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下意识地伸手去摸口袋里的烟盒,想点一根平复一下纷乱的心绪。烟刚叼到嘴上,打火机还没掏出来,就被许三多伸手轻轻拦住了。
许三多指了指墙上贴着的《五班内务卫生管理条例》,语气认真,不带丝毫冒犯:“高连长,根据五班规定,宿舍内严禁吸烟。”
高城刚才那股沉浸在深度思考中的凝重氛围,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执法”打断,只剩下满满的无奈。
他悻悻地把烟从嘴上拿下来,揣回兜里,压低声音,带着强烈的好奇和探究,指着那堆档案问道:“许三多,你……你跟我老实说,这些东西,你是怎么搞出来的?这……这不像是一个新兵能弄出来的东西。”
许三多看了看手腕上那块手表,又瞥了一眼里间还在酣睡的钢七连三班和五班众人,压低声音提议:“高连长,这里说话不方便,怕吵醒大家。二楼有间学习室,空着,我们到那里去说?”
高城点了点头,在许三多的搀扶下站起身,小心地拿起那厚厚一摞凝聚着许三多心血的档案资料,跟着许三多,一瘸一拐地上了二楼。
学习室里很安静,只有几张桌椅和一块老旧的黑板。许三多熟练地开灯,打开窗户,拿起几个他自制的、用木片和弹簧夹做成的小夹子,走到黑板前。
他将夹子一个个夹在档案纸的上端,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别——比如“体能特训组”、“基础强化组”、“文化补习组”、“心理韧性培养组”等,将代表不同战士的档案分门别类地挂在了黑板上。
接着,许三多开始向高城讲解。他的语气平静而清晰,手指点着不同的档案,分析着每个人的优势、短板、潜力以及现阶段最适合的训练方向。
他阐述着为什么对某些人要重点加强核心力量,对另一些人则要优先提升耐力和意志品质;为什么文化学习要因人施教,推荐不同的书籍;某些特定的战术动作拆分练习是为了达成什么样的战场应用效果……
他讲解时的神态、语气、逻辑架构,完全不似一个新兵,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官在做季度训练总结和汇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甚至带着点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前瞻性考量。
高城听着听着,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疑团也越来越大。
许三多所展现出的在军事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甚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广度与深度,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士兵,甚至超过了很多基层军官的认知范畴。这绝不是一个山里娃靠着自己摸索就能达到的高度。
他忍不住打断许三多,问出了心中最大的疑惑,目光锐利如刀:“许三多,你跟我交个底,你这些知识……这些训练理念和方法,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
许三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走到学习室角落,弯腰从一张旧桌子底下,费力地拖出一个硕大的、几乎要散架的硬纸板箱。箱子因为塞得太满,盖子根本合不上,里面满满当当地堆放着如小山般的书籍。
许三多指着这一箱子书,语气朴实无比:“就是这些。高连长,我就是看这些书,一点一点琢磨,一点一点试,慢慢总结出来的。”
高城上前几步,随手抽出几本翻看。里面既有《军事训练大纲》、《单兵战术基础》、《运动生理学导论》这类军队内部的通用教材,也有《心理学基础》、《教育方法论》甚至一些带有哲学思辨色彩的论着,还有几本明显是来自团部图书馆、书脊上还贴着标签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籍种类之杂,内容之深,让他暗暗咋舌。
他抬起头,看着许三多,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你……你每天的训练量那么大,从早到晚几乎不停,你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看这么多书?还能琢磨透?”
许三多闻言,只是腼腆地笑了笑,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轻声道:“时间嘛,挤一挤,总会有的。晚上少睡一会儿,训练间隙抓紧看两眼,慢慢就看完了。”
看着许三多那平静而真诚的眼神,听着这轻描淡写却重若千钧的回答,高城心中第一次对眼前这个兵,产生了超越欣赏、近乎敬佩的情绪。
他意识到,许三多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是何等惊人。更让他触动的是,许三多做这一切,似乎并非为了他自己。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将心中的疑问喃喃出声:“你……你为什么要做这些?这跟你……好像没什么直接关系啊……”
许三多听到了他的低语,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用他那特有的、带着乡土口音却无比清晰的语调回答道:“不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是战友啊。我希望……我们都能一起进步,都能变得更好。”他现在还不能说不放弃不放弃。
这个答案简单、纯粹,甚至在某些人听来有些“傻气”和“理想化”。但高城看着许三多那双清澈见底、不含一丝杂质的眼睛,他知道,这就是许三多最真实的想法。
到此刻,他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史今会如此毫无保留地爱护、维护这个兵。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在这个时代愈发稀缺的品质——纯粹、善良,以及对战友毫无功利心的、近乎执拗的责任感。
高城沉默了片刻,清了清嗓子,似乎想驱散喉咙里某种哽咽的感觉。他站直身体,目光变得郑重,对着许三多说道:“行!许三多,我明白了。那么,接下来这两周的特训,我们钢七连这一百多号人,就完全拜托给你了!许老师!” 他故意用了“老师”这个称呼,带着几分真诚的认可和打趣。
许三多一下子慌了神,双手摆得像风扇一样,脸都急红了:“别别别!高连长!您可别这么叫!真的……真的没事的,这都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