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的临时安置点刚步入正轨,林天在查看物资发放记录时,突然皱起眉头——各地捐赠的物资品类杂乱,部分灾区急需的药品、保暖衣物库存告急,而零食、玩具等非必需品却堆积如山;捐款也分散在多个账户,调配效率低下。
“光靠临时动员不行,得有个长期的统筹机制。”林天心中一动,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潘不江的电话。潘不江是京城潘家的纨绔,此前一直游离在团队之外,总想着靠家族资源做些“赚快钱”的生意,林天几次想拉他入伙都被推脱。
“潘不江,现在立刻来我在灾区的临时办公室,有正事找你。”林天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
电话那头的潘不江正躺在家里刷手机,听到林天的声音瞬间清醒,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却又难掩激动——这是林天第一次主动找他谈“正事”。“好!林哥,我马上到!”他挂了电话,抓起外套就往车库跑,连司机都没来得及叫,自己开着车往灾区赶,一路超速,竟真的在10分钟内冲到了临时办公室门口。
推开门,潘不江喘着粗气,刚想开口问好,就被林天一记眼神打断。“知道找你干嘛吗?”林天指着桌上的捐赠清单,语气带着批评,“全省救灾,你潘家作为京城世家,不主动出力就算了,你还躲在家里当‘甩手掌柜’?以前跟你说做实事,你总觉得没意思,现在看看灾区的群众,你就不觉得该做点什么?”
潘不江的头越垂越低,脸上又红又热,这才明白林天找他的用意。他抬起头,语气诚恳:“林哥,我错了。以前是我不懂事,总想着自己那点小算盘。你说吧,让我做什么,我绝不含糊!”
看着他认错的样子,林天的语气缓和下来,忍不住笑了:“早这样不就好了?坐吧,跟你说正事。”
他将一份《汉江省慈善互助机制方案》推到潘不江面前:“这次救灾暴露了‘分散捐赠、无序调配’的问题。我想让你牵头,组建‘汉江同心慈善基金会’——一方面整合全省的捐赠资源,按需分配给灾区和困难群体;另一方面,联动各纨绔家族和地方企业,建立‘长效互助机制’,比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定期开展帮扶活动。”
潘不江眼睛一亮,拿起方案仔细翻看,越看越兴奋:“林哥,这事儿我能办!潘家在民政系统和企业圈子里有不少资源,我还能联系京城的其他世家,让他们也加入进来,把基金会的规模做大!”
“这才像话。”林天点头,补充道,“有几个要求你记好:第一,基金会的账目必须公开透明,每一笔捐款、每一批物资的流向都要实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第二,优先吸纳灾区群众和困难家庭的成员参与基金会运营,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不能搞‘家族垄断’,要联合苏烈、叶无紫他们的团队,一起把慈善做实,而不是做表面文章。”
潘不江立刻拿出笔记本,逐条记下,语气坚定:“您放心,我保证按要求办!明天我就回京城,跟我爸说这事,再联系其他家族,争取一周内把基金会的架子搭起来!”
看着他干劲十足的样子,林天满意地点头:“去吧,有困难随时找我。记住,做慈善不是为了‘博名声’,是为了真正帮到需要的人。要是让我发现你搞小动作,可别怪我不留情面。”
“绝对不会!”潘不江拍着胸脯保证,拿着方案快步跑了出去,连走路都带着风。
第二天,潘不江就带着潘家长辈的支持回到汉江,还拉来了京城三家世家的资金注入。苏烈、叶无紫等人也主动对接——苏烈的投资团队为基金会提供专业的资金管理服务,叶紫涵的康养团队负责制定“孤寡老人帮扶计划”,陈无为则发动夜市商户成为基金会的“爱心商户”,定期捐赠营业额的5%。
仅一周时间,“汉江同心慈善基金会”就正式挂牌成立,首日就收到捐款8000万,物资捐赠超2000吨。潘不江每天泡在基金会办公室,从制定帮扶流程到对接灾区需求,忙得脚不沾地,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干劲。
这天,他带着第一批定向捐赠的药品和保暖衣物赶到灾区,看到孩子们穿上新棉衣、老人们拿到急需的药品时,眼眶突然红了。他给林天发了条消息:“林哥,我现在终于明白您说的‘做实事’是什么感觉了——比赚多少钱都踏实。”
林天看着消息,笑着回复:“好好干,以后这基金会,会成为汉江最温暖的‘民心工程’。”
灾区的夕阳下,潘不江正帮着志愿者分发物资,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林天知道,把潘不江拉进“做实事”的队伍,不仅是为了一个基金会,更是为了让更多曾经的“纨绔”明白:真正的价值,从来不是活在家族的光环里,而是用自己的力量,给别人带去温暖与希望。
而这场救灾,也让“汉江模式”多了一层深意——不仅有产业的崛起、民生的改善,更有一群人的成长与蜕变,有一份跨越阶层、连接你我的“同心之力”。这股力量,终将成为汉江乃至全国发展中,最温暖、最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