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时十五分。
大同机场。
机场上的风带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干冷,卷起细小的沙粒,打在脸上微微刺痛。
江岳站在机场,眯着眼,望着东南方张家口的大致方位。那里,此刻应该已是机声鼎沸,但他这里,只有风声和机场日常维护的零星响动。
他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等。
指挥所里那部与美军联络的电台,成了连接两个机场的唯一神经。
通讯兵戴着耳机,全神贯注,捕捉着每一个微弱的信号。
突然,通讯兵猛地抬起头,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朝着门口的江岳喊道:
“大队长!‘野狼’信号!‘群狼已离巢,按计划狩猎!’重复,‘群狼已离巢’!”
来了!
江岳眼中精光一闪,猛地转身,对着早已等候在身边的段鹏、齐小眼、孙向阳等人,用力一挥手,声音斩钉截铁:
“美军动了!该我们了!按预定方案,行动!”
命令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瞬间在大同机场漾开激烈的波纹。
尖锐的哨音在各个停机坪和飞行员待命区响起。
“集合!紧急集合!”
“航空队!全体都有,登机准备!”
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从四面八方奔跑出来,像骤然开闸的洪水,涌向各自的战位。
与美军基地那种程序化的忙碌不同,这里的节奏更快,更带着一股子八路军特有的、被资源匮乏逼出来的利索和悍勇。
江岳大步走向停机坪中央,那里,八路军航空队的主力已集结完毕。
八架经过加强、外形粗犷的“三头怪”双发战机排成一列,机首的德什卡重机枪枪口森然。
一架加装了机枪座和简易投弹装置的“铁飞机”安静地停在一旁,它是今天的空中指挥所和预备火力平台。
三十架“木头鹰”单发战机则密密麻麻停在后方,木质骨架蒙着帆布,结构简单,却像一群蓄势待发的猎鹰。
飞行员们站得笔直,穿着五花八门的飞行夹克或普通军装,脸上带着兴奋和决然。
江岳的目光扫过这一张张年轻或不再年轻的脸孔。
“同志们!”
江岳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场上的风声和脚步声。
“废话不多说!美国朋友的机群,已经扑向天津港了!他们会咱们吸引了鬼子绝大部分的战斗机!”
他手臂猛地一挥,指向东方:
“现在,轮到咱们了!目标——北平!狗日的华北方面军老窝!”
人群里一阵低低的骚动,眼神更加灼热。
“具体任务,再明确一遍!”
江岳语速加快,
“段鹏!你带主力编队!
七架‘三头怪’,二十架‘木头鹰’,给我狠狠地炸南苑机场!
找它的油库、机库、停机坪!要把鬼子的飞机窝,掀个底朝天!”
“是!掀它个底朝天!”
段鹏吼声如雷。
“齐小眼!你驾驶一架‘三头怪’,在高空负责警戒和策应!盯着点天上的动静,随时准备支援!”
“明白!”
齐小眼扶了扶头上的皮帽,眼神锐利。
“孙向阳!”江岳看向这个精干的老飞行员。
“到!”
“你的任务,最关键,也最危险!”
江岳盯着他,
“你带十架‘木头鹰’,全部挂燃烧弹!
目标——前门火车站和交通枢纽!
给我冲过去,把燃烧弹扔下去,制造混乱!吸引北平城里的注意力!”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
“记住!投完弹,不许恋战!
立刻脱离,以最快速度,飞往张家口机场降落!
到了那里,地勤会给你们加油维护。
然后,马上再次起飞,返回大同!
绝不能在张家口多待!明白吗?”
“明白!投弹,吸引火力,立刻脱离,降落张家口,加油再起飞,返回大同!”
孙向阳复述得清晰无误,脸上毫无惧色。
“其他所有飞机,攻击南苑机场完成后,同样先降落在张家口机场加油!
加完油,立刻起飞回大同!
咱们家底薄,飞机和飞行员,都比炸弹金贵!
都给我活着回来!”
“是!”
震天的吼声汇聚在一起,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
“登机!”
江岳一声令下。
飞行员们迅速转身,奔向自己的座驾。
地勤人员最后检查着挂弹、油料。
引擎启动的声音次第响起。
“三头怪”的两台m82发动机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咆哮,排气口喷出淡淡的蓝烟。
“铁飞机”的引擎声音则相对平稳。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木头鹰”,它们的发动机声音各异,有的清脆,有的嘶哑,甚至有些噼啪作响,但无一例外,都在奋力嘶吼,将螺旋桨搅成一片模糊的光影。
没有华丽的座舱盖闭合,没有繁琐的仪表确认,飞行员们戴好风镜,对着地勤竖起大拇指——准备好了!
江岳深吸一口气,登上了那架作为指挥机的“铁飞机”。他透过舷窗,看着外面开始滑向跑道的机群。
由于跑道条件和大同机场的容量限制,飞机需要分批起飞。
首先是最灵巧的“木头鹰”。
孙向阳带领的十架突击编队率先滑跑。
这些轻巧的木制飞机在土质跑道上颠簸着加速,机翼在气流中微微颤抖,仿佛随时会散架,但它们最终还是顽强地抬起了头,一架接一架冲上天空,在空中盘旋编队。
接着是段鹏带领的主攻编队。
七架“三头怪”和二十架“木头鹰”开始依次起飞。
引擎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整个机场都被笼罩在巨大的声浪和飞扬的尘土中。
“三头怪”庞大的机体需要更长的滑跑距离,离开地面时显得有些笨重,但一旦升空,便展现出稳定的飞行姿态。
最后是齐小眼驾驶的“三头怪”和江岳所在的“铁飞机”指挥机组。
他们作为殿后和策应力量,缓缓滑入跑道,加速,起飞。
当江岳的“铁飞机”终于脱离地面,爬升到大同机场上空时,眼前已是颇为壮观的景象。
四十多架各式战机,在空中组成了略显松散但层次分明的编队。
孙向阳的十架“木头鹰”如同离弦之箭,率先调整航向,直扑东南方的北平。
段鹏的主力编队则保持着相对紧凑的队形,紧随其后。
齐小眼的“三头怪”在更高位置,像警惕的头鹰。
江岳透过舷窗,看着下方逐渐变小的大同机场,又望向东方那片广阔而未知的空域。
他还不知道,此时,北平的鬼子,是否发现了这支美军轰炸机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