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完无婴宇宙,太初鼎将目光投向了“渡劫百境宇宙”。这个宇宙的修士不会经历一次性的九重雷劫,而是要渡过一百重细分雷劫,每十重对应万界一个大境界的门槛——从气感境到混元境,每一重雷劫都针对性地考验该阶段的平衡能力。更奇特的是,他们的合道境法则并非融合多种法则,而是将单一法则拆解成百种“子法则”,逐一与雷劫共鸣,最终形成“阶梯式平衡”。
“这是对‘循序渐进’的极致诠释。”林尘看着太初鼎模拟的第一重雷劫——仅相当于气感境初期的感知考验,却比万界的雷劫更注重细节,“我们的渡劫境追求‘一力破万法’,他们则讲究‘步步为营’,两种体系的平衡之道截然不同。”
万界的渡劫境修士在靠近该宇宙时,立刻遭遇了“雷劫排斥”。雷啸的时空雷劫刚引动就被百境宇宙的法则拆解,化作一百道微弱的子雷劫,分散攻击他的四肢百骸,虽然威力不大,却让他的雷劫之力无法集中,道果上浮现出百道细密的裂痕。
“不是威力的问题,是节奏的失衡。”苏瑶解析出关键,“百境宇宙的雷劫就像细密的网,我们的雷劫则是锋利的剑,剑能破网,却会被网的韧性消耗——必须学会‘分段平衡’,让雷劫之力按节奏释放。”
阿木主动尝试适应这种节奏。他将合道境的万法平衡法则拆解成一百个“子平衡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重子雷劫:第一节点用气感境的感知捕捉雷劫轨迹,第十节点用金丹境的能量缓冲冲击,第五十节点用元婴境的魂核稳固道果,第一百节点则用混元境的法则完成最终融合。
当第一重子雷劫落下时,阿木的第一节点精准触发,气感境感知如同提前铺设的轨道,引导雷劫按预定路线流转;第十重子雷劫降临,金丹境的能量缓冲带恰好展开,将冲击化解为滋养道果的暖流。随着雷劫一重重推进,他的子平衡节点如同多米诺骨牌般依次激活,不仅没被雷劫消耗,反而吸收子雷劫的力量,让合道境法则的“阶梯平衡”雏形逐渐成型。
来自西域的合道境修士法显,擅长佛修的“渐进修为”,与百境宇宙的体系天然契合。他创造性地将佛修的“百阶菩提”融入子平衡节点,每一阶菩提对应一重子雷劫,雷劫越强,菩提绽放得越盛。当他渡过第五十重雷劫时,菩提树冠已笼罩方圆十里,百境宇宙的修士通过雷劫共鸣传递来赞叹:“你的平衡,有我们宇宙的‘渐进’之美,却更具包容。”
百境宇宙的核心区域,矗立着一座“渡劫天梯”,天梯共百级,每级对应一重雷劫。只有登上顶端,才能理解“分段平衡”的终极意义——不是让法则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让每个阶段的平衡都成为下一阶段的基石,如同阶梯般层层递进。
林尘与苏瑶的双生羁绊在此刻进化出“阶梯共鸣”能力。两人分别站在天梯的奇数与偶数级,林尘用混元法则强化奇数雷劫的突破力,苏瑶用太阴法则稳固偶数雷劫的防御力,双生之力交织成螺旋状的“平衡阶梯”,竟让天梯释放出跨越两界的雷劫光柱。
光柱中,万界的九重雷劫与百境宇宙的百重雷劫开始互补:万界雷劫的爆发力弥补了百重雷劫的拖沓,百重雷劫的细致性修正了九重雷劫的粗糙。参与共鸣的修士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雷劫之力既能集中爆发,又能分段释放,渡劫境的平衡之道变得更加灵活。
雷啸在光柱中完成了蜕变。他的时空雷劫被拆解重组后,既能化作一道撕裂空间的惊雷,也能分成百道微型时空雷,精准攻击目标的每个弱点。当他渡过模拟的百重雷劫时,道果中的雷劫印记分裂出百道分支,标志着他的渡劫境法则已能适应两种体系的平衡。
离开百境宇宙前,双方交换了雷劫心得。万界的修士带回了“分段平衡”的理念,百境宇宙的修士则学会了“集中突破”的技巧。太初鼎的多元平衡图谱上,两种雷劫体系的节点相互连接,形成了更完善的“渡劫平衡网络”。
阿木站在天梯前,合道境法则中的“阶梯平衡”已趋近圆满,道果中浮现出混元境的完整轮廓——他能清晰感觉到,每个阶段的平衡都在为最终的混元境积蓄力量,这种循序渐进的圆满,比一蹴而就更显坚实。
林尘知道,百境宇宙的探索揭示了平衡之道的另一种可能:真正的平衡,不是瞬间的完美,而是过程的和谐。太初鼎星图中,下一个目标——“法则无序宇宙”的轮廓愈发清晰,那里的法则没有固定形态,每时每刻都在随机变化,将是对所有境界平衡能力的终极考验。
万界的渡劫境修士开始修炼“分段雷劫术”,他们的雷劫在多元体系的影响下,既保留了九重雷劫的威严,又具备了百重雷劫的细腻,为应对法则无序宇宙的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