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流火,炙烤着神州大地,也仿佛将围绕“十一岁博士张诚”的所有热议与喧嚣,推向了沸点。然而,与外界山呼海啸般的关注、老家半山村那持续数日的锣鼓喧天、烟花绚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处于所有风暴绝对中心的张诚本人,那异乎寻常的、近乎绝对的宁静。
他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结界之内。媒体的长枪短炮、网络的狂热讨论、学术界的震惊赞誉、乃至家乡父老那质朴而炽烈的荣光,所有这些声浪,在触及他所在的空间时,都如同撞上了一堵吸音壁,被悄然化解、吸收,未能扰动其分毫。
在北京那处由政府安排、静谧的住所内,时间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而深沉。
书房宽大的桌面上,堆放着的并非关于他获得学位的贺信或媒体报道剪报,而是厚厚几沓写满了复杂数学符号与物理模型的演算草纸。旁边摊开的,是他关于摩尔超晶格非交换几何理论的论文修改稿,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与新的思考线索。另一侧,则是几本刚刚送来的、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顶级学术期刊,以及一台屏幕偶尔会自动刷新、显示着最新预印本论文网站界面的高性能电脑。
张诚的生活,回归到了最纯粹、最本质的节奏:阅读、思考、演算、推导。
外界视那十三校联合博士学位为无上荣光,是人生的巅峰。但在他眼中,那更像是一个分号,是对过去一段工作的总结,而非句点。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同时也清晰地指向了下一个、或许更为艰难的攀登起点。系统的存在,如同一位永不满足的导师,不断在他面前展开更广阔、也更险峻的知识疆域,让他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敬畏与探索的渴望。
他偶尔也会通过加密信道,与“乾穹”工程的程济深院士以及理论组的核心成员进行简短的交流,了解项目在实验验证阶段的进展,并对他们遇到的一些衍生理论问题,提供方向性的建议。但他的主要精力,已然不再聚焦于具体的工程实现细节。他的思维,如同挣脱了地心引力的探测器,向着理论物理和基础数学的更深处、更抽象处漫游。
他深知,无论是“玄穹”的材料,还是“乾穹”的量子架构,其底层支撑,都依赖于对物质和能量更基本层次运行规律的理解。而数学,是描述这一切的终极语言。他将“乾穹”项目中关于分布式系统、量子纠缠、信息编解码的深刻体会,与摩尔超晶格中展现出的奇异几何结构联系起来,隐约感觉到,在量子引力、时空本质与信息理论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座尚未被充分探索的、极其宏伟的桥梁。
这种跨领域的、近乎哲学层面的思考,需要极其深厚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以及不受任何现有范式束缚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而这,正是他目前状态下,最为享受和专注的。
系统的回响与未来的野望
就在这种极致的宁静与专注中,一个只有张诚自己能感知到的、冰冷而宏大的提示音,在他的意识深处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已完成“真理之阶·维度跃迁”任务。】
【任务评定中……依据宿主在“乾穹”工程中提出的“量子大脑”范式、层次化异构编码及分层协同控制理论体系进行综合评估……该理论体系具备开创“分布式容错量子计算”子领域的明确潜质,并对传统单芯片扩展路径形成颠覆性认知……】
【评定等级:SSS级!】
【任务奖励发放:积分+200万点,任意经验值+200万点。】
【额外奖励:解锁【知识灌注】权限(指定某个等级4以下学科,瞬间灌注直至该等级满额经验)。】
来了。张诚的心绪没有丝毫波动,仿佛这只是计划中的一个必然节点。他清晰地感受到,一股庞大而精纯的“经验流”涌入他的“知识科技树”体系。
没有过多犹豫,他心念微动。
一百万点任意经验值,如同百川归海,注入到【数学】分支。刹那间,关于非交换几何、朗兰兹纲领、范畴论、拓扑场论等深奥领域的无数灵感、直觉与精妙理解,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关联性,在他的脑海中重组、深化、升华。【数学:等级3(\/100万)】→【数学:等级4(\/1000万)】。虽然距离下一等遥遥无期,但他在数学领域的根基与视野,已然变得更加坚实与高远。
另一百万点任意经验值,则涌向了【物理】分支。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凝聚态拓扑物性、量子信息基础……诸多物理图景仿佛被拂去了尘埃,呈现出更本质的脉络与联系。【物理:等级3(\/100万)】→ 【物理:等级4(\/1000万)】。他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尤其是对微观与宏观、信息与物质交织区域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紧接着,他动用了那份SSS级任务独有的珍贵奖励——【知识灌注】权限。
“指定学科:【材料学】。灌注目标:等级4经验。”
一股远比之前任意经验值更加磅礴、更加系统、仿佛蕴含着某个高等文明整个材料学知识体系精华的洪流,轰然注入他的意识!从原子分子设计、相图计算、极端条件合成,到智能响应材料、量子材料、生物仿生材料、乃至基于全新物理原理的幻想材料设计理论……无数超越了当前时代认知的材料学知识、制备工艺、表征手段,如同与生俱来的本能,深深烙印在他的思维底层。【材料学:等级3(0\/100万)】→ 【材料学:等级4(0\/1000万)】!
