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在江山市推进乡村医疗站项目时,接到d国新政府发来的秘密函件——面对A国在边境的军事威慑与国内残余武装的零星袭扰,d国希望中国协助提升国防实力,建立一支能自主维护国家安全的军队。
他立刻拨通沈首长的电话,语气凝重却条理清晰:“首长,d国新政府面临的安全压力远超预期,A国不仅在边境增兵,还暗中向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仅靠特种部队的安保与警方协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建议由国家出面,协助d国开展国防建设,而我请求以‘特使’身份前往d国,与总统、总理当面协商具体方案。”
沈首长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显然在权衡此事的战略意义与潜在风险:“协助d国练军,涉及军事合作,比民生项目更敏感,稍有不慎就会被A国炒作成‘军事扩张’。你想清楚,作为特使,你要面对的不仅是d国的诉求,还有国际舆论的压力。”
“我想清楚了。”林天语气坚定,“民生是根基,安全是保障——没有稳定的国防,再成熟的民生项目也会随时面临被破坏的风险。而且我们不是‘控制’,是‘协助’:一是帮d国建立标准化的军队训练体系,二是提供防御性武器装备,三是培养军事指挥人才,核心是让他们能自主守护国家安全,而非依赖外部力量。”
他进一步补充:“作为特使,我会把握好‘三个原则’:不干涉d国军事决策,不谋求军事基地,所有合作完全符合国际法,且公开透明,让国际社会看到我们‘帮护不称霸’的立场。同时,这也能巩固之前的民生合作成果,让d国真正放心与我们长期合作。”
沈首长听完,心中已有决断,语气中带着认可:“你的思路符合国家‘互利共赢’的外交原则。我会向中央汇报,批准你以‘中国政府特使’身份前往d国,同时协调军方准备初步的合作方案,你尽快整理一份协商要点,出发前我们再碰一次面。”
挂了电话,林天立刻停下手中的地方工作,开始梳理协商要点——从d国军队的现有规模、训练短板,到防御性武器的具体需求,再到军事人才培养的周期与方式,每一项都标注得详细具体,同时特意加入“合作透明度承诺”,明确所有军事合作项目会定期向联合国相关机构报备,主动接受国际监督。
出发前往d国前,沈首长在京城单独召见林天,再次强调底线:“记住,你的核心任务是‘稳’——既要满足d国的合理安全诉求,又要守住我们的外交底线,绝不能让合作变味。遇到拿不准的事,第一时间向国内汇报,不要擅自做决定。”
“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守住底线,不辱使命。”林天郑重承诺。
抵达d国首都后,林天立刻与总统、总理展开闭门会谈。当他拿出详细的军事合作方案,特别是提出“协助建立防御体系、不派驻一兵一卒”的立场时,d国总统明显松了口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中国的诚意,我们看在眼里。有你们的帮助,d国才能真正摆脱安全威胁,守护好民众的和平生活。”
会谈中,双方初步达成三项共识:一是中国军方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d国制定军队训练大纲;二是提供一批防空导弹、装甲车等防御性装备,用于边境防控与反恐;三是每年选拔100名d国军官赴华深造,学习现代化军事指挥与防御战术。
会谈结束后,林天第一时间向沈首长汇报结果。沈首长满意地说:“第一步走得很稳,后续要加快推进军事顾问团的组建与装备调运,同时做好舆论引导,避免给A国留下炒作空间。”
站在d国总统府的露台上,林天望着远处训练场上正在操练的d国士兵,心中清楚——协助练军只是“安全合作”的开始,后续还需与民生合作形成联动,让d国在拥有安全保障的同时,持续推进经济发展,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而他作为特使,肩上的责任不仅是完成一次协商,更是为两国构建“民生+安全”的长期合作框架,为区域稳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这场跨越国界的“共赢棋局”,正朝着更全面、更深远的方向,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