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更深时,柴桑府衙亮起烛火。鲁肃等人看见主公案头摊开的舆图,听见沙哑的声音:公瑾建议联结山越,许以郡县...
满堂寂静中,有人盯着地图上标注交州的朱砂印记,恍惚看见燃烧的江东正在缓缓沉入墨色深海。
(
---
鲁肃作为周瑜挚友,此刻再难压抑情绪,向孙权进言:“主公,请依公瑾之计行事。若无要务在身,恳请容我前去见他最后一面!”
孙权闻言长叹。若在往日,他定会厉声呵斥,但此刻也明白周瑜落得如此境地,自己难辞其咎。他挥手示意鲁肃退下。
“谢主公!”
……
史书记载的周瑜年仅三十六岁便英年早逝,原本的轨迹中,他将在赤壁之战后的次年病故。即便如今历史因寇封的介入而彻底改变,这位美周郎依然难逃死劫。
正史中的周瑜死于沉疴,并非演义所述被诸葛亮气死。回首江东四大都督,似乎皆因疾病或忧愤而终。后世不乏揣测,认为吕蒙与陆逊之死与孙权有所关联——而此刻的周瑜,确因主公猜忌郁结成疾,加之多年征战耗尽心力,已至弥留之际。
鲁肃疾步至周府,侍从引他入内。见得榻上形容枯槁的挚友,这位素来沉稳的谋士亦红了眼眶。
周瑜却含笑低语:“子敬,我的路到此为止了。往后……主公便托付于你。若实在敌不过寇封,隐姓埋名活下去也好。”
鲁肃肃然拱手:“公瑾放心,我必倾尽所能守住江东,守住你与伯符打下的基业。”
周瑜闻言似释重负,转而望向泪落涟涟的小乔。
---
(
**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虽然不是你的亲生骨肉,但还望你能善待他们……当年你父亲的事,我很愧疚,我曾劝过伯符,但他执意如此!
如今我的命数已尽,只盼你别怨恨我,孩子们就托付给你了。日后你想去哪里,都随你心意。周瑜说到此处,忍不住轻咳几声。
小乔见状,早已泪如雨下,楚楚可怜。
当年孙策攻下庐江后,强行纳娶乔玄之女。乔玄最初不愿,却被孙策威逼,最终郁郁而终。
乔玄不肯让女儿嫁给孙策,一来大乔只是妾室,二来他与陆康是至交好友。而陆康之死,孙策难辞其咎。他怎会将女儿许给杀友仇人?
正因如此,大乔对孙策始终心怀怨愤。但后来她为何愿意抚养孙绍,却让人难以揣摩她的心思。
相反,周瑜本就是庐江人,年少成名,与小乔之间只有情意,全无恨意。何况大乔是孙策之妾,而小乔与周瑜却是两情相悦,名正言顺的夫妻。
虽然孩子并非小乔亲生,但如今周瑜病危在即,她心如刀割,悲痛欲绝。
夫君,莫要胡说,你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你若丢下我在这乱世,妾身如何独活?
小乔的哭喊让周瑜肝肠寸断。他何尝不想多活些时日,与妻儿共享天伦?可惜天命难违……
看着跪在面前的妻儿——两子一女,周瑜用尽最后的力气叮嘱道:你们以后,要好好听母亲的话,知道吗?
为父不在的日子,你们一定要保重……
话音未落,周瑜的手已无力垂下,这位当世奇才,就此陨落。
顷刻间,周府内哀声四起。而天公似也为之动容,骤然降下暴雨,仿佛在为这位英才的逝去而哭泣。
周瑜的死讯如风一般,迅速传遍整个柴桑。
江东群臣听闻此事,无不神色黯然,眼中透出几许悲凉!
战局未启,败象已显,阴云密布,令人窒息!
孙权力排众议,当即遣使赴山越求援。然柴桑四面楚歌,寇封大军铁桶合围,插翅难飞。百般筹谋,唯有选拔死士突围,方能与山越缔结盟约。
大殿之上,孙权目光如炬,扫视群臣:江东存亡,系此一战。若得山越之助,或可绝处逢生。孤决意亲率大军出城迎敌,周泰率三千丹阳精锐自西门突袭南下,与山越议和,如何?
周泰霍然起身:末将粗鄙武夫,不谙纵横之术。此等重任当属凌统,末将誓死守护主公左右!
孙权怔然,心头涌起暖流。危难之际竟有如此忠勇之将,甘愿放弃生机相随,当真不负江东之主名号。
遂转向凌统:公绩当年丧父之痛,孤历历在目。纵观江东俊杰,唯你文武兼备。此番重任,非你莫属。
凌统踌躇再三。鲁肃等文士难当此任,诸将又智略不足,只得领命。
孙权朗声道:传令三军,即刻整兵。孤当亲率大军出城迎战,为公绩杀开血路!
军令既下,柴桑城门洞开。孙权金甲耀目,周泰、黄盖、朱然、朱桓、丁奉诸将拱卫左右,犹如一柄利剑直刺南门!
孙权竟放弃守城主动出击,寇封闻讯后大感意外!
他当即召集庞统、诸葛亮商议对策:孙权此举意欲何为?此时出城能有何作为?莫非想与我阵前比试武艺?
诸葛亮与庞统交换眼神后进言:主公,听闻周瑜数日前病逝,举城哀悼。孙权此番出城决战,或许与此事相关。
寇封颔首:言之有理,只是可惜周瑜未能与戚继光交锋便英年早逝。不过无论孙权有何盘算,既已出城迎战,我自当奉陪到底,岂能示弱!
