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的布鞋尖碾过青石板上的晨露,每一步都浸着潮湿的凉意。
溪涧的响动比昨夜更清晰了些,像细沙漏进陶罐,又像琴弦在风里打了结。
她绕过一丛野蔷薇,就见那道瘦长的影子蹲在溪岸边,褪色的琴匣半浸在水里,木漆被泡得发胀,露出底下斑驳的纹路。
少年的后背绷成一张弓。
他左手攥着琴匣的铜环,右手按在匣盖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水面倒映着他泛红的眼尾——显然天没亮就守在这里了。
小满的喉咙突然发紧,想起昨夜供桌上那封“替爹哄哄它”的字条,原来最该被哄的,是这个攥着执念不肯松手的少年。
她在离他三步远的青石上坐下,石面沁着寒气,透过粗布裙角往骨头里钻。
陶埙是从窑房角落翻出来的,釉色剥落处能摸到当年顾微尘刻的防滑纹。
她把陶埙凑到唇边时,指腹擦过豁口,像被谁轻轻咬了一口——那是她十二岁时摔的,师父说“缺口才是陶的呼吸”。
第一声气音散在风里。
第二声时,她刻意压着舌尖,让调子歪得像被踩断的竹枝。
少年的肩膀抖了一下。
第三声刚起,他突然抬头,睫毛上还沾着雾珠:“你......”
“是你爹最后弹的那七个音。”小满的手指在陶埙孔眼上微微发颤,那是她昨夜听着留声诀里的琴音,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少年的手在水里晃了晃,琴匣沉下去半寸,又被他猛地提起来。
水面溅起的水珠落在他手背上,他却像没知觉似的,盯着陶埙的眼神像在看什么会咬人的活物。
“别吹了。”他的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瓷片,“我娘说,他最后弹的是乱音,是......”
“是《松风引》的变调。”陶知的声音从身后飘来,像片突然落在水面的叶子。
小满转头时,见她正踩着溪边的碎石过来,青布裙角沾着晨露,发间的木簪晃出细碎的光。
这个向来沉默的听裂者,此刻眼睛亮得惊人,像是有团火在瞳孔里烧。
少年的手腕被陶知按住了。
她的手很凉,像刚从地脉里抽出来的石笋,但按得极稳,连指尖都没抖。“你爹......听见了。”陶知的喉结动了动,每个字都像在嘴里含了很久才吐出来,“但他太疼,不敢回。”
溪涧的流水突然变得很响。
小满看见少年的睫毛在颤,水珠顺着下巴砸进水里,荡开的涟漪撞碎了琴匣的倒影。
陶知的另一只手贴上自己胸口,指节因为用力而泛青:“昨夜双琴共鸣时,我听见......他的魂还卡在断弦那刻。
他以为你恨他,恨他疯了,恨他毁了琴艺。“
“我没有!”少年突然吼起来,琴匣“咚”地砸进水里,溅起的水花打湿了陶知的裙角。
他的眼泪混着水珠子往下掉,声音却越来越轻:“我只是......不敢学他的错音。
先生说,琴者当如松风,错一个音就该断指。
我怕他看见我学不会,更难过......“
小满从怀里摸出《残谱辑要》,书页边缘还留着顾微尘用朱砂批的“此谱可焚”。
她翻到夹着干枯梅瓣的那页,摊开在少年眼前:“师父说,有些曲子本就不该有人听完。
你爹不是疯了,是把所有骂声、讥声、‘必须完美’的刀,都吞进身体里。
他替你挡住了。“
梅瓣簌簌落在水面,像顾微尘当年扔进窑火的残稿。
少年突然跪进水里,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小满的裤脚。
他的哭声混着溪水的流淌,惊起两三只白鹭,扑棱棱飞过对岸的竹林。
陶知蹲下来,犹豫了片刻,轻轻碰了碰他的后背——这个向来只触碰地脉的听裂者,第一次触碰了活人的眼泪。
午后的初语场飘着松烟墨的味道。
三十六块金丝裂纹瓷片在青石板上围成圆阵,是小满天没亮就从窑库挑的,每块的裂纹走向都像不同的琴弦。
少年被她按在圆阵中央,琴匣搁在五步外的老槐树下,锁扣上还沾着溪水。
“不许碰琴。”小满抱臂站在他对面,“闭眼。”
风来了。
穿堂风掠过瓷片的裂纹,发出细弱的吟哦,像有人用羽毛扫过古筝的弦。
陶知沿着圆阵慢慢走,每经过一块瓷片,就轻轻叩一下——不是用指节,是用掌心。
裂纹里的风突然变了调子,低低的,沉沉的,像谁在说久藏的心事。
“听见了吗?”陶知的声音轻得像落在瓷片上的阳光,“这是风的错音,是瓷的错音。”
远处传来孩童的嬉闹声,跑调的《采莲曲》飘进初语场。
陶知侧耳听了片刻,突然抬手。
那跑调的歌声像被线牵着似的,歪歪扭扭地钻进瓷片的裂缝,与风声、叩瓷声缠成一团。
少年的眉头慢慢松开,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嘴角却轻轻翘了起来。
七日后的黄昏,窑房的柴门被晚风推开。
少年站在供桌前,琴匣敞着,断弦的焦尾琴安静地躺着。
他的双手悬在半空,手指微曲,像正抚过无形的琴弦。
动作时而急如骤雨,时而慢似抽丝,袖口被风掀起,露出腕上淡青的血管——那是这七日里,他每天在溪边听水、在竹下听风时,自然养出的节奏。
窑火在炉里噼啪作响,他的影子被火光投在岩壁上。
小满端着新烧的茶站在门口,突然想起师父当年焚琴的样子——也是这样悬着手,也是这样影子被火光拉得很长,像要抓住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看。”陶知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蹲在供桌下,指尖抚过一片碎瓷片。
那里多了道新鲜的划痕,歪歪扭扭的,像用指甲硬刻出来的,“听”字的最后一竖还打着颤。
小满的眼睛有点酸。
她把茶盏放在供桌上,看少年的影子随着琴音晃动,与岩壁上顾微尘的旧影慢慢重合。
窑外的梧桐叶沙沙响,像有人在说:看啊,这就是执尘之道——不是修补残缺,是让残缺自己长出声音。
秋分夜来得很快。
小满蹲在记事堂的旧木柜前,霉味混着松烟墨的香气钻进鼻子。
她正整理顾微尘留下的手札,最底下压着个褪色的布包,打开来是半页未烧尽的《归默》残稿,边缘还留着当年窑火的焦痕。
指尖突然发麻。
她低头,见残稿上的墨迹正微微发亮,像被谁呵了口气。
墨迹里浮出些细碎的光粒,顺着她的指尖往手臂上爬,凉丝丝的,像昨夜少年弹虚空琴时,落在她手背上的风。
(小满正要伸手触碰那发光的墨迹,窗外突然传来一声清越的鹤鸣。
她抬头望去,月光下一只白羽鹤掠过屋檐,爪间系着的信筒在风里晃了晃,投下细长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