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首批军训合格员工上岗,d国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凝聚力显着提升,苏家建材厂的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15%,潘家农产品加工厂的废品率下降了20%。更关键的是,这些经夏国军训淬炼的员工,成了“活招牌”——不少待业青年主动打听下一批军训招聘时间,甚至有d国政府官员的子女报名,想通过军训进入中资企业工作。
林天抓住这一势头,协调夏国相关部门优化军训方案:在基础训练外,新增“产业适配课程”,根据学员意向岗位,提前教授机械操作、电商客服、物流调度等基础技能;训练后期,安排学员到夏国对应企业实习,让他们提前适应工作流程。第二批学员中,想从事光伏运维的青年艾哈迈德,在夏国光伏电站实习时就掌握了设备检测技巧,回到d国后直接上岗,仅一周就独立处理了3起小型设备故障。
与此同时,林天推动夏国与d国签署“经济互助协议”:夏国扩大对d国矿产、农产品的进口配额,将d国纳入夏国“跨境电商优选合作伙伴”名单;同时帮助d国搭建本土税收与财政监管体系,指导d国政府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对中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合作项目给予税收减免。
在协议推动下,d国财政状况逐步好转,不仅能按时发放员工工资,还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升级——苏家牵头的跨境铁路项目提前开工,赵家物流的本土配送网络覆盖到了d国80%的乡村,叶紫涵的康养团队也在乡村新建了12所医疗服务站。
这天,d国总统与林天共同出席“中资企业助力d国经济复苏”发布会。总统拿着经济数据报告,激动地对媒体说:“过去半年,d国就业率提升了23%,Gdp增速达到6.5%,这是近十年以来的最好成绩!这些成果,离不开中国朋友的帮助,更离不开‘军训就业’模式培养的优秀人才。”
发布会后,d国财政部长找到林天,提出想将“夏国军训模式”引入d国本土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计划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医护人员赴夏国参加类似培训,学习夏国的管理经验与专业技能,您觉得可行吗?”林天当即表示支持:“这正是中d合作的深化方向,夏国会全力配合,帮d国打造全方位的人才梯队。”
消息传到夏国国内,各家族老爷子纷纷点赞。赵老爷子在家族会议上说:“林天这步‘训用结合’,把短期就业帮扶变成了长期人才培养,既帮d国经济造血,又让夏国的经验扎根,比单纯的资金援助管用百倍。”
此时,最后一批军训学员也完成培训返岗,10万经夏国军训的员工全部投入d国产业建设。林天组织各企业开展“技能比武大赛”,从生产效率、创新建议、团队协作等维度评选“优秀员工”,获胜者不仅能获得赴夏国深造的机会,还能参与企业管理决策。
在比武大赛颁奖现场,曾因薪资问题动摇的老员工穆罕默德,凭借“优化生产线流程”的创新建议拿下一等奖。他握着林天的手说:“以前我只想着赚钱养家,现在我想跟着中国朋友,一起把d国建设得更好——这里不仅有我的工作,还有我的希望。”
林天看着台下眼神坚定的员工们,心中满是感慨。从解决工资难题的“以训代薪”,到构建人才梯队的“训用结合”,再到推动d国经济自主造血,中d合作已跳出“援助与被援助”的框架,形成了“共生共荣”的深度绑定。
当晚,林天向沈首长汇报d国最新进展,首长欣慰地说:“d国经济破局,证明‘军训就业+产业联动+经济互助’的模式可行。后续要重点推动d国本土企业与中资企业合作,帮他们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真正实现自主发展。”
挂了电话,林天站在d国首都的夜空下,看着工厂里持续运转的机器、街道上穿梭的物流车辆、乡村医疗站亮着的灯光,心中满是笃定。这场跨越国界的“共赢棋局”,早已不是简单的战略布局,而是两国人民用实干与信任编织的“命运纽带”。
他知道,未来d国或许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只要中d双方继续以“民心为基、创新为钥”,就一定能破解所有难题,让d国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中d友谊在共同奋斗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