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君子能够解除困难,吉祥;甚至能以诚信感化小人。
含义: 君子以德行解除困局(维有解),吉祥;并能以诚信教化对立者(有孚于小人)。象征解困需德信并重。
六五故事:
连绵的雨季终于彻底过去,天空澄澈如洗,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向大地。
姬水收敛了狂暴的姿态,水位退回安全的河道,只是那浑黄的色泽和两岸狼藉的痕迹,仍在诉说着不久前的惊心动魄。
洪水带来的直接威胁已然解除,但另一个严峻的挑战,立刻摆在了有邰氏部落面前——灾后重建与物资分配。
部落的存粮在抗洪和风夷夜袭中消耗巨大,仓廪空虚。各地报上来的损失统计,更是触目惊心:部分田地被淹,作物减产;一些房屋倒塌,需要重建;工具、衣物等物资也多有损毁。
更麻烦的是,部落内部,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族长,我们聚居点靠近河岸,损失最重!分配物资,理应多分我们一些!”一个负责东区事务的小头领胥芒,在议事会上大声嚷嚷。他平素就有些计较,此刻更是显得急切。
“胥芒,你这话不对!”另一位管理西区的头领反驳,“我们西区虽然离河远些,但这次出人出力最多,青壮都上了堤坝,家里田地反而耽误了照料,损失也不小!要论功行赏,也该先紧着我们!”
“就是!我们南区……”
会场顿时吵成一团,各个聚居点的代表都在陈述自己的困难和功劳,争抢着有限的资源。人性中的自私,在生存资源紧张时,暴露无遗。
老族长看着眼前争执不休的场面,眉头紧锁,疲惫地揉了揉额角。内部的纷争,有时比外部的洪水更让人心力交瘁。
“够了。”一个平静的声音响起,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嘈杂。
众人望去,是涣。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旧衣,肩头的伤似乎还未好利索,但眼神却异常清明坚定。
他站起身,向老族长微微躬身:“族长,物资分配,关乎部落生存与人心安定,非同小可。涣,愿担此责。”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他,目光复杂。有期待,有怀疑,也有胥芒等人眼中一闪而过的警惕与不以为然。
胥芒更是直接开口:“涣大人治水之功,我等佩服。但这分配物资,琐碎复杂,牵扯各方利益,只怕……比治水更难吧?” 话语中带着明显的质疑。
涣看向他,目光坦然:“正因其难,才需公正。正因其牵扯利益,才需无私。”
老族长看着涣,又看了看台下神色各异的众人,沉吟片刻,重重一点头:“好!涣,此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置!部落所有存粮、物资、人手,皆由你统一调度分配!”
君子维有解——君子以其德行与能力,承担起解除困境的重任。
涣没有推辞,他深知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但也是凝聚人心、真正让部落从灾难中恢复的关键。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坐在屋里发号施令,而是带着人,亲自走访每一个聚居点,深入每一片受损的农田,查看每一间倒塌的房屋。
他记录下真实的损失,倾听族人的困难,不分区域,不论亲疏。他的脚步踏遍了部落的每一个角落,汗水浸湿了衣衫,旧伤在奔波中隐隐作痛,但他毫不在意。
胥芒跟在他身边,起初还带着挑刺的心态,但看着涣不顾疲惫、细致入微地记录着甚至是他这一区域的、连他自己都忽略了的细节时,那点小心思渐渐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取代。
实地调查结束后,涣将所有数据公开在部落中心的空地上。损失多少,现存物资多少,一目了然。
然后,他宣布了分配方案。
这个方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既不是单纯按损失程度,也不是单纯按出力多少。而是采用了一种综合考量、确保生存底线的办法。
首先,确保所有部落成员,无论功劳大小、损失轻重,每日都能获得维持基本生存的口粮。
其次,优先将资源分配给损失最重、已无自救能力的老弱家庭和倒塌房屋的家庭,帮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期,重建家园。
最后,对于出力多的青壮家庭,则记录功劳,承诺待秋收后,从公仓中给予额外补偿。
至于他自己和他原本所属的、同样受损不轻的区域,分配额度甚至略低于平均水平。
“为何如此?”有人不解。
涣站在众人面前,声音平静却有力:“抗洪救灾,非为一族一地,乃为全体有邰氏。今灾虽过,困未除。若因分配不公,致使内部生隙,弱者无法存续,则部落根基动摇,此前所有努力,皆付诸东流。”
他目光扫过胥芒等人:“公则明,廉则威。 唯有秉持公心,不徇私,不偏袒,方能令众人信服,共克时艰。”
胥芒看着那套清晰、公正,甚至显得有些“苛刻”于己方的方案,看着涣那双清澈坦荡、毫无私欲的眼睛,再回想自己之前那些争抢的心思,脸上不由得一阵火辣。