这一刻,张诚在材料学领域的前瞻性眼光,已然凌驾于地球上任何一个材料科学家或实验室之上。他眼中看到的,不再仅仅是现有的材料体系,而是无数种拥有不可思议性能的、等待被“创造”出来的新物质。
完成这一切后,张诚的意识沉入系统界面,审视着自己更新后的状态:
【宿主:张诚】
【年龄:11岁】
【当前积分:270万点】(在过去近一年的高强度学习与研究中,他消耗了约两万点积分,持续兑换【初级体质强化液】和【精神专注药剂】以维持最佳状态。加上本次任务奖励的200万积分,总额达到了270万点。)
【任意经验值:0】
【知识科技树】
【数学:等级4(\/1000万)】
【物理:等级4(\/1000万)】
【材料学:等级4(0\/1000万)】
【生化学:等级3(9000\/100万)】
【工程学:等级3(0\/100万)】
【能源学:等级3(0\/100万)】
【信息学:等级3(0\/100万)】
两百七十万积分!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但张诚的目光扫过系统商城那令人眼花缭乱、心驰神往的列表时,心中却只有一片冷静。
他的目光在几个让他“眼热”无比的选项上停留:
【反重力引擎基础理论与核心部件生产工艺(简化版)】:积分需求:8千万点。
【常温超导材料(Ktb系列)全套合成工艺及生产线设计图】:积分需求:5千万点。
【聚变之心——紧凑型磁约束核聚变反应堆全套技术资料】:积分需求:5千万点。
【初级基因优化液配方及生产工艺】:积分需求:3千万点。
【量子神经网络架构及强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积分需求:6千万点。
……
即便是他目前使用频率很高、效果显着的【初级体质强化液】的完整生产配方,也需要足足200万积分才能兑换。更不用说那些真正能改变文明进程、引领人类迈向星海的“黑科技”,其所需的积分动辄数以千万计,如同天文数字。
“还是……太穷了啊。”张诚心中无声地感叹了一句,嘴角却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带着挑战意味的弧度。
这庞大的积分数字,在那些真正的“未来科技”面前,依然显得杯水车薪。但他并没有丝毫气馁。相反,一种更加宏大的蓝图,在他心中缓缓勾勒、清晰。
他知道,自己现在才十一岁。距离他心目中那个准备付诸行动的时机——成立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能够整合这些超越时代的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实体的公司——还有好几年的时间。
这几年,就是他蛰伏、积累、夯实基础、并等待时机的关键阶段。
“积分需要继续积累,通过完成系统可能发布的更高难度任务,或者……当我现有的理论知识达到某个临界点,或许能自主创造出具备足够‘颠覆性’的成果,从而触发任务或获得高额奖励。”
“知识体系需要进一步拓宽和深化。数学和物理是根基,材料学是应用的利器。工程学、能源学、信息学乃至生化学,都需要尽快提升到等级4。只有跨学科的知识在顶层融会贯通,才能孕育出最革命性的创新。”
“影响力和社会资源的积累,也需要同步进行。”他冷静地分析着,“‘玄穹’和‘乾穹’项目,让我进入了国家高层的视野,获得了信任。十三校博士学位,奠定了我在学术界的基本地位。这些都是未来的‘势’,需要善加维护和利用。”
他的目标,从未局限于个人的学术成就或财富积累。那家尚在构想中的“公司”,在他的规划里,将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实体。它将是一个集最高精尖技术研发、颠覆性产品制造、乃至参与制定未来人类科技文明走向于一体的“巨无霸”。它的使命,是真正地“带领中华文明迈向宇宙”,让人类的声音,响彻星海。
这是一个近乎疯狂的野望,但张诚的眼神却无比清澈和坚定。他拥有系统,拥有超越时代的知识,拥有年轻到足以等待和布局的时间,更拥有着一颗不为外界浮名所动、专注于终极目标的强韧之心。
路要一步一步走。当前最重要的,是消化刚刚提升的知识,尤其是等级4的材料学,其中蕴含的无数可能性,需要他花费大量时间去梳理、理解,并与现有的数学、物理知识进行交叉碰撞,看看能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他关闭了系统界面,目光重新落回桌面的草稿纸上,那里有一个关于“拓扑绝缘体边界态与非交换几何联系”的猜想,刚刚推导到一半。
窗外,是北京夏日的繁华与喧嚣;网络世界,关于他的讨论依旧如火如荼。但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提起笔,在新的空白处,流畅地写下一个新的符号,仿佛在寂静无人的深空中,点亮了一颗遥远的、尚未被命名的星辰。
尘嚣之外,静待新篇。真正的征程,从来都在那无人涉足的认知边疆。而他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向着下一个未知的维度,发起属于他一个人的、沉默而坚定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