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裂隙的危机暂时解除,但虚无界的存在为多元宇宙的平衡之道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林尘与苏瑶将从悖论漩涡带回的虚无法则残片,置于太初鼎中进行深度解析,发现这种法则虽以“湮灭”为表象,核心却蕴含着“无中生有”的独特平衡——就像气感境从无到有觉醒感知,虚无法则的湮灭过程,实则是为新法则的诞生积蓄能量,只是这种平衡的周期长达万年,远超多元宇宙的认知。
“我们不能简单地压制虚无法则,而要理解它的平衡逻辑。”林尘在本源平衡体会议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本源平衡体的修行,不能局限于守护现有法则,还需学会在‘有’与‘无’之间建立新的平衡纽带。”
新的修行体系“有无平衡术”应运而生,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虚实感知:气感境至金丹境修士需修炼“虚无感知法”,在保持自身感知纯净的同时,捕捉虚无法则的湮灭轨迹。来自雾隐界的气感境修士木禾,凭借对雾气流动的敏锐把握,仅用半年就掌握了感知虚无法则的技巧,她能在虚无法则靠近前,提前引导周围的法则能量形成“缓冲气墙”。
- 第二阶段·能量转化:元婴境至合道境修士需将部分能量转化为“虚实共生体”,这种能量体既具备元婴魂核的韧性,又能短暂模拟虚无法则的湮灭特性,在战斗中可通过“湮灭-再生”循环提升爆发力。秦风将此法与双系感知结合,创造出“虚实流剑术”——剑招刺出时能量湮灭产生真空吸力,回收时再生能量形成二次冲击,威力比普通元初剑法提升五成。
- 第三阶段·法则共生:元初境本源平衡体需在悖论旋涡边缘,构建“有无平衡阵”,让多元宇宙法则与虚无法则形成稳定的能量交换。阿木的混沌平衡剑在此阶段进化为“有无平衡剑”,剑身上一半流转着本源平衡之光,一半萦绕着虚无灰色气流,挥剑时能引导虚无法则按“湮灭三成、再生七成”的比例运转,既削弱了其破坏性,又利用其特性加速法则更新。
为配合新体系修行,混元圣地在本源裂隙附近建立了“虚无试炼区”,试炼区按危险等级分为九层:
- 1-3层供低境界修士练习虚实感知,虚无法则浓度仅为裂隙的十分之一;
- 4-6层供中境界修士进行能量转化训练,虚无法则会定期爆发湮灭冲击,考验修士的能量再生速度;
- 7-9层为高境界专属区域,直接与悖论旋涡相连,修士需在法则剧烈湮灭中维持有无平衡阵,每次成功维持一个时辰,就能获得一缕精纯的“无中生机”,滋养自身道果。
修行过程中,一名合道境修士因急于求成,在能量转化阶段强行将五成能量转化为虚实共生体,导致能量再生速度跟不上湮灭速度,道果出现“虚无空洞”,修为从合道境后期倒退至元婴境大圆满,花了三年才修复道果。
“有无平衡的关键是‘度’,就像金丹境能量平衡膜不能过度吸收混沌能量,虚实能量的比例也需严格控制。”苏瑶亲自指导受挫修士,她用银绿色本源光芒模拟能量转化的最佳比例——元婴境修士转化不得超过三成,合道境修士不得超过四成,且每天需用本源平衡之力净化一次共生体,防止虚无特性反噬。
随着研究深入,本源平衡体们发现虚无法则的另一个特性:它能净化多元宇宙法则中积累的“冗余能量”。这些冗余能量来自修士突破时残留的法则碎片,长期堆积会导致法则僵化,而虚无法则的湮灭作用,恰好能清除这些碎片,让法则保持活力。
阿木在混沌海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引导少量虚无法则进入一片法则僵化的古战场,三个月后,战场的法则不仅没有被湮灭,反而因冗余能量被清除,重新焕发生机,连枯萎万年的法则之树都抽出了新芽。
“这才是虚无法则的真正价值。”林尘望着重生的法则之树,眼中闪过明悟,“就像渡劫境需要雷劫洗礼才能突破,多元宇宙的法则,也需要虚无法则的‘湮灭洗礼’才能持续进化。”
有无平衡术的推广,让本源平衡体对平衡的理解提升到新的高度。他们不再将虚无法则视为威胁,而是当作多元宇宙自我更新的“净化之力”。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修士掌握这种平衡之道,本源裂隙的蔓延虽未停止,但其带来的风险已转化为促进法则进化的动力——这或许就是林尘与苏瑶一直追寻的,更高层次的永恒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