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如同梦境。朝廷很快批准了贾探春作为和亲人选,琉球使臣也满意这位才貌双全的贾府三小姐。婚期定在三个月后,贾府上下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
这日,探春独自坐在秋爽斋内,面前摊开着一本《琉球国志略》,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窗外,丫鬟们正在忙着清点嫁妆,时不时传来王熙凤指挥的声音。
“姑娘,林姑娘来看您了。”侍书轻声通报。
探春抬头,只见黛玉一袭素衣,眼圈微红地走了进来。
“三妹妹。”黛玉声音哽咽,一把拉住探春的手,“你真的决定要去了吗?”
探春勉强一笑:“圣命难违,家族需要,我别无选择。”
“可是那琉球国远在海外,语言不通,风俗迥异,你这一去...”黛玉说不下去了,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
探春拍拍她的手:“好姐姐,别难过。我虽不如你才情高绝,但也读过些书,知道琉球虽是小国,却也是礼仪之邦。况且,我此去或许能传播中原文化,教化蛮夷,不也是一桩美事?”
黛玉摇头:“你总是这般要强。可海路艰险,异国他乡,若受了委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带了侍书和翠墨去,她们都是伶俐的。”探春安慰道,随即转移话题,“对了,我正想请姐姐帮我个忙。”
“什么忙?你尽管说。”
“我想带些书籍去琉球,除了四书五经外,还想带些诗词歌赋、医药农桑之类的实用书籍。姐姐博览群书,可否帮我挑选一些?”
黛玉点头:“这个容易。我那里还有几本手抄的医书和农书,都给你带上。对了,琴谱也要带些,闲暇时可解闷。”
两人正说着,宝玉突然闯了进来,眼睛红肿,显然哭过。
“三妹妹!”宝玉一把抓住探春的袖子,“我去求了老太太,又去求了父亲,他们都不肯收回成命!我...我...”
探春心中一酸,却强作笑颜:“二哥哥,这是朝廷旨意,岂能儿戏?我此去是为国为家,你应该为我高兴才是。”
“可那琉球国...”宝玉急得直跺脚,“我听茗烟说,那里的人吃生鱼,住草屋,与禽兽何异?三妹妹这般金尊玉贵的人儿,怎能去那种地方!”
探春正色道:“二哥哥慎言!琉球虽是小国,却也是受我朝册封的藩属,岂可如此轻慢?我此去正可传播中原文化,教化当地百姓,这是大功德。”
宝玉还要说什么,却被黛玉拦住:“二哥哥,三妹妹心意已决,我们就别再说这些让她难过的话了。”
转眼到了启程的日子。码头上,朝廷派来的官船已经准备就绪。探春身着大红嫁衣,头戴凤冠,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向船只。
贾母拉着她的手,老泪纵横:“好孩子,委屈你了。这一去千万保重,常捎信回来。”
探春跪下磕了三个头:“孙女不孝,不能侍奉祖母终老了。请祖母保重身体,勿以孙女为念。”
赵姨娘早已哭成泪人,被王夫人搀扶着。探春走到生母面前,深深一拜:“娘,女儿此去,您要多保重。”
赵姨娘一把抱住女儿,泣不成声:“我的儿啊...”
登船的时辰到了。探春最后环视了一圈送行的亲人——贾母、王夫人、宝玉、黛玉、迎春、惜春...还有站在远处的王熙凤和李纨。她深吸一口气,转身踏上甲板,再也没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