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城内的欢庆气氛尚未完全平息,一场更为正式、象征意义极强的仪式便接踵而至。凯旋后的第三日清晨,刺史府(如今已兼具平东将军行辕职能)门前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旌旗仪仗肃立两侧。刘隆身着庄重的朝服,头戴进贤冠,在王翦、刘正及一众文武属官的簇拥下,静候于府门之外。
百姓们闻讯,也纷纷聚集在远处围观,交头接耳,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他们都已知道,是朝廷的天使要来了,要来嘉奖他们的刘将军!
辰时正刻,清脆的銮铃声自长街尽头响起。只见一队约百人的仪仗,护卫着一名手持节杖、身着绛紫色使者官袍的中年宦官,缓缓行来。使者面容肃穆,眼神中带着几分帝都使者特有的矜持与审视。他手中那柄代表着天子权威的节杖,在晨曦中熠熠生辉。
“天使到——!” 唱喏声拉长,回荡在寂静的街道上。
刘隆整了整衣冠,率领众人趋步上前,躬身行礼:“臣,汉中太守刘隆,率汉中僚属,恭迎天使!”
使者翻身下马,微微颔首,算是回礼,声音尖细而清晰:“咱家奉天子诏命,特来宣旨。刘太守,准备香案接旨吧。”
“香案早已备妥,天使请!” 刘隆侧身让路,态度恭敬而不卑不亢。
一行人进入刺史府正堂,香案之上,香烟袅袅。使者立于香案之前,刘隆率众官跪伏于地,堂内堂外,一片肃静。
使者展开手中明黄色的绢帛诏书,清了清嗓子,用特有的腔调高声宣读:
“制曰:朕闻褒有德,赏有功,此古今之通义也。咨尔汉中太守刘隆,汉室宗亲,世笃忠贞。自黄巾倡乱,天下板荡,尔能恪守臣节,保境安民。近者,巴蜀妖贼张牛角、赵祗等,聚众为乱,荼毒生灵。尔躬擐甲胄,亲冒矢石,率虎贲之师,跨剑阁之险,破贼于江州,殄寇于朐忍,旬月之间,廓清巴蜀,功在社稷,泽被黎元。朕心甚慰!”
诏书先是肯定了刘隆的功绩,文辞华丽,赞誉有加。堂下众人,包括刘正在内,都屏息凝神,心中激动。
使者顿了顿,继续宣读,语气转为更加庄重:
“为酬尔勋劳,旌表忠烈,特晋封尔为‘平东将军’,假节,督益北诸军事!望尔仰体朕心,慎持节钺,整军经武,屏藩王室,绥靖地方,俾益州永宁,汉祚延绵。钦此!”
平东将军!假节!督益北诸军事!
这三个封赏,一个比一个重磅!平东将军是高级将军号,位比九卿,远非之前的杂号将军可比,标志着刘隆正式跻身汉末高级将领行列。“假节”更是赋予了他在军事行动中诛杀违令者的特权,象征着极大的信任和权柄。而“督益北诸军事”,则是明确承认了他在汉中乃至巴郡等益州北部地区的军事领导权,几乎等同于将益州北部的防务全权委托于他!
这份诏书,不仅是对刘隆战功的肯定,更是朝廷(或者说,在许都的曹操势力)对刘隆割据汉中和益州北部现状的一种追认和合法化!其政治意义,远超之前的任何嘉奖。
“臣,刘隆,叩谢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隆声音洪亮,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与虔诚,恭敬地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双手过头,接过了那沉甸甸的诏书。
“刘将军请起。” 使者的脸色缓和了许多,露出一丝程式化的笑容,“将军年少有为,功勋卓着,陛下在许都亦时常提及,寄予厚望啊。望将军不负圣恩,再立新功。”
“隆定当竭忠尽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天使远来辛苦,还请入内歇息,容隆略尽地主之谊。” 刘隆起身,谦逊地邀请使者入内。
接旨仪式圆满结束。堂内外爆发出热烈的恭贺声。刘正老泪纵横,激动得难以自持。王翦等将领虽面色平静,但眼中也闪过欣慰与振奋的光芒。有了这朝廷正式的名分,主公日后行事,将更加名正言顺,事半功倍!
随后,刘隆设宴款待天使及其随从,赠以厚礼,宾主尽欢。席间,刘隆巧妙地从使者口中探听了一些许都朝廷和中原局势的虚实,心中对天下大势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送走天使后,刘隆手持诏书,独自站在书房窗前。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明黄的绢帛上,“平东将军,假节,督益北诸军事”的字样格外醒目。
他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弧度。这诏书,与其说是汉献帝刘协的恩赏,不如说是曹操集团在暂时无力西顾的情况下,对他进行的一种羁縻和安抚策略。但他并不在意这背后的算计。乱世之中,实力为王,名分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如今,这朵“花”已然到手。
“平东将军……假节……” 刘隆轻声自语,“有了这名分,整军、募兵、征粮、乃至与周边势力打交道,都顺理成章了。刘焉那边,想必更加坐立不安了吧?”
他将诏书郑重收起。这道诏书,如同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更广阔的政治空间。他的政治地位,从此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下一步,便是利用这个新身份,更快地推进“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了。
朝廷的认可,如同一阵东风,助长了潜龙腾飞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