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岳那跨越虚空而至的信念壁垒,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在西岐这片人族最后的堡垒中,激起了远超预料的波澜。它不仅仅稳住了即将崩溃的防线,更仿佛一道划破黑暗夜空的闪电,照亮了某种一直被忽视的、潜藏于人族血脉与文明深处的磅礴力量。
当单纯的武力、阵法、乃至信念网络都难以抵挡那无孔不入的归墟低语与存在剥离时,当绝望如同浓雾般笼罩人心时,一些不同的声音,开始在西岐的残垣断壁间,在幸存者们紧绷的心弦上,微弱却顽强地响起。
起初,只是零星的火花。
一位因伤退下前线、原本负责整理典籍的老学士,在躲避魔物攻击的间隙,背靠着一堵残破的墙壁,望着结界外那扭曲的混沌与黑暗,听着耳边传来的垂死呻吟与归墟那蛊惑人心的低语,他并非修士,无力战斗,强烈的悲愤与不甘却在他胸中激荡。他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卷侥幸保存的、记载着上古先王治世格言的竹简,并非施展什么法术,而是用尽全身力气,以一种近乎嘶吼的方式,朗声诵读起来: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
他的声音沙哑,甚至有些破音,在震天的厮杀与魔物咆哮中微不足道。然而,那竹简上承载的、并非个人法力,而是源自人族早期对“德政”、“民心”思考的古老智慧与精神力量,伴随着他灌注其中的、对秩序的渴望与对暴虐(归墟)的憎恶,竟化作了一圈微不可查的、带着澹金色光晕的涟漪,以他为中心扩散开来!
这圈涟漪扫过之处,几名原本因恐惧而瑟瑟发抖、几乎要丢下武器的年轻士卒,动作猛地一僵,眼中迷茫与恐惧竟被驱散了几分,一种属于“人”的尊严与对“有道”世界的向往,压过了本能的恐惧,他们重新握紧了兵器,眼神变得坚定。就连附近空气中那无所不在的归墟低语,似乎也在这蕴含着“人道”精神的古老格言面前,被削弱了一丝!
这并非个例。
在另一处靠近结界边缘、由工匠们紧急构筑的防御工事后,一位满脸烟尘、手臂带伤的老工匠,看着自己亲手打造、铭刻了粗浅符文却依旧在魔物冲击下不断损毁的弩车,眼中没有绝望,只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他一边奋力抢修,一边对着身旁协助的年轻学徒,以及所有能听到他声音的人,大声疾呼,声音盖过了兵刃交击的噪音:
“兼相爱,交相利!强不执弱,众不劫寡!”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墨子·兼爱中》)
他并非空谈,而是将这种“非攻”、“兼爱”的理念,融入了他每一次敲打、每一道符文的勾勒之中!他不再仅仅是为了造出杀敌的利器,更是为了构筑一道守护弱小、抵御不义(归墟的吞噬即为最大的不义)的屏障!他周身萦绕的那股专注、坚毅、以及“为万民立命”的朴素信念,竟引动了那弩车上粗浅符文微弱的光芒,使其修复后散发出的守护光晕,比之前更加凝聚、更加持久!
更有一处相对安全的角落,几位原本研究星象历法、此刻却无能为力的学者,围坐在一盏摇曳的油灯旁。他们没有诵读经典,也没有打造器械,只是望着结界外那混沌的天空,进行着一场看似毫无意义的辩论。
一人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归墟亦是道之一面,强求对抗,岂非逆天而行?不若顺应其变,或可于寂灭中觅得一线真谛。”(近道家思想)
另一人立刻驳斥:“荒谬!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归墟乱常,便是‘凶’,吾辈当‘制天命而用之’,明于天人之分,岂能坐以待毙?”(近荀子思想)
又有人言:“仁者爱人,义者循理。归墟灭生绝义,乃大不仁!吾等当修身以立命,聚浩然之气,虽千万魔,吾往矣!”(近儒家孟子思想)
他们的辩论,没有直接产生任何光晕或能量,但那激烈碰撞的思想火花,那在绝境中对天地、人伦、道义的深刻思索与不同路径的探索,本身就像一种无形的“净化场”。周围一些被归墟低语侵扰、心神不宁的伤兵和民众,在听到这些充满理性与思辨力量的争论后,竟渐渐平静下来,混乱的思绪被梳理,内心的恐惧被一种对“道理”的追寻所替代,精神层面的抵抗力无形中增强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零星出现的、源自不同思想流派的智慧之光与精神力量,起初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但在赤岳那无形信念壁垒的笼罩和加持下,这些微弱的火花仿佛找到了共鸣的基石与扩散的媒介,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在西岐内部蔓延、交织、碰撞!
