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散去后,林家庭院仍留着淡淡的暖意。叶紫涵收拾着桌上的茶杯,看着窗外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转头对林天说:“今天看着大家这样热闹,突然想起你刚去江山那年,咱们也是在这个院子里,你说要让那里的农民都能吃饱饭,现在想想,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林天走过去,轻轻握住她的手,目光落在庭院角落那片小小的“纪念稻田”上——那是他特意从江山移栽来的稻种,每年都能长出金黄的稻穗。“时间过得快,但心里的念想没变。”他轻声说,“以前想让江山的人吃饱,现在想让更多国家的人过上好日子,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话音刚落,沈佳怡带着女儿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画——孩子用蜡笔画了一幅“全球共赢图”,蓝色的地球旁,满是金黄的稻穗、旋转的光伏板和牵手的人们。“你看这孩子,今天听了你们聊海外项目,回来就画了这个。”沈佳怡笑着说,眼里满是欣慰。
林天接过画,仔细看着,忍不住笑了:“这画比任何报告都实在,咱们做的事,不就是让地球多些稻穗、多些笑脸嘛。”他把画贴在客厅的墙上,旁边还挂着高育良从A国寄来的“共赢研究院”合影、赵东来团队跨国追捕的立功勋章,每一件物品,都是“共赢”路上的珍贵印记。
几天后,林天接到高育良的电话,说“A国-夏国共赢研究院”培育出了更耐旱的稻种,想邀请中国农科院专家一起完善,推向更多干旱地区。林天当即安排相关部门对接,还特意嘱咐:“要让当地农民全程参与,技术要接地气,才能真正帮到他们。”挂了电话,他翻开桌上的“全球共赢项目手册”,在“粮食安全”一栏写下“深化耐旱稻种研发,覆盖10个干旱国家”的新目标。
与此同时,赵东来带着“全球供应链安全预警机制”方案,走进了联合国总部。会上,他用b国拦截违禁品、保障光伏设备运输的案例,证明了跨国协作的重要性,最终推动15个国家加入该机制。会后,赵东来给林天发了条消息:“您说的‘安全是共赢的基础’,今天在联合国得到了认可。”林天回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继续守住安全底线,才能让共赢走得更远。”
这年夏天,“共赢青年人才学院”首批学员毕业,其中有80%选择奔赴海外项目一线。毕业典礼上,学员代表拿着从江山带来的稻种,坚定地说:“我们要像林天书记当年那样,把稻种种到更多土地,把共赢的理念传到更多地方。”林天看着这群年轻的面孔,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看到了“共赢”事业的未来。
年末,林天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报告,提到一组数据:“共赢”项目已带动全球3000万人就业,12个国家实现粮食自给,跨国反腐挽回损失超50亿元。报告最后,他说:“‘共赢’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们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和平的种子生根,让发展的果实共享,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走出会场,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明亮。林天抬头望着天空,想起林家小院的稻穗、孩子们的画、海外伙伴的笑脸,心中满是力量。他知道,“共赢”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初心不改、同心同行,就没有跨不过的山、渡不过的河。而他,会继续带着这份信念,和无数“共赢”路上的同行者一起,向着更广阔的未来,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