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洞府与修炼
内门区域位于百草门灵气最为充裕的几座主峰及周边山脉。林阳并未急于选择那些靠近峰顶、灵气最为浓郁但也竞争最激烈的洞府,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较为偏僻的“翠屏峰”南麓。
此地灵气浓度虽稍逊于核心区域,但贵在清静,弟子数量较少,且靠近宗门边缘,万一有变,进退更为自如。他花费了数日时间仔细勘察,最终选定了一处半山腰的所在。
这里背靠山崖,面临一片幽深竹林,颇为隐蔽。山壁上有一处天然凹陷,稍加开凿便能形成不错的洞府空间。更重要的是,林阳凭借远超同阶的神识和残玉的微弱感应,发现此地地下似乎有一条细小的木属性灵脉分支流过,虽然微弱,但胜在持久稳定,对于修炼《小五行功》颇有裨益,尤其利于滋养灵植。
选定地点后,林阳便前往执事堂办理了租赁手续。内门弟子开辟洞府需缴纳一定的贡献点作为保证金,并记录在案。手续办妥,他立刻开始动手。
开凿石室、平整地面对于筑基修士而言并非难事。林阳动用金锐术加持的青钢剑,如同切豆腐般开辟出修炼室、起居室、灵兽室(暂空)和一间小小的药圃。他还特意引来了山间清泉,在洞府内形成一道小小水渠,既方便生活,也暗合五行之水。
接下来便是重中之重——布置阵法。他将在外购置以及用贡献点兑换来的阵旗、阵盘取出,先在洞府外围布置下一套“小云雾幻阵”,此阵能生成淡淡雾气,遮蔽洞口,并有迷惑低阶修士感知之效。紧接着,在幻阵之内,又布置下一套“金刚岩壁阵”,主防御,能抵挡筑基中期修士的全力攻击一段时间。
最内层,则在修炼室内布置了一个小型的“聚灵阵”,虽然效果无法与那些占据灵脉节点的核心洞府相比,但也能小幅提升室内灵气浓度,辅助修炼。
三层阵法布置完毕,林阳又仔细检查了数遍,确保无误后,才将洞府入口用巨石封好,仅留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并以幻阵遮掩。
站在新开辟的洞府内,虽然简陋,却让林阳心中涌起一股难得的安定感。这是他真正意义上在修真界的第一个“家”。
安顿下来后,林阳并未立刻开始修炼《小五行功》,而是先花了半个月时间,彻底稳固筑基一层的境界。他每日打坐调息,熟悉暴涨的神识和灵力,演练基础法术,使其运用得更加圆融自如。
期间,他也去了一趟内门的坊市,用完成任务的贡献点和部分灵石,兑换了一些筑基期常用的丹药配方所需的药材种子,以及一些低阶灵植的种子。他打算在药圃中尝试种植,一方面验证残玉对更高阶灵植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学习炼丹做准备。谨慎起见,他并未兑换太过珍稀的品种,都是一些常见且生长周期不算太长的灵草。
这一日,感觉境界已然彻底稳固,林阳终于静下心来,准备开始修炼《小五行功》。
他盘膝坐在修炼室的聚灵阵中央,取出那枚拓印的玉简,神识沉入其中。
《小五行功》的功法口诀远比《归元诀》精深繁复,其核心在于构建体内五行灵力的循环相生。并非简单的同时吸纳五种灵气,而是要以自身灵根为引,使吸入体内的灵气按照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顺序在特定经脉中流转、提纯,最终汇入丹田,滋养那五色灵液。
这个过程需要对灵力有极其精妙的掌控力,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五行失衡,轻则修炼事倍功半,重则灵力冲突,损伤经脉。
林阳屏息凝神,按照功法指引,尝试引导体内灵力。初始极为艰涩,五行灵力往往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有效的循环。但他心性坚韧,毫不气馁,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
渐渐地,在失败了数十次后,一缕微弱的木属性灵力终于成功引动了一丝火属性灵力,虽然瞬间又断开,却让林阳看到了希望。
他沉浸在这种枯燥却至关重要的修炼中,浑然不觉时间流逝。洞府内寂静无声,只有聚灵阵微光闪烁,以及他悠长而规律的呼吸。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
林阳缓缓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但更多的却是欣喜。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终于初步掌握了《小五行功》的入门法诀,能够在体内构建起一个微小而脆弱的五行循环。虽然循环速度缓慢,效率远不如直接吸纳单一灵气,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经由这循环提炼后汇入丹田的灵力,确实更加精纯一丝,而且对丹田内五色灵液的平衡有着微弱的促进作用。
“果然选择没错。此功进境虽慢,但根基扎实,长远来看利大于弊。”林阳感受着体内那微弱却稳定的五行循环,心中满意。
他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来到药圃。将兑换来的种子小心翼翼地种下,并浇灌了稀释的灵泉水。他并未急于动用残玉催生,打算先观察这些灵植在洞府环境下的自然生长情况。
做完这一切,他走出洞府,站在半山腰,眺望云雾缭绕的百草门。内门的生活平静而充实,但他知道,这种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孙执事那边迟迟没有动静,反而让他更加警惕。
“实力,还是实力不够。”林阳握了握拳,“必须尽快提升到筑基初期顶峰,然后想办法赚取更多资源,为日后修炼做准备。”
他转身返回洞府,再次投入到枯燥的修炼之中。大道艰难,唯有力行不懈。
(第六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