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调研行程紧凑而高效。
郑家权省长凭借着黄政精心整理的那份资料,对每一家企业的历史沿革、经营现状、核心优势乃至潜在隐忧都了然于胸。
在参观省第一纺织厂时,他精准指出了其设备老化与产品附加值低的关键问题;在听取市农机公司汇报时,他又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其市场开拓不足、依赖传统渠道的弊端。
每一次精准的提问和切中肯綮的点评,都让被调研企业的领导班子们既惊且佩,看向郑省长的目光中充满了由衷的敬意。
同时,几位心思敏锐的随行厅局领导也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始终安静跟在郑家权身后半步的黄政。
他们心中雪亮,省长日理万机,能对这些基层企业情况掌握得如此细致,身边这位年轻的秘书功不可没。
一种无声的认可与重视,在无形的官场气场中悄然传递。
中午十二点,整个上午的调研行程圆满结束。花湖区委区政府早已备好了工作餐,但郑家权却婉言谢绝了。
他对陪同的花湖区领导温和却不容置疑地说道:“调研的目的达到了,就不给基层添麻烦了。我和云平市长回各自机关食堂用餐,下午还有工作。”
车队于是兵分两路,郑家权返回省政府,谭云平则返回历城市政府。
然而,就在返回市政府的车上,谭云平拿出私人手机,给黄政发去了一条简讯:“黄政,晚上若无其他安排,忆忆饭馆老包厢一聚,就你我,务必赏光。”
黄政看到短信,心中明了。这既是谭云平私下表达对他“暗度陈仓”之举的感谢——
正是黄政在关键时刻向郑家权力荐,并巧妙利用了省委书记丁正业急于在东元市安插自己人调查精神病院案的心理,促成了谭云平从东元市市长一跃成为省会城市市长的关键一步。
也是基于两人深厚私交的一次小聚。黄政选择谭云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其一,谭云平是准丈人杜文松的老部下,属于“杜家”体系的核心成员,政治上可靠。
其二,当年黄政在昌朋县石泉门乡披荆斩棘时,时任东元市市长的谭云平曾给予过他不少支持,有旧日情分。
其三,放眼黄政目前在东平省积累的人脉中,谭云平确实是够资格、有能力且愿意与他深度捆绑的最佳人选。
黄政手指轻点,爽快回复:“谭叔相邀,必到。”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下午临近下班时分,黄政的手机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林语嫣。
“黄政,我已经约好了陈雨(省委宣传部林微微部长的秘书),刘冰冰(省委组织部易秋萍部长的秘书),而且林晓今晚也会从省台早点回来……你可别说你没空!”林语嫣的声音带着几分期待和不容拒绝。
黄政顿时感到一阵头大,苦笑道:“语嫣姐,你怎么不上午就说呢?我今晚已经答应了谭市长的晚饭邀约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能听出林语嫣的失落,但她很快调整了情绪,说道:“那你先去应谭市长的约吧。吃完晚饭如果时间还早,就过来我家这边坐坐,她们应该都会待到挺晚的。”
黄政松了口气,这已是两全之策,忙道:“那好,也只能这样了。我这边结束就尽快赶过去。”
下班时间一到,黄政便让司机夏林开车送他前往位于历城市政府不远处的“忆忆饭馆”。
这家饭馆门脸不大,装修也算不上豪华,但胜在环境清雅私密,是不少机关干部私下小聚的首选。
黄政轻车熟路地来到二楼那个熟悉的包厢,推门进去,却不由得微微一愣。
包厢里除了谭云平,赫然还坐着一位气质干练、面带微笑的中年女性——省委组织部部长易秋萍。
黄政迅速回过神来,赶紧上前一步,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与亲近招呼道:“易部长,易姨,您也在呀?”
易秋萍放下手中的茶杯,故意板起脸,眼中却带着笑意:“怎么,你易姨我就不能来打打秋风,过过嘴瘾?”
