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任命林天为汉江省省委书记的消息传来时,他正主持“全球共赢美洲区域协调会”。结束会议后,林天第一时间赶赴汉江,履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召开省委常委会,核心议题直指“江山模式全省落地”。
会议室内,林天铺开汉江省域地图,将江山的“政企研联盟”“海外协作带”“人才定向培养”三大核心经验,与汉江17个地市的产业特点逐一匹配:“汉江农业基础雄厚,但种源研发滞后;制造业门类齐全,却缺海外渠道;高校资源丰富,人才转化率却不高——江山模式恰好能破解这些痛点。”
他当场明确三项重点任务:
1. 全域复制“政企研联盟”:要求每个地市至少联合1家龙头企业、1所高校、1个海外合作方,组建产业联盟。比如襄阳围绕新能源汽车,联合汉江汽车集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与欧洲车企共建研发中心;荆州聚焦粮食加工,联合江山农科院、d国农业企业成立“汉江-非洲粮食协作联盟”。
2. 升级“海外协作带”为“汉江全球贸易网”:以王鹏的汉江物流枢纽为核心,在宜昌、黄石等港口城市增设5个区域分枢纽,开通“汉江-欧洲”“汉江-非洲”直达航线,推动汽车零部件、优质农产品、纺织面料等优势产品批量出海。
3. 推行“人才定向培养计划”:联合汉江10所高校开设“共赢订单班”,定向培养跨境物流、农业技术、海外法务等专业人才,毕业后直接输送至本地企业或海外“共赢”项目,首批计划招生2000人。
“不能照搬硬套,要因地制宜。”林天特别强调,“比如十堰侧重商用车产业,就把联盟重点放在海外售后网络建设;黄冈是农业大市,优先落地江山稻种和智能灌溉技术,确保每个地市都有特色‘共赢’项目。”
分管农业的副省长率先响应:“我们已与江山农科院对接,下周就派专家团队赴汉江10个农业大县调研,制定种源推广方案,争取年底前让江山稻种在汉江的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分管工业的副省长也补充:“襄阳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的筹备工作已启动,欧洲车企的技术团队下个月就会进驻,预计明年就能推出适配欧洲市场的新车型。”
会议最后,林天定下“半年见效、一年成型”的目标:“年底前,每个地市至少要有1个联盟项目落地、1个海外订单签约;明年此时,汉江的外贸出口要增长30%,农业产值提升15%,让‘共赢’模式真正惠及全省企业和百姓。”
散会后,林天留在办公室,翻看着各地市上报的初步方案。窗外,汉江的夜色渐浓,他想起在江山推动首个“政企研联盟”时的场景——从质疑到认可,从试点到推广,正是这份坚持,让“共赢”从一个城市的探索,变成了能复制到全省的发展路径。
他拨通江山市委书记的电话,笑着说:“老伙计,汉江要全面学江山了,到时候还得请你们多派专家来‘传经送宝’。”电话那头,江山市委书记爽快回应:“没问题!咱们一起把‘共赢’的蛋糕做得更大,让更多地方受益!”
挂了电话,林天看着地图上汉江与江山相连的红色线条,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主政汉江是新的责任,也是“共赢”模式向省域推广的关键一步。只要全省上下同心,定能让汉江成为“江山模式”落地的标杆,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新的“汉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