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海平线上的薄雾,将“启明号”流线型的船体染上一层金辉。磁力舵与导航系统的联调成功,让这艘船真正具备了远航的“灵魂”。然而,林凡站在微微晃动的甲板上,目光扫过空荡的舱室,心中没有丝毫放松。工科生的严谨让他深知,一艘船,无论设计多么精妙,装备多么先进,若没有充足的“给养”,便是无根之木,绝难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上长久生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句古训,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孤身远航,前路漫漫,缺乏补给点,一切都要靠自己。接下来的任务,是将这数月来积累的所有生存物资,系统、高效、安全地装载上船,完成起航前的最后一块,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物资储备。
他深吸一口带着咸腥味的空气,眼神变得如同最精明的仓库管理员,脑海中迅速过了一遍早已推演无数次的物资清单与装载方案。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整理,更是对他荒岛求生成果的一次总验收,是迈向未知的底气来源。
食物是生存的根本。林凡首先着手处理数量最庞大、种类最繁多的食物类物资。
肉类蛋白(主力能源):
熏肉与肉干: 过去数月猎获的巨鳄、林羊、大型海鱼的肉,大部分已被加工成熏肉和风干肉条。熏肉用浓烟慢火熏制数日,表面形成厚实的油亮保护层,耐储存;肉干则切割成条,晒得硬如木棍。它们被用防潮的油纸包裹,再装入密封的大型陶瓮中,瓮口用蜡封死,堆放在船首最底部的主储物舱。这些是长期航行的核心能量来源。
咸鱼: 大量捕获的海鱼,用海盐层层码放,腌渍后晒成咸鱼,同样密封储存。
植物性食物(维生素与调剂):
果干与果脯: 岛上采集的各种甜果、浆果,被制成果干或蜜饯,装在竹筒内,补充维生素和糖分,也是重要的口味调剂。
坚果与种子: 收集的各类坚果炒熟,耐储存的高能量零食。甚至保留了一些可食用的植物种子,以备不时之需或尝试在可能的新落脚点种植。
谷物替代品: 将岛上一种类似芋头的块茎晒干磨粉,作为“面粉”储备,可用于日后制作简单的面食或糊糊。
应急口粮:
高能量压缩块: 用肉粉、油脂、坚果碎混合蜂蜜压制烘烤成的硬块,体积小、热量高,作为极端情况下的最终储备,单独存放。
淡水是比食物更关键的资源。林凡为此费尽心思。
主储水系统:
他烧制了数个大型带盖陶缸,内部涂有防水釉质,用作主水箱,固定在船舱底部重心位置,既储存淡水,也起到部分压舱物作用。这些水是经过沉淀、煮沸后冷却的最洁净饮用水。
辅助储水与补给:
竹筒水囊: 数十个粗大竹节被掏空内部隔膜,洗净晒干后灌满水,用木塞封口,再涂上树脂密封,分散存放在船舱各处空隙。不易破碎,且竹筒本身有轻微净化作用。
雨水收集装置: 在甲板特定区域铺设光滑的兽皮,连接导管通向一个过滤桶(内铺细沙、木炭、鹅卵石),最终接入备用储水容器。这是海上补充淡水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蒸馏器(试验品): 甚至尝试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玻璃盖板(用透明水晶打磨)蒸馏装置,利用日光蒸发海水冷凝取水,效率虽低,作为技术储备。
作为一个工科生和务实主义者,林凡将他的“移动工坊”也搬上了船。
维修工具: 全套铁匠工具(便携式小炉、砧、锤、钳、锉)、木工工具(锯、凿、刨、钻)、缝纫工具(骨针、皮线)分门别类,放入特制的防水工具箱。
备用材料: 加工好的木料、金属锭、帆布边角料、绳索、树脂、焦油等,妥善打包,用于航行中的维修和改造。
医疗物资: 采集的止血、消炎、退烧、解毒草药,研磨成粉或制成膏剂,装入防潮的葫芦或竹罐。还有自制的缝合线(兽筋)、夹板、绷带。
火种与照明: 数个装满火绒的防火陶罐,耐烧的油脂火把,以及几盏利用鱼油和植物纤维灯芯的简易油灯。
衣物与寝具: 鞣制好的鳄皮、鹿皮制作的防风防水外套、裤子,柔软干燥的兽皮睡袋,草席等。
导航与记录: 罗盘、六分仪、海图、航海日志(兽皮纸和炭笔)、星图等放入防水导航箱,固定于驾驶台旁。
武器与安全: “不屈”剑随身佩戴。备用弓箭、鱼叉、投矛妥善固定。甚至准备了应急逃生包,内含小刀、火种、水囊、信号镜等,放在最容易取用的位置。
物资繁多,如何合理存放是大学问。林凡展现了极强的空间规划能力。
分区存放:
船首主舱: 存放最重、最稳定的物资——主食物储备和主水箱,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中部舱室: 存放工具、材料、备用帆索等较重物品,以及睡眠区。
船尾舱: 存放导航仪器、部分贵重物资、医疗箱,便于取用,环境相对干燥。
甲板下暗舱: 利用船体结构空隙,存放竹筒水囊、部分应急口粮等。
防水防潮: 所有物资尽可能用油布、兽皮、陶器、竹筒密封。舱室内部用炭包吸湿。定期检查,防止霉变。
固定防倾倒: 所有箱、瓮、捆都用绳索、皮带或定制木架牢牢固定在船体结构上,防止在风浪中移动、碰撞、倾倒。
取用便利: 常用物品(如每日食物、饮用水、工具)放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有清晰标识。
在整个搬运和储存过程中,林凡的磁力能力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沉重的陶瓮、成捆的木料、金属工具箱,在他精准的磁力操控下,平稳、轻巧地飞越空中,精准落入预定位置,省去了大量人力搬运的消耗和风险,效率极高。
当最后一罐清水被稳稳放入指定位置,最后一箱工具被牢牢固定后,林凡站在略显拥挤却井然有序的船舱内,环顾四周。空气中弥漫着熏肉、树脂、皮革和淡淡草药混合的独特气息,这是一种充实与安全的味道。
所有的储物舱盖被依次盖上、锁紧。此刻的“启明号”,不再仅仅是一艘船,它已然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微型生态系统,一个移动的堡垒与家园。舱壁之外是浩瀚无垠、充满未知的大海,舱壁之内,则是他赖以生存、奋斗至今的所有积累与希望。
充足的物资,带来了难以言喻的踏实感。这不仅是物质的储备,更是心理的防线。它意味着,即使短时间内找不到陆地或补给,他也有足够的资本与大海周旋,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前方的挑战。
林凡轻轻抚过冰冷的陶瓮壁,感受着其中沉甸甸的重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准备工作,已臻圆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他走出舱室,望向西方那片即将驶入的、波光粼粼的广阔海域,目光坚定如铁。
“下一步,便是……起锚!扬帆!”
最终的启航时刻,终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