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初春的汉城景福宫,灯火通明,旌旗招展,一派前所未有的隆重景象。
朝鲜国王李倧亲率文武百官,身着最庄重的朝服,列队于仁政殿前宽阔的广场上,以臣子之礼,恭迎大明天使北洋舰队提督李嘉南的到来。
鼓乐齐鸣,仪仗威严。
李嘉南在北洋舰队陆战卫队的护卫下,步履沉稳地穿过人群。
他并未身着戎装,而是一身象征一品大员的绯色麒麟补服,腰缠玉带,但眉宇间的英武之气和久经风浪的威严,却比任何华服都更能彰显天朝上将的气度。
李倧率群臣躬身行礼,口称:“恭迎天使!”气氛庄重而热烈。
当晚,王宫内举行了盛大的夜宴。珍馐美馔,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间,尽显宾主尽欢的融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嘉南代表大明皇帝崇祯,向李倧及领议政金瑬、吏曹判书李贵等核心大臣赐下了丰厚的礼物:
胎质细腻、釉色温润的景德镇御窑瓷器;
图案繁复、质地轻柔的苏杭顶级绸缎;
以及一匣匣刚刚铸成、闪烁着独特金属光泽的新铸“龙元”。
这些礼物,既是恩赏,也是大明国力与工艺水平的无声展示。
然而,表面的欢宴之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真正的戏肉尚未开始。
当宴会气氛达到高潮时,李嘉南向李倧递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李倧会意,微微颔首,随即以“请天使更衣歇息”为名,示意宴会接近尾声。
不久后,在景福宫深处一间戒备森严、仅有心腹内侍守候的密室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神色凝重的面孔。
大明一方是李嘉南及其一名负责记录的书记官;
朝鲜一方则是国王李倧,以及他最信赖的两位大臣:
领议政金瑬和吏曹判书李贵。右议政金自点、礼曹判书崔鸣吉等持谨慎态度者,被有意排除在外,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室内空气仿佛凝固。
李嘉南褪去了宴席上的温和,神情变得肃穆无比,他目光如炬,扫过李倧三人,开门见山,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
“殿下,金相,李判书。此间并无六耳,本督便直言了。本督奉我皇陛下密旨,此次率舰前来,绝非寻常聘问赏赐。”
“皇太极犯我天朝,已伏天诛,此乃天下共知。”
“然,建州女真,其患未绝,余孽犹存。”
“陛下有旨:‘大明将倾力助朝鲜,永绝北患!’”
“永绝北患”这四个字,如同惊雷,在李倧等人心中炸响。
他们精神大振,身体不自觉地前倾,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李嘉南接下来要说的话上。
他们知道,决定朝鲜未来数十年国运的时刻,到了。
李嘉南没有给他们过多思考的时间,直接抛出了早已拟定好的四项合作框架。
这四点,环环相扣,看似是慷慨援助,实则是将朝鲜从军事、文化、经济到民生,彻底融入大明战略体系的精密布局。
“殿下,欲绝北患,首重强军。”
李嘉南的手指在空中虚划,仿佛在勾勒地图,
“大明北洋舰队将定期巡弋朝鲜西海岸,并在釜山、仁川等要害港口,建立联合补给与维修基地。”
“此乃水师前出之锚地,亦是朝鲜海防之屏障。”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此外,大明将全力援助朝鲜编练新式陆师。提供制式燧发枪、轻型野战炮,并派遣资深教官团,协助训练。”
“届时,我大明水师控扼海权,朝鲜新军固守陆疆,水陆并济,可保不让清军一兵一卒踏上朝鲜半岛!”
“贵国精锐,亦可与大明辽东镇、东江镇(皮岛)兵马协同作战,甚至伺机北进,犁庭扫穴!”
“然,兵马之固,终非长久;人心之向,方为根本。”
李嘉南话锋一转,指向更深的层次,
“为巩固两国兄弟之谊,陛下希望朝鲜能全面推行大明官话(雅言)为官方语言,各级官衙文书、科举考试内容,皆与天朝接轨。”
“朝廷可派遣翰林院大儒,至朝鲜成均馆(太学) 讲学;朝鲜优秀学子,经考核后可优先入读大明皇家军官学院或北京国子监。”
“如此,文化一体,声气相通,则上下同心,北虏分化之策再难奏效。”
“强国需富国。”
李嘉南的语调变得更具诱惑力,
“为助朝鲜恢复‘丁卯胡乱’之创伤,大明日月集团愿与朝鲜深度合作。”
“贵国宗室、两班贵族及有力商贾,皆可入股日月集团在朝鲜开设的分公司,共同经营对明、对日海运贸易,开发贵国丰富的煤矿、铁矿资源,甚至合作建立军工作坊,生产火器弹药。”
“届时,所用结算货币,可逐步统一为信誉卓着、通行大明的‘龙元’。”
“此非掠夺,实乃互利共赢,可使朝鲜分享天朝商贸之利,国力倍增!”
“民以食为天,军以粮为先。”
最后,李嘉南抛出了最接地气、也最得民心的举措,
“大明将无偿提供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耐旱作物之优质种苗,并派遣经验丰富之农师,传授种植技艺。”
“尤其重要的是,将教会百姓如何将这些薯类加工成耐储存、利运输的粉丝、粉条。”
“此举可极大增强贵国粮食自给能力,应对灾荒,稳定民心,为练兵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李嘉南的话语落下,密室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只有烛火偶尔爆出的噼啪声,衬托着李倧、金瑬、李贵三人内心的巨大波澜。
这四点要求,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将朝鲜的国防、教育、经济命脉乃至农业根基,都与大明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接受它,朝鲜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安全保证和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自主权的极大让渡。
拒绝它?看看停泊在江华湾的那支无敌舰队,想想北方的威胁,那个选项似乎更加危险。
金瑬和李贵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看到的是一幅朝鲜在大明羽翼下迅速崛起、一雪前耻的宏伟蓝图。
而李倧,则感到了作为一国之君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明白,这不仅是战略选择,更是一场关乎朝鲜未来百年气运的豪赌。
李嘉南静静地等待着,他知道,面对如此全面而深刻的方案,对方需要时间消化。
但他更相信,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以及北方那个共同的威胁下,朝鲜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这间密室中的谈话,将决定半岛的命运,也将深刻影响整个东亚未来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