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德妃的质问,墨兰心中猛地一惊,背后瞬间沁出一层薄汗。
她抬头,对上了德妃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
那眼神平静无波,却让她感觉自己所有的心思算计都被看了个通透。
她下意识地垂眸,避开那锐利的视线。
心中不由得骇然于德妃的洞若观火,竟将自己隐晦的铺垫和引导都清晰洞察。
而另一方面,墨兰却又涌起一股庆幸——
庆幸眼前这个聪明到可怕、心计深沉的女子,是自己的姑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哪怕她看透了自己利用年世兰的胎和与齐月宾的交往来做文章,
最终,为了共同的利益,为了胤禛,德妃还是会帮自己,
甚至会欣赏自己这份心计和能力。
毕竟,在这深宫王府,天真良善活不长,有点手腕和心机,才能活得更好,走得更远。
二人一时无话,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片刻之后,德妃率先打破了沉默;
“年氏之事,牵涉前朝后宫,关系重大,更关乎老四的声誉和前程。”
“你身为嫡福晋,若直接插手,无论成败,都难免落人口实,甚至可能伤了与老四的夫妻情分。”
“有些事,你不便做,也不能做。”
她顿了顿,继续道:
“你今日既已将此事点明,余下的,便不必再管了。一切,自有本宫来处置。”
“这个恶人,由本宫来做,最为妥当。”
“今晚你回府后,告诉老四,让他明日抽空进宫一趟,来给本宫请安,本宫亲自同他商榷此事。”
闻言,墨兰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下来。
她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是,儿臣谨遵额娘吩咐。”
“额娘处处为儿臣考量,为王爷考量,儿臣不胜感激。”
德妃受了她的礼,淡淡地“嗯”了一声,算是将此事暂且揭过。
就在这时,竹息轻轻走了进来,禀报道:
“娘娘,福晋,外头来了个小宫女,说是寻雍亲王福晋的。”
墨兰闻言,转头对德妃解释道:
“额娘,儿臣方才过来时,在御花园的花房附近,看见一个管事嬷嬷正在责打一个小宫女,下手颇重,几乎要将人打死了。”
“儿臣一时不忍,便出手拦下了。”
“想着救人须救彻,正打算回头求额娘个恩典,给她换份差事,免得再受磋磨。”
德妃听了,赞许地点点头:
“你有这份慈心,很好。”
“身为嫡福晋,需记得,有慈心,方能得人心,地位才会越发稳固。”
“这等小事,本宫准了。”
“本宫这里眼下倒不缺人,宜嫔那儿前几日刚说缺个稳妥的宫女伺候,就将她指去宜嫔那儿吧。”
“宜嫔性子温和,不会亏待了她。”
墨兰知晓宜嫔郭络罗氏素来与德妃交好,且地位不高不低,正是安置人的好去处。
于是感激道:
“儿臣代那小宫女,多谢额娘成全。”
德妃摆了摆手,示意竹息去办。
又闲话了片刻,看看时辰不早,墨兰便起身告退:
“额娘,时辰不早了,儿臣该带弘昐出宫回府了,免得王爷府中惦记。”
德妃应允:
“去吧,路上小心。照顾好弘昐。”
“是,儿臣告退。”
墨兰行礼拜别。
出了永和宫正殿,奶嬷嬷已经抱着睡醒的弘昐等在廊下了。
墨兰正要带着人离开,却见不远处廊柱旁,安静地站着一个小宫女,正是她在花房所救的那个。
墨兰有些意外,走过去问道:
“你不是该去宜嫔娘娘宫中报到了吗?怎么还在此处?”
那名叫崔槿汐的小宫女见墨兰过来,立刻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
声音清晰地说道:
“奴婢崔槿汐,蒙福晋大恩,救奴婢于水火,又为奴婢求得德妃娘娘恩典,指派去处。”
“此恩如同再造,奴婢感激不尽。奴婢想着,一定要亲自叩谢福晋恩德,方能心安,故在此等候。”
墨兰见状,心中明了这是个知恩图报、且懂得规矩的。
她停下脚步,看着跪在地上的崔槿汐,语气平和:
“你既知道感恩,是个明白人。那便记住,宫里生存,谨言慎行是第一要紧的。”
“到了宜嫔娘娘宫中,需恪守本分,用心当差,少说话,多做事,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安分守己,方能长久。”
“今日我救你,是机缘,往后的路,终归要靠你自己走。”
崔槿汐将头埋得更低,恭敬受教:
“奴婢谨记福晋教诲,定当恪守本分,用心当差,绝不敢辜负福晋救命点拨之恩。”
墨兰点了点头:
“记住就好,去吧。”
说完,她便抱着弘昐,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朝着宫门方向走去。
没走两步,墨兰的耳边突然传来系统的机械音:
【目标崔槿汐对宿主好感度+50,当前好感度50。】
墨兰脚步一顿,回头。
发现崔槿汐一直跪在原地,虔诚地叩首。
墨兰挑挑眉,她从不知道,这些奴仆也能提升好感度。
不过,今日知道了。
往后,墨兰只怕要更努力地与人为善维系和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