儒家倡仁守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秩序之光;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实践之芒;
道家追寻自然无为,天人合一,于毁灭中窥见循环的智慧之辉;
法家强调以法治世,富国强兵,凝聚众力的秩序之剑;
阴阳家推演五行生克,试图解析归墟本质的探究之心……
甚至还有一些更古老的、关于农耕、医药、工匠技艺中蕴含的“利用厚生”的朴素道理,也都焕发出独特的精神力量!
这些思想,或许在和平年代各有分歧,甚至相互攻讦。但在此刻,面对归墟这企图抹除一切文明痕迹、否定所有存在意义的共同大敌,它们前所未有地统一了起来!它们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或口头的争论,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能够抵御归墟侵蚀、坚定人族意志的精神武器!
一道道颜色各异、意蕴不同的精神光晕,从西岐的各个角落升腾而起!它们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在那信念壁垒的框架下,如同百川归海,交织成一片璀璨而浩瀚的思想光海!
这片光海,笼罩了整个西岐!
它没有直接增强结界的物理防御,也没有提供额外的能量。但是,它极大地强化了所有身处其中的人族的精神防御!
归墟那蛊惑人心、瓦解意志的低语,在触及这片思想光海时,如同泥牛入海,被那无数充满智慧、理性、仁爱、勇气、探索精神的意念洪流瞬间冲垮、稀释、乃至同化!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轻易地动摇人心,制造恐慌与绝望!
结界之内,军民们的眼神不再仅仅是恐惧与麻木,更多了一种思考者的坚定。他们或许不懂高深的道理,但耳濡目染之下,他们明白了为何而战——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守护这人伦之理,这文明之火,这属于“人”的尊严与未来!
就连前线厮杀的士卒,挥出的刀剑似乎也带上了一丝不同以往的“意蕴”,那是对“义战”的坚持,是对“守护”的执着,是对“秩序”的渴望!这种精神层面的力量,反过来又隐隐加持着他们的气血与斗志,使得战斗更加顽强。
姜尚立于城头,望着这片由无数思想火花汇聚而成的瑰丽光海,感受着城中那焕然一新的、充满了理性力量与不屈意志的氛围,老泪纵横。
“百家争鸣……想不到,在这末世绝境,我人族逝去的先贤智慧,竟以这种方式……重现光辉!”他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此非一人之功,乃是我人族文明积淀之爆发!是赤岳的信念,点燃了这沉寂的火药桶!”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对抗归墟的又一大利器!他迅速下令,组织那些尚有精力的学者、智者,不再仅仅局限于整理古籍,而是主动宣讲、辩论,将各家思想的精义,以最朴素的方式传播开来,主动引导、壮大这片思想光海!
西岐,这片物理上的孤岛,在精神层面上,却仿佛化作了照亮黑暗的文明灯塔!百家思想的光辉,成为了抵御归墟那“虚无”道则的最坚韧屏障之一!
而远在黑暗虚空中漂泊的赤岳,他那微弱的意识,也再次感受到了这股源自西岐的、磅礴而熟悉的共鸣。那不再是单纯的求生信念,而是更加复杂、更加厚重、承载了整个人族文明智慧的思想浪涌!
这浪涌,如同温暖的洋流,推动着他那脆弱的“生机气泡”,朝着神农鼎本体的方向,更加坚定、更加快速地前行。
信念铸就壁垒,思想化为利剑。
在这至暗时刻,人族以其独有的文明底蕴,向那企图吞噬一切的归墟,发出了最铿锵有力的……文明宣言!
百家争鸣,辉耀末世。
这精神之火,能否最终焚尽虚无,照亮归途?
答案,仍在未定之天,但希望,无疑又增添了一分沉甸甸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