分配开始了。过程严格依照方案执行,涣亲自监督,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他看到胥芒负责的区域里,一户失去劳动力的老人颤巍巍地领到了足额的粮食和修缮房屋的材料,浑浊的眼中流下感激的泪水。
他也看到自己区域里,一个曾对他出言不逊的年轻人,在领到略少的份额时,虽然撇了撇嘴,却也没有闹事,只是嘀咕了一句:“算了,涣大人自己那边拿得更少……”
公正,如同一柄无声的尺子,量出了人心,也抚平了许多不满的褶皱。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在一次清点仓库时,涣发现账目与实物对不上,短缺了一批重要的麻布和工具。他不动声色,暗中查访,线索最终指向了胥芒。
原来,胥芒在洪水前就曾利用职权,私自截留过一些小批物资,本想趁乱浑水摸鱼,没想到涣查得如此之严。
证据确凿,胥芒面如死灰,被带到涣和老族长面前。他跪在地上,浑身发抖,等待着一场雷霆之怒和严厉的惩处。他甚至已经想到,涣一定会借此机会,狠狠整治他这个曾经的“刺头”。
所有人都以为,涣会严惩胥芒,以儆效尤。
涣看着跪在地上的胥芒,看着他花白的头发和因恐惧而颤抖的身体,沉默了很久。
他想起了胥芒虽然斤斤计较,但在抗洪时也曾带着人拼命加固他那一区的堤坝;想起了他家中也有需要赡养的老人和年幼的孙儿。
最终,涣开口了,声音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沉痛:
“胥芒,你私截物资,触犯族规,按律当重罚,甚至逐出部落。”
胥芒的头垂得更低,几乎埋进土里。
“但是,”涣话锋一转,“念你在抗洪中亦有苦劳,家中尚有老幼需抚养。此次,我可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胥芒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涣。
“短缺的物资,需你日后从俸禄中逐步扣除偿还。”涣继续说道,“此外,部落重建,百废待兴,正缺人手统筹调度琐事。你熟悉部落事务,可愿担此责,戴罪立功?”
这不是惩罚,而是宽恕和信任!
胥芒呆呆地看着涣,看着那双没有任何嘲讽、只有真诚与期待的眼睛,巨大的悔恨与感激瞬间冲垮了他的心理防线。这个平日斤斤计较的汉子,此刻竟像个孩子一样,伏地痛哭流涕。
“涣大人!我……我胥芒不是人!我愧对部落,愧对您的信任!我……我愿领责!愿戴罪立功!从此以后,定当竭尽全力,绝不再存私心!若有违背,天地不容!”
有孚于小人——以诚信和宽恕,感化了曾经的“小人”。
胥芒的痛哭流涕和发自内心的悔过,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自此以后,胥芒仿佛变了一个人。他负责的重建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公正无私,甚至比以往更加卖力。他成了涣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也成了涣公正政策最坚定的拥护者。
连胥芒这样的人都能被感化,部落中其他一些存有小心思、或对涣仍抱有旧怨的人,也彻底心服口服。
物资得以顺利、公平地分配到每一个需要的族人手中。重建工作高效推进,倒塌的房屋被重新建起,受损的田地被及时补种。部落内部空前团结,人心凝聚。
曾经因灾难和猜忌而弥漫的阴霾,被一种焕然一新的朝气所取代。
吉——吉祥、和谐的局面,终于降临。
看着部落重新焕发的生机,看着族人们脸上真挚的笑容,老族长握着涣的手,老泪纵横:“涣啊……你解除的,何止是水患?你更解开了族人心中的疙瘩啊!”
族人们也发自内心地赞颂:“君子解困,非独除水,更在解心!”
涣站在熙攘忙碌的部落中,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祥和,心中澄澈而安宁。
他明白,真正的解除困局,不仅在于战胜外在的艰难险阻,更在于用德行与诚信,化解内在的矛盾与隔阂,凝聚人心。
至此,困扰有邰氏部落的内外困境,已基本解除。
但他并不知道,还有一个最后的、潜藏的隐患,在默默地等待着。
通过洪水退去后,有邰氏部落面临灾后重建与物资分配的复杂内部困境,涣临危受命,承担起解除此困的重任(君子维有解)。他秉持绝对公正、无私忘我的原则(维有解),深入调研,制定并严格执行公平的分配方案,甚至感化了曾心怀私念、暗中侵吞物资的胥芒,使其真心悔过并成为得力助手(有孚于小人)。此举彻底凝聚了部落人心,高效推进了重建,带来了内部的和谐与吉祥(吉)。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解卦六五爻辞“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的精髓——真正的君子解除困难,不仅依靠能力与策略,更依靠高尚的德行与诚信。当秉持“公心”,做到“无私”时,不仅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其道德力量甚至能够感化和教化那些怀有私心杂念的对立者,从而实现从物质到人心的全面“解困”,奠定长久吉祥的坚实基础。此章将“解困”的层次从外部物理世界提升至内部人心领域,凸显了德行在危机管理中的终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