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众人赶紧参拜陛下,房遗直心一横,脱口而出,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就是喜欢衡阳长公主怎么了,你喜欢妹子,还能让她不嫁人?“
肖继业一听眼睛都直了,直朝房遗直竖起大拇指,牛人啊,敢跟皇帝这么说话,怪不得听说皇帝那帮兄弟都没把陛下当皇帝对待,在一笑楼为了抢一块瓜果,裴承先可以扯着陛下的脚脖子,把陛下拖一边去,看来传言不虚,果然如此。
赵瑞顺手拿过架子上的一把刀,挥舞着冲了过来,
“你长本事了是吧,你是什么玩意,竟敢打我妹子的主意,看刀。“
房遗直撒腿就跑,赵瑞跟在后面追杀,锦衣卫衙门处在东宫前面,东宫现在没有人居住,赵瑞还没有儿子呢,没有太子,就没人敢住在东宫,这个地方不是随便就能住在里面的。房遗直直接穿过东宫,赵瑞知道他往哪里跑,追了一段没追上,但不好再追,恨恨地返回立政殿去了。
房遗直穿过东宫,过了玄德门就到了大明宫了,太后听说房遗直来了,不知道啥事,这些小子们以前是见过的,每个人都不错,见到自己也很有礼貌,不过不知道他来干什么,自己正逗弄孙子玩呢。
“太后娘娘,救命啊!“
太后被房遗直叫的不知所措,
“怎么了?谁欺负你了?“
房遗直喊完救命才发现丹阳长公主和衡阳长公主也在,此时正一起放下手中的针线看着他呢,房遗直一时间臊个大红脸,不过他脸皮厚的很,起身到了太后身边,
“太后,您说说瑞哥,我让我爹找他,求娶衡阳,他就揍我,还拿刀追杀我这还得了。完全不讲道理嘛。“
“啊“,衡阳长公主睁大眼睛,”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房遗直挠挠头,不好意思笑道,
“我让我爹找瑞哥向你求亲来着,他生气了,要追杀我。“
丹阳捂着嘴,笑的不行,衡阳长公主也十二三岁了,这时期孩子又早熟,怎么会不明白怎么回事,顺手拿起身边的小剪刀,跳了起来,
“我也杀了你。”
房遗直心说你们兄妹一个德行啊,赶紧绕道太后旁边,衡阳刚冲过来,却被太后喝止,撅着嘴,拿着剪刀朝着房遗直比比划划,丹阳笑得前仰后合问道,
“陛下同意了么?”
“同意了,让我娘找贵妃嫂子还有汉王妃商议,然后报给太后娘娘。”
“噗嗤”丹阳笑了起来,衡阳长公主闹了大红脸,眼睛死死盯着房遗直,把房遗直盯得直发毛。
正说着话,秦慕雨和汉王妃带着房夫人来求见,见到房遗直也在,汉王妃笑道,
“姑爷好勤快,比我们来的都早。“
房夫人看到自己儿子在太后宫里,正在和太后笑眯眯说话,就知道事情没跑了。房遗直不好在这里待下去了,赶紧和众人告辞,走到秦贵妃跟前,
“嫂子,陛下那边,请您多多美言。”说完转身就跑。
吐谷浑和突厥的使节还没进京,衡阳长公主被陛下赐婚房遗直的消息已经传了出来,看着房夫人四处准备聘礼,那高兴的笑声,整个长安城都能听到了,各家开始羡慕起来,不过以房遗直和赵瑞的关系,大家知道这很正常,房遗直当初可是卧底李世民阵营传回了重要消息,甚至最后导致房玄龄都不得不叛逃的地步。
这样的功劳给他自己挣了一个临淄侯,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现在又要尚公主,等于给自己前途加了一层保险,只要房遗直将来不自己作死,那可以在朝堂横着走,这样的青年才俊谁不羡慕,连躲在家里的裴寂都羡慕,不过他知道赵瑞在等他的态度,自从李渊被杀之后,裴寂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不过他也知道,这两国相争,怨不得人,至少李渊的子嗣公主,赵瑞都礼送出境,不愿离开的几位在长安也有房产,发给土地女婢,衣食无忧。
当初要是李渊胜利了,以裴寂对李渊的了解,赵家绝对没有这样的待遇,到时候恐怕死亡对他们反而是最好的解脱了,想到这些裴寂逐渐释然,想开了之后裴寂再来观察自身,自己自从跟随李渊和赵瑞作对以来,那是一天不如一天了,首先儿子的爵位没了,在李唐朝,受自己的门荫,还有个侯爵,大明肯定是不认的,自己魏国公爵位,现在大明也没有承认,可以说现在裴家就是个白身。
因为自己的关系,儿子也辞了职,没有了职位,孙子和赵瑞交好,但也只是给了一个左武卫记事参军的名号,这还是当初孙子跟随赵瑞出征时留下的,前段时间自己透露了风声,赵瑞马上反馈,给儿子一个礼部员外郎。
现在该是自己上表的时候了,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儿孙考虑,同样的年纪,裴承先因为自己的原因已经落下房遗直很多了,裴寂想到这里,拿出纸笔开始写奏表。
吐谷浑和突厥的使者终于赶到了长安,由鸿胪寺卿唐俭接待,不过当他们从唐俭口中得知赵瑞的决定后,不由愤然大怒,
“唐寺卿,当初大隋如此强大,对我等草原民族也是安抚为主,光化公主嫁到吐谷浑,成了两国交往的纽带,贵国陛下如此轻视我等,是要决心与我们为敌么?”
“唐寺卿,您在中原王朝现在是历经三朝了,像大明这样做法可是前所未有啊。”
唐俭听到这话脸都绿了,什么叫我历经三朝了,这是骂我三姓家奴么?不过人家说的没错,自己的确经历隋唐明三朝了,可朝堂之上这样人可太多了,这要是在朝堂之上说出来,你们要办的事情能办成才有鬼了,考虑到他们草原民族没有文化,说话不过脑子,这事就先放一放,唐俭作为鸿胪寺卿,职业素养还是有的,仍旧脸上笑眯眯地,但说出话却是不容置疑,
“两位使者远道而来,不如先多休息两天,至于陛下不愿意下嫁公主,我朝上下已经认可,此事已成定局,不容更改,贵使若是不忿,大可回去举兵来战,我大明随时恭候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