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沈清弦接到一纸调令:她被借调到市深改办,参与一项重大改革试点工作。这个安排很巧妙,既是对她的重用,又让她暂时离开是非之地。
深改办在市府大院最里面的一栋小楼,环境幽静。她的新领导是个女干部,姓林,四十出头,作风干练。第一次谈话就很直接:
我知道你的事迹。林主任说,但在这里,过去的光环不管用。我们要做的是啃硬骨头,可能会得罪很多人。
沈清弦的新工作是研究开发区间产业合作机制。这是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大量的调研和协调。她很快发现,各区县之间的利益壁垒比想象中坚固,每个地方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
有天下班,她在市府大院门口遇见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顾怀渊。他刚从车上下来,看见她时明显愣了一下。
小沈?你怎么在这里?
顾区长,我借调到深改办了。
顾怀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好好干。
走出很远后,沈清弦回头看了一眼。顾怀渊还站在原地望着她,眼神复杂。她突然想起,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最初就是顾怀渊在区里时推动的。虽然最后被赵恒远接手搞砸了,但最初的立项...
这个念头让她打了个寒颤。
在深改办,沈清弦如鱼得水。她扎实的基层经验和在审计期间锻炼的调查能力,很快得到发挥。一份关于打破行政壁垒的调研报告,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
林主任开始带她参加重要会议。有次在协调会上,她当着十几个部门领导的面,指出某个试点方案存在的漏洞。会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个年轻人出丑。
但沈清弦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方案按她的建议修改了。散会后,有个老局长拍拍她肩膀:后生可畏啊。
但这锋芒也带来麻烦。有匿名信举报她恃才傲物,不尊重老同志。还有人造谣说她能进深改办是上面有人。
最恶心的是有次加班,她发现办公室被人翻过。东西没少,但位置都移动了。她假装不知道,暗中在抽屉里放了头发丝。第二天,头发丝断了。
沈清弦没有声张,而是买了微型摄像头装在办公室。她要看看,到底是谁在搞鬼。
三月的一个雨天,沈清弦接到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是赵恒远的辩护律师,想找她了解情况。
我没什么可说的。她准备挂电话。
沈小姐,对方语气诡异,你不想知道谁给你递的纸条吗?
沈清弦僵住了。对方轻笑着报出一个地址:明天下午三点,一个人来。
她立即向林主任汇报。上面很快传来指示:按约定去见,有保护。
次日,沈清弦如约来到城郊的茶楼。包间里坐着的却不是律师,而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
自我介绍下,对方递来名片,我是省发改委的。
他说的每个字都让人心惊:赵恒远案还有隐情;某些人正在活动想翻案;甚至暗示沈清弦的举报材料来得太巧。
最惊人的是,他出示了一张照片——周维明和赵恒远在某次饭局上的合影。时间显示是在案发前半年前。
这个世界很小,沈小姐。中年人微笑,有时候你以为的正义,可能只是更大的博弈中的一步棋。
沈清弦浑浑噩噩地回到单位。她反复回想调查期间的每个细节,确实有很多巧合:证据出现得太及时,调查推进得太顺利...
晚上,她拨通周维明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个陌生声音:周主任出差了,请问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