“能!能!怎么会不能呢!易姨您能来,我求之不得呢!”
黄政连忙笑着应和,气氛瞬间轻松下来。
他心中已然明了,谭云平和易秋萍都是杜文松书记的旧部,属于同一阵营的核心人物,这样的私下聚会再正常不过。他转向谭云平,更随意地称呼道:“谭叔。”
谭云平笑着招手让他坐下:“行了,这里没外人,关起门来就不用客套了。今天高兴,咱们一人一瓶茅台,怎么样?”
易秋萍豪气地一挥手:“我没问题,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酒量。当年在基层,我们的老板(指杜文松)喝酒都怕我三分……”她似乎想起什么趣事,脸上泛起追忆的神色。
谭云平打断她,笑着揭短:“行了,老易,别吹了。当年那是老板让着你,再加上陈萌嫂子在旁边盯着,老板不敢多喝而已。真要放开量,你试试?”
“去你的!”易秋萍笑骂了一句。
黄政见状,连忙解释道:“谭叔,易姨,我可能喝不了一整瓶。不瞒二位,我等下确实还有一场……嗯,比较重要的酒局得露个面。”
易秋萍似乎早已洞悉一切,抿嘴笑道:“是不是和冰冰、语嫣她们那帮丫头约好了?”
黄政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嗯,过年回来后这还是第一次约齐。我要是不去,怕是要被她们骂死了。”
谭云平理解地拍拍他的肩膀:“年轻人,交际多很正常。那也没关系,你随意喝点,重在参与。来,先给你倒上。”说着,亲自拿起酒瓶给黄政斟了一杯。
这顿饭,主角显然是谭云平和易秋萍。黄政很有分寸,只是简单动了几筷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安静地聆听两位长辈兼领导交谈,适时地为他们续酒、添茶。
谭云平与易秋萍则是杯杯见底,谈兴甚浓,从当年跟随杜文松在基层奋斗的峥嵘岁月,聊到如今东平省复杂的人事格局,再到对即将展开的国企改革试点的展望。
两瓶茅台很快见底,黄政面前那瓶也开了,但他喝得不多。酒至半酣,谭云平脸色微红,举起酒杯,郑重地对易秋萍说:
“唉,老易,领导……这辈子叫你领导没错了吧?你总是比我高那么一级。这次的事,我知道你在后面也出了大力……多的不说了,谢谢你!”
话语简单,却饱含着真挚的感激。他能从东元市顺利调任历城市长,易秋萍作为组织部长,在程序推动和人员协调上必然发挥了关键作用。
易秋萍收起笑容,神色也变得认真起来,与他碰了一下杯:
(“云平,别扯这些没用的。咱们都是一个战壕出来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老板虽然暂时调离了,但目光还看着这里呢。
你现在位置关键,压力也大,干出成绩来,就是对组织、对老板最好的回报,组织上也绝不会亏待认真做事的干部。”)
她的话既是鼓励,也带着提醒和期许。
“好,不说了,都在酒里。”谭云平一饮而尽。
又坐了一会儿,谭云平看了看时间,对黄政说:“黄政,你先去吧,别让那帮丫头等急了。我跟易部长再坐会儿,聊点闲篇。”
黄政知道这是两位领导还有话要私下谈,便顺势起身:“好的,谭叔,易姨,那你们慢慢喝,聊得尽兴。我就先失陪了。”
他礼貌地告辞,轻轻带上了包厢的门。门外走廊安静,与门内略显喧闹的谈笑形成对比。
黄政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领,快步走下楼梯。夏林的车已经在楼下等候。
坐进车里,黄政对夏林说道:“林子,去语嫣姐家的小区。”
他揉了揉眉心,一场关乎人情世故与政治联盟的饭局刚刚结束,另一场维系着同窗友谊与潜在助力的聚会正在等待。
这就是他如今的生活,在不同的角色和圈子间穿梭,每一处都需要他用心经营。
夜色中的省城,华灯初上,车流如织,黄政的征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