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凰看着李氏那期待的眼神,对着刘老太太点了点头,“娘的这个主意很好,这样也方便二弟两口子在镇上做生意。
表嫂去了还能给二弟妹帮忙,如今二弟妹怀孕了,有些重活还是不要干的好。
大表哥和铁栓做生意,表嫂有时间也能给铁栓和大表哥帮忙,铁生只管安心读书就好。”
“就是就是,大嫂说的对,这样不仅能照顾铁生,做生意的人也没有那么累了,铁生,你可要好好谢谢大嫂。”
刘铁生毕竟才是一个十四岁的半大孩子,在怎么成熟也是孩子,一看大嫂为他做了这么多,感动的都要哭出来了。
他眼圈泛红的看着秦凰,“谢谢大嫂,谢谢大嫂为我做的一切,我一定努力读书,不辜负大嫂对我的付出。”
秦凰看着眼前的小少年认真地说道,“嫂子是怕你辛苦,怕你把身体弄垮了,你能不能考上功名都是嫂子的弟弟 ,读书这件事尽力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这世上不是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秦凰又拍了拍刘铁生的肩膀,诚恳地说道,“以你现在的学业来看,只要你保持住现在的学习态度与热情,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是一定能成功的,别忘了,那个顾山长可是当世大儒,他让你读的书你一定要用心去体会。”
“我都听大嫂的,我会把顾山长让我看的书籍都背会读懂。”刘铁生坚定地说道。
“嫂子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有时间就把要带去镇上的东西收拾一下,明天我让人来帮你们搬家。”
秦凰又对着李氏说道:“二弟妹也好好收拾一下,明天我让小阳和李大哥他们来帮你们搬家。”
“那就谢谢大嫂了,我就知道大嫂对我们最好了。”
李氏说完还跑到灶房给秦凰倒了一杯水,“大嫂说了这么多话一定渴了,快喝两口水解解渴。“李氏说着就把水杯递到秦凰面前。
秦凰接过李氏递来的杯子喝了两口水,又把杯子还给李氏,“谢谢二弟妹,别在我这里忙活了,快去收拾去镇上要带的东西吧!”
李氏听了秦凰的话,这才回去收拾东西。
秦凰和大家说完去镇上的事,就准备和刘老爹他们说一下关于冬小麦的事。
早在几日前她就让小汤圆研究了一下这里的麦子,小汤圆得出的结论是,这里的麦种成熟期长,需要的光照时间就长,这才年年赶在八月节收麦子。
玉通镇这里的气候很适合种植两季的粮食作物,可惜这里的种子质量上不去,他们这边根本没人去研究一年两季这件事。
种植一年的产量都上不去,谁还惦记能多种一季的事。
秦凰想用空间里的小麦种子,种一季冬小麦试试,如果成功了,不说是利国利民,至少玉通镇的百姓都能受益。
她看着刘老爹和大舅舅,说道,“爹,大舅舅,我想试着种一季冬小麦,就是现在要马上把地翻出来种上麦子,过了一个冬天的麦子,来年春天开始生长。”
刘老爹和赵大舅听到秦凰的话惊讶的瞪圆了眼睛。
刘老太太和大舅母齐齐喊出声:“啥?”
“老大媳妇你说啥?现在就要种麦子,你莫不是疯了吧!冬天就要来了那麦子能活,你这不是糟蹋种子吗?”
大舅母虽然没像刘老太太一样大呼小叫,可也是一脸不赞同的表情。
刘老太太一嗓子把家里人都喊了出来,老太太一看家里人都跑了出来,也有些不好意思。
她看着秦凰,讪讪地说道,“老大媳妇,娘不是想吼你,只是这冬天种粮食,自古咱这常山府也没有这样的事啊!听人说那是只有江南才能做到的,你就别想了。”
刘老爹也说道,“老大媳妇,爹知道你本事大,可这小麦长倒是能长出来,冬天一场雪下来,麦苗还不全都冻死了?”
刘铁生坚定地说道:“大嫂,我支持你,大嫂说能行就一定行,大嫂从不做没把握的事。”
刘铁生说完这些话又在心里补充了一下:以前的大嫂不算,他说的是落水后的大嫂。
李氏也跑到秦凰面前,信心满满地说道,“我也支持大嫂,我相信大嫂一定能成功的种好这个小麦,大嫂说能成就一定能成。”
“疯了疯了,你们这一个个的都疯了。”刘老太太气的用手指着秦凰,刘铁生和李氏几人说道。
一个弱弱地声音在刘老太太身后响起,“小安也支持表婶,表婶很厉害,小安相信表婶,何况表婶家也不缺这点种子,就让表婶试试呗!万一要是成功了,那表婶可就立大功了。”
秦凰惊讶地看着说出这番话的赵安,没想到这个才十三岁的孩子能说出这番话,他还是一个没读过书的乡下孩子。
秦凰对赵安招了招手,“小安到表婶这里来。”
这时,赵萍的声音也从大舅母的身后传来,“萍儿也支持表婶,弟弟说的对,就让表婶试试呗!也用不了多少种子,我可以帮表婶翻地干活。”
“疯了吧!你们这些个不知道粮食金贵的死孩子。”
秦凰看着炸毛的刘老太太,嗯 !就是这个样子,太像前世的院长奶奶了。
她微笑着,对刘老太太说道,“行了,娘,您先消消气,我稍后和你们说,保管你们也同意这件事。”
秦凰又把赵萍也叫到身前来,她看着赵安和赵萍说道:“表婶想请个先生每天晚上在家里教你们读书识字,你们可愿意?”
她想过了,这两个孩子都太大了,不适合去村里的学堂读书,只能请一个夫子在家里教他们。
“我们愿意……我们想读书识字,谢谢表婶,谢谢表婶。”两个孩子激动地说道。
“读书识字这事,表婶会尽快安排的,定下来后,表婶会告诉你们,你们两个就安心的等着和先生一起学习吧!”
赵大舅和大舅母感激地对秦凰说道,“这太麻烦老大媳妇了,请先生去家里,这得多少银子啊?”
“不麻烦,花不了多少银子,村里想读书识字的人应该还有很多,让他们陪这两孩子一起读,多认字,多读书,能使人明事理,头脑灵活,变的更聪明。”
赵安赵萍齐齐说道,“表婶,我们保证听先生的话,多认字,多读书,以后还能帮着表婶打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