随即下令:命黄忠、罗成、文聘即刻集结南门,与孙权决一死战!此令一出,全军开始调动,西门防务自然也就相应减弱。
【柴桑城南,两军对峙。
孙权亲率万人大军,身后黄盖、周泰、朱桓等将领一字排开。寇封则手持龙银虎金枪,身披百花战袍,胯下踏雪白凰,英气逼人。
相较之下,年轻的寇封更显英武不凡。这是双方的第二次会面,当孙权及其部属亲眼目睹寇封的英姿时,都不禁暗自赞叹。
这位年方弱冠的年轻主君,已坐拥两州之地,麾下四十万雄师,猛将智囊齐聚一堂。能驾驭如此众多英才的寇封,岂是等闲之辈?观其气度,确有人主之相!
阵前,或许是意识到双方实力差距,又或是周瑜之死带来的悔悟,孙权显得格外沉着凝重。
东吴之主初会寇封,竟一改往日的针锋相对,眉宇间反倒流露出几分赞许之意。
与这等少年豪杰同处乱世,既是孙仲谋的不幸,亦是他难逢的际遇。
寇将军果然年少英发,若他日真能取我江东,这锦绣河山只怕尽归你手了。孙权抚掌而叹。
寇封闻言朗声笑道:莫非吴侯今日率众前来,是要带着江东子弟归顺于我?
孙权面色微凛,旋即抚须大笑:寇将军还是这般犀利。我东吴基业已历三世,岂有归降之理?此番前来,不过想见识将军风采。
话锋一转,孙权忽然扬声道:可敢与我江东儿郎阵前较艺?也叫将军知晓,我江南亦有热血男儿!
话音未落,周泰、黄盖等将已纷纷按剑怒目,杀气森然。
寇封却暗自生疑——以孙仲谋的城府,断不会如此率性而为。这位号称三国第一深谋的君主,此刻究竟在盘算什么?
【孙权】
武艺:72
谋略:92
统军:78
政道:90
气度:90
敌意:70(势不两立)
扫过这组数据,寇封愈发确信其中必有蹊跷。但战机稍纵即逝,眼见孙权摆出这般架势,终究扬声道:既然吴侯有意,寇某自当成全!
说罢环视帐下诸将:何人愿为我军扬威?
话音未落,白袍小将罗成已挺枪跃马而出,银枪直指吴军阵前:末将请战!
“罗成在此,江东鼠辈谁敢一战!”
黄盖见罗成出阵,顿时怒发冲冠,催马挺枪直取敌将。
当年江夏之战,正是此人参与击杀程普。今日仇人相见,黄盖岂能退缩?更何况此战关系重大——孙权意在牵制寇封主力,为凌统突袭柴桑争取时间。作为三朝元老,黄盖心知此战必须死战到底。
寇封冷眼旁观,早在江夏之战时就见识过黄盖的武艺。此刻见其对阵罗成,结局早已注定。
果然,战不过十合,黄盖已显败象。孙权见状大惊:若折了这员老将,军心必乱!当即急令周泰、朱桓出阵救援。
“黄将军莫慌,周泰来也!”
“朱桓在此!”
(周泰
武力:95
智谋:78
统率:82
政略:70
魅力:78
死敌仇恨:75)
(朱桓武力:84)
寇封冷笑道:“文聘、陈到,截住他们!只要黄盖一死,柴桑唾手可得!”
话音未落,两员大将已飞马而出。陈到与周泰杀得难解难分,文聘亦压制住朱桓。孙权见势不妙,急呼:“全琮、丁奉速去助阵!黄老将军若有不测,大势去矣!”
孙权力排众议,全琮与丁奉两员大将随即策马杀出!
此刻他们已不顾忌以多欺少,只要保住黄盖性命,战局便有转机!
孙权真正意图,不过是为牵制寇封罢了!
全琮(武力八十)与丁奉(武力八十二)加入战局后,与黄盖形成合围之势,竟将罗成困住!
三将合战一人,颇有昔日三英战吕布之风采!
柴桑郡西门突然骚动,一支劲旅自城内杀出。为首将领手持长枪,在寇封万军之中来去自如!
西城守将见状,急遣传令兵求援:
主公!凌统率三千精兵往南突围,我军难以抵挡!
庞统在寇封身侧进言:
孙权在此拖延,实为掩护凌统突围。观其进军方向,定是前往联络山越部族!
诸葛亮颔首补充:
此必是周瑜遗策。扬州南部山越部族拥众数十万,可征精兵不下五万。若与孙权合流,恐成我军心腹大患!
寇封闻言,再看孙权时已然洞悉其谋——
难怪这厮甘愿出城斗将,原来暗藏此招!
黄忠听罢两位军师分析,当即 ** :
主公,孙权诸将齐出亦难取胜,不如让末将率部截击凌统?
诸葛亮与庞统相视而笑,异口同声道:
正相反!当纵凌统离去。黄将军此刻更该出战,与孙吴众将周旋!
这番言论令黄忠一时茫然。
寇封眼中精光乍现,瞬间洞悉了两位军师的谋略!
不愧是卧龙凤雏,此等妙计,可解扬州心腹大患!
寇封的才智本不逊于诸葛亮等人,当二人含笑点明山越之患时,他当即心领神会——两位军师已筹谋出平定扬州隐患的绝妙良策!
须知孙权虽据扬州却难成霸业,根源有二:
其一,扬州人口远逊荆州、中原;其二,山越屡屡作乱。每逢孙权出兵征伐,山越必趁机袭扰,迫使江东分兵驻防。如此一来,三成兵力被牵制,如何能全力应敌?故败多胜少。
非孙权不欲除山越,实不能也!周瑜、吕蒙、陆逊等将皆曾征讨,却仅获小胜——斩首数千,俘获万余。盖因山越惯于遁入山林,大军难以清剿。待官兵退去,匪患复起,百姓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