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六,年关将至,崇祯在乾清宫召见了户部尚书倪元璐、新任盐政使路振飞,以及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
今日召诸位前来,是要商议盐政改革。崇祯开门见山,朕意成立大明日月皇家盐业公司,专营盐业。
倪元璐闻言精神一振:陛下圣明!如今私盐泛滥,官盐滞销,确实需要大力整顿。
路振飞补充道:臣查过往盐税账册,发现漏洞百出。若能将盐业统归官营,既可增加税收,又可平抑盐价。
崇祯点头,取出一份章程:朕已拟定公司章程。内帑出资三十,占股三成;太仓库出资五十,占股五成;其余二成股本,向勋贵商贾募集。
王承恩仔细看着章程,问道:陛下,这盐业公司由谁主管?
盐业公司归户部管辖,但经营之事可由专业人才负责。崇祯看向路振飞,路爱卿可有人选推荐?
路振飞沉吟道:臣以为可设总办一人,由户部选派;会办两人,一由内廷推荐,一从盐商中选拔。如此既可保证朝廷掌控,又能借助盐商经验。
崇祯当即同意,首任总办就由路爱卿兼任。会办人选,王承恩可从内官中推荐得力之人。
王承恩躬身道:老奴推荐御马监太监张彝宪,此人精通数算,做事勤勉。
崇祯又对倪元璐说,另一会办,就从徽商中选个懂盐业的。
倪元璐建议:徽商中有个叫汪庆善的,祖上三代经营盐业,在两淮盐商中颇有声望。
事情就此定下。崇祯特别强调:记住,成立盐业公司不只是为了盈利,更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便宜的好盐。
正月初六,年味尚未散去,大明日月皇家盐业公司的招牌就在前门大街挂了起来。公司总号设在原户部盐课司旧址,气派的门脸引来不少百姓围观。
这皇家盐业公司是做什么的?
听说以后买盐都要到这里来。
开业当天,崇祯特意微服出宫,在对面茶楼观察。只见公司门前排起长队,都是来购买新盐的百姓。
这位客官,您是不知道,茶博士热情地介绍,这皇家盐业公司的盐,不仅质量好,价格还比私盐便宜两成呢!
崇祯满意地点头。这时,他看见一个老农捧着新买的盐,激动地对旁人说:这盐真白,一点杂质都没有,价钱还这么便宜,皇上真是活菩萨啊!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正月十五,路振飞紧急求见。
陛下,两淮盐商联名上书,说我们坏了规矩,要集体罢市。
崇祯冷笑:他们这是要挟朝廷?告诉那些盐商,愿意合作的,可以入股盐业公司;不愿意的,好自为之!
与此同时,王承恩也来禀报:陛下,发现有人暗中囤积食盐,想要哄抬盐价。
崇祯斩钉截铁,让东厂和锦衣卫配合盐业公司,严厉打击囤积居奇!
在朝廷的强力推动下,盐业公司很快打开局面。新式的晒盐法大大降低了成本,统一的质量标准让食盐更加洁净,合理的价格赢得了百姓口碑。
二月二龙抬头,倪元璐呈上首月账目:陛下,盐业公司首月盈利五十万两,预计全年可达六百万两。
这个数字让崇祯都感到惊讶:竟有这么多?
路振飞解释道:主要是杜绝了中间环节的贪腐。以往盐税,十成能到国库三成就不错了。如今直接经营,利润自然大增。
更让崇祯欣慰的是,盐价下降后,百姓负担减轻了许多。各地奏报显示,因为吃盐不再困难,百姓体质有所改善,特别是山区百姓。
陛下,倪元璐奏道,臣建议用盐业公司的盈利,在各地设立平价药局,为贫苦百姓提供廉价药材。
准奏。崇祯当即同意,这事就交给太医院去办。
三月春耕时节,盐业公司又推出新举措:农民可以用粮食换盐,解决了青黄不按时买盐难的问题。
这个政策大受欢迎。一个老农在换到食盐后,激动地说:往年这个时候,都要借钱买盐。现在用余粮就能换,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看到盐业公司取得成功,崇祯开始考虑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领域。
茶叶、铁器、丝绸,都可以效仿此法。他对内阁大臣们说,既能让利百姓,又能增加国库收入。
首辅孙承宗赞叹道: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朝廷掌控经济命脉,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就再无立足之地。
次辅徐光启补充道:更重要的是,百姓能够买到价廉物美的必需品,这才是真正的惠民。
四月,盐业公司已经在各省设立分号,形成了完整的销售网络。更令人惊喜的是,由于经营规范,盐的质量提高,出口到朝鲜、日本的食盐也大大增加,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望着户部呈上的报表,崇祯深感欣慰。这一项改革,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惠及了天下百姓。
而这一切,都证明了他的判断:只要方法得当,朝廷直接经营重要物资,远比放任私营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告诉路振飞,崇祯对王承恩说,下一步要在各地建立储备盐仓,平抑盐价,防备灾荒。
老奴这就去传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