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d合作五周年庆典刚落幕,又一个重磅消息从京城传来——“夏国企业出海联盟”正式将“d国模式”梳理为可复制的“民生合作框架”,计划在东南亚、非洲的三个友好国家落地推广,而林天团队将作为核心牵头方,负责首批试点项目的筹备。
消息传到d国,总统与总理特意在总统府设宴送别林天团队,席间总理动情地说:“夏d合作的五年,是d国从动荡走向稳定、从贫困走向发展的五年。现在你们要把这份经验带给更多国家,d国愿意做你们的‘后盾’——我们会派最优秀的本土员工跟着去,把在d国学到的技术、管理经验分享给更多伙伴。”
宴席上,曾在“本土企业安防队”成长为队长的哈桑,主动请缨加入推广团队:“我想把夏国教官教我的安防经验,带到更多需要的地方,让更多人能像d国一样,在安全的环境里搞发展。”而参与过“智能安防系统”维护的d国技术员卡里姆,也收拾好行囊:“我要把系统搭建的经验分享出去,让科技守护更多国家的合作成果。”
林天带着团队与d国伙伴一同启程,首站抵达东南亚的E国。刚下飞机,E国总统就亲自到机场迎接,握着林天的手说:“我们盼这一天盼了很久!E国和五年前的d国很像,有大片待开发的农田、有迫切想工作的年轻人,就缺一套能落地的发展方案。”
在E国的考察中,林天团队完全沿用“d国模式”的核心逻辑:先从民生需求切入,联合E国政府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由江山农科提供种子与技术,d国农民技术员现场教学;同时启动“本土员工参军保障计划”,联合E国军方筛选有农业技能的青年参军,企业按两倍工资发放补贴,退役后优先进入示范园担任管理岗。
项目启动仅三个月,E国示范园就迎来了首次丰收——杂交水稻亩产比当地传统品种提升60%,首批50名参军青年也完成基础训练,回到示范园带动更多村民学习种植技术。E国农民坤布捧着饱满的稻穗,激动地对林天说:“以前种一年地不够全家吃,现在不仅够吃,还能卖到城里,这都是中国朋友和d国老师带来的希望!”
而在非洲的F国,叶紫涵带领的医疗团队则复刻了“d国乡村医疗站”模式——在夏国援非医疗队的基础上,培训F国本土医护人员,搭建“远程诊疗系统”,还引入d国医护人员分享经验。当F国首个乡村医疗站成功完成首例儿童常见病手术时,当地酋长亲自为叶紫涵与d国医护代表颁发荣誉勋章:“你们带来的不只是医疗设备,是能救命的本事,是让我们能守护家人的底气。”
与此同时,赵梓琪与d国物流团队在E、F两国推进“跨境物流专线”建设,沿用江山-d国的物流管理经验,在两国建立“智能仓储中心”,还培训了200名本土物流员。当E国的大米通过专线顺利运抵夏国,F国的腰果走进江山商超时,赵梓琪看着系统上跳动的运输数据,笑着对身边的d国伙伴说:“你看,只要方法对,共赢的路在哪都能走通。”
消息传回d国,高小琴特意组织“夏d合作发展集团”的员工观看E、F两国的项目进展视频。看到曾经的同事在海外发光发热,看到熟悉的“d国模式”在异国落地生根,员工们纷纷鼓掌——他们知道,自己参与创造的经验,正在让更多国家的民众过上好日子。
而在京城林家四合院,老人们看着新闻里E国农民丰收的笑脸、F国儿童在医疗站就诊的画面,苏老爷子感慨道:“以前总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孩子们不仅授了‘渔’,还把‘打鱼的方法’教给更多人,这格局,比咱们当年大多了。”林老爷子点头:“这就是传承——咱们把‘家国担当’传给他们,他们把‘共赢初心’传给世界,这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这天,林天在E国示范园的田埂上,收到沈首长的电话:“‘d国模式’的推广效果远超预期,已有十几个国家提出合作意向。你们要记住,无论走到哪个国家,都要守住‘以民为本’的根,别让合作变了味。”
林天望着远处忙碌的E国村民与d国技术员,轻声回应:“请首长放心,我们永远记得,最初在d国建第一个工厂时,老百姓说的那句‘希望能好好过日子’——这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起点,也是永远的终点。”
挂了电话,夕阳洒在示范园的稻田上,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像一片涌动的希望。林天知道,这场关于共赢的征程,永远没有“完成时”——从d国到E国、F国,从亚洲到非洲,只要还有人渴望安稳的生活、美好的未来,他们就会继续走下去,把“d国模式”的火种,播撒到更多角落,让和平与发展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人生。这,就是“胜天半子”最终的归宿——不是在棋盘上赢得一局,而是在人间大地,种下无数个“共赢”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