠到热防护材料,从软体机器人到量子计算解码,再到高超声速流控,他深切地感受到,未来最前沿、最具突破性的问题,往往诞生于这些学科的交叉地带,甚至是多重交叉的节点上。他凭借强大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可以强行切入,但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缺乏对该领域内在逻辑和深层“语感”的把握。
比如在蛋白质折叠项目中,他虽然指出了关键物理机制,但对具体的生物化学路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细节,理解仍停留在相对宏观的层面。在材料项目中,他构建了跨尺度模型,但对于材料合成的工艺约束、微观缺陷形成的具体机制,认知并不深入。在信息学和工程学领域,这种感受更为明显。
“短板……”张诚轻声自语,“要想真正成为连接不同领域的‘枢纽’,而不是一个偶尔客串的‘消防员’,就必须弥补这些短板。让这五根支柱,也强壮起来。”
均衡发展,构筑一个全方位、无显着短板的知识体系!这或许比单纯将某一项技能堆砌到极致,更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科研环境,也更能激发意想不到的交叉创新。
思路既定,不再犹豫。
他凝视着个人面板上那五门等级2的学科,心念一动,向系统发出了明确的指令:
“系统,将五十万点任意经验值,平均分配给生化学、材料学、工程学、能源学、信息学五大学科。”
【指令确认。消耗任意经验值 500,000 点。】
【开始进行经验值分配……】
【生化学:等级2(9000\/10万) -> 获得 100,000 点经验 -> 生化学:等级3(9000\/100万)】
【材料学:等级2(0\/10万) -> 获得 100,000 点经验 -> 材料学:等级3(0\/100万)】
【工程学:等级2(0\/10万) -> 获得 100,000 点经验 -> 工程学:等级3(0\/100万)】
【能源学:等级2(0\/10万) -> 获得 100,000 点经验 -> 能源学:等级3(0\/100万)】
【信息学:等级2(0\/10万) -> 获得 100,000 点经验 -> 信息学:等级3(0\/100万)】
轰!
仿佛五道巨大的知识洪流,同时冲破了某种无形的壁垒,悍然涌入张诚的脑海!
不同于之前数学或物理升级时那种相对“聚焦”的冲击,这一次,是五种不同领域、不同思维模式、不同知识体系的海量信息,如同五色潮水般,同时在他意识深处爆发、奔涌、交织!
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
· 生化学:复杂的代谢通路图如同璀璨的星河在眼前展开,酶促反应的细节、分子构象的微妙变化、信号通路的级联放大……无数原本晦涩的生化术语和机制,此刻变得清晰而直观,仿佛亲眼目睹细胞内的生生不息。
· 材料学:晶格结构的对称与缺陷、相图的热力学意义、各种强化机制的微观机理、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动力学控制……原本更多依赖于经验和半经验模型的知识,此刻被深刻的物理化学原理贯穿,形成了系统的认知框架。
· 工程学:系统的稳定性判据、控制理论的精妙设计、结构力学的强度与优化、传质传热过程的量化分析……那些曾经觉得繁琐甚至有些“匠气”的工程规范与设计原则,此刻被赋予了清晰的数学物理内涵,理解了其背后的“为什么”。
· 能源学: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学到核聚变的等离子体约束,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到电池体系的电化学过程,从智能电网的功率调度到能源储存的技术瓶颈……各种能源形式的原理、转化效率、技术挑战与发展前沿,如同画卷般在脑海中铺陈开来。
· 信息学:算法复杂度的本质、网络协议的深层逻辑、数据结构的优化选择、机器学习模型的理论基础、乃至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的根本差异……原本更多是工具性的编程和算法知识,此刻被提升到了计算理论和信息科学的哲学高度。
五种洪流并非孤立,它们在他的意识中碰撞、融合。材料学的相变思想与能源学的储能技术联系起来;信息学的算法优化与工程学的控制系统产生共鸣;生化学的分子识别机制为新材料设计提供了仿生灵感……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他的大脑仿佛化为了一个巨大的知识熔炉,以前需要费力学习、理解和转换的不同领域知识,此刻正在被飞速地整合、内化,成为他思维本能的一部分。
剧烈的信息冲击甚至让他产生了短暂的眩晕感,不得不扶住书桌才能站稳。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眼神却越来越亮,如同蕴藏着五个旋转的星系。
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一刻钟,才缓缓平息下来。
当最后一丝知识的涟漪归于平静,张诚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世界在他眼中都变得不同了。他看待周围事物的视角,无形中多了五个全新的维度。书桌上的水杯,他不仅能分析其材料的微观结构(材料学),能想象其制造工艺(工程学),能估算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能源学),甚至能联想到其表面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生化学),以及如何用传感器监测其状态并通过网络传输数据(信息学)。
这是一种近乎“全知”的错觉,当然,他知道这只是等级3带来的基础性、系统性的认知提升,距离真正精通每一个细分领域还差得远。但无疑,他补齐了知识架构中最主要的几块短板。
他再次调出个人面板,数据已然焕然一新:
---
【宿主:张诚】
【年龄:10岁】
【当前积分:点】
【任意经验值:0点】
---
【知识科技树】
【数学:等级3(\/100万)】
【物理:等级3(\/100万)】
【生化学:等级3(9000\/100万)】
【材料学:等级3(0\/100万)】
【工程学:等级3(0\/100万)】
【能源学:等级3(0\/100万)】
【信息学:等级3(0\/100万)】
---
面板上,除了数学和物理,赫然多了五个闪烁着稳定光芒的“等级3”标识!
五柱擎天!他的知识体系,从未像此刻这般均衡而稳固!
虽然每个等级3学科距离下一个等级都需要百万经验,堪称漫漫长路,但至少,他已经在所有主要的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都打下了坚实无比、远超常人的根基。
这意味着,未来无论遇到哪个方向的难题,他都能以“内行”的视角迅速切入,运用该领域的内在逻辑和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再辅以他登峰造极的数学能力进行建模和升华。他的“学术枢纽”作用,将不再局限于理论工具的提供,更可以深入到具体的技术路径和方案设计中。
感受着脑海中澎湃而有序的新知识,张诚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笔五十万经验值的投资,值了!
他走到窗边,极目远眺。夏日的燕园充满了生机,也预示着一段休整时光的到来。
带着这全新的、更为完善的知识架构,他对即将到来的假期,以及更遥远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与规划。
是时候,暂时放下科研的征伐,回归那烟火人间,去汲取另一种养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