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虽然受损但主体结构尚存的指挥塔台,被一枚500磅炸弹准确命中顶端,整个上半部分在惊天动地的爆炸中四分五裂,钢筋水泥块如同雨点般向四周溅射,剩下的半截基座也布满了裂痕,冒着黑烟。
残存的机库更是重点照顾对象,几枚炸弹几乎同时落在其屋顶和周边,巨大的冲击波瞬间将薄弱的钢结构撕碎、掀飞,里面的残骸和可能隐藏的鬼子一起,被烈焰和破片吞噬。
这是一场纯粹的、暴力的毁灭!
在如此饱和的火力覆盖下,机场内日军残存的有组织抵抗几乎被瞬间瓦解。
那些躲在建筑废墟里打冷枪的鬼子,要么被直接炸死、震死,要么被活埋在倒塌的墙体之下。
就在最后一架b-25投完炸弹,拉起机头脱离的同时,地面,嘹亮的冲锋号声响彻了机场外围!
“滴滴答滴滴——冲啊!!”
早已等待多时的八路军步兵突击队,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各个隐蔽点一跃而出!
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或者拎着冲锋枪、轻机枪,以散兵线快速向机场核心区域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这一次,他们遭遇的抵抗微乎其微。
突击队分成无数个战斗小组,相互掩护,开始对机场内每一片废墟、每一个弹坑、每一段残存的墙体,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和清理。
战斗进入了最残酷、也最考验单兵素质和意志的逐屋肃清阶段。
尽管大势已去,但被“玉碎”命令洗脑的日军残兵,依然在负隅顽抗。
他们有的躲在炸塌了一半的地下室里,等八路军战士靠近时突然投出手榴弹;
有的伪装成尸体,等到搜索人员经过身后才突然开枪;
有的则聚集在某个相对完好的角落,进行着绝望的自杀式冲锋。
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愤怒的吼叫声、垂死的惨嚎声……在机场的废墟间此起彼伏,久久不息。
战斗,一直持续到夜幕彻底笼罩大地。
机场大部分区域的枪声已经停歇,八路军旗帜插上了主要建筑物的废墟顶端。
但零星的、冷枪的射击声,仍然会偶尔从某个黑暗的角落响起,提醒着人们,这片浸透了鲜血的焦土上,还隐藏着不肯屈服的亡命之徒。
张大彪站在已成一片瓦砾的原指挥塔台废墟上,借着远处尚未熄灭的火光,环视着这座付出巨大代价才夺取、却已几乎被彻底摧毁的机场。
他的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片冰冷的肃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告诉各营,加强警戒,组织小分队连夜清剿残敌!
一个活的鬼子都不能放过!
天亮之前,老子要这机场,彻底干净!”
他对着身边的参谋,沉声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夜色深沉,张家口机场在火焰与黑暗的交织中,如同一个巨大的、尚未完全停止流血的伤口。
次日一早,天色刚亮,弥漫在张家口机场上空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依旧混杂着焦糊味和淡淡的血腥气。
江岳在大同的前进指挥所里,迫不及待地通过无线电联系上了已经在机场废墟上建立临时指挥点的张大彪。
“张参谋长,机场情况怎么样?跑道能不能用?”
江岳的声音透过无线电,带着一丝急切和期待。
机场能否快速投入使用,关乎着他后续一系列计划的展开。
电台那头传来张大彪有些沙哑却依旧洪亮的声音,背景里还能听到隐约的吆喝声和机械的响动:
“江大队长,跑道看了!小鬼子临走使了坏,埋了不少地雷,尤其是跑道两头和几个交叉口,真他娘的阴险!
不过好在没像油库弹药库那样给老子彻底炸烂,几处大点的坑,还是咱们自己的航弹和重炮砸出来的!”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点庆幸和狠劲:
“工兵连天没亮就开始忙活了,拿着探雷器一寸寸地往前摸,已经起出来十几颗了!
照这个速度,估计到中午,主要跑道就能清理出来,填上土夯实一下,应急起降应该问题不大!
他娘的,总算还有点好消息!”
江岳闻言,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跑道基本完好,这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要好得多。
“好!抓紧时间!清理完毕立刻通知我!”
……
中午时分,阳光驱散了部分晨雾,但机场上空依旧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尘土和未散尽的烟霭。
经过工兵连一上午的紧张排雷和抢修,主跑道上明显的障碍物和雷患已被清除。
几处较大的弹坑也用就近取材的泥土碎石进行了简易回填、压实,虽然看上去依旧斑驳坎坷,但一条可供飞机紧急降落的通道总算被硬生生开辟了出来。
就在这时,一阵不同于沉重轰炸机的、略显单薄却高亢的引擎声由远及近。
一架机身上带着八路军徽记的“木头鹰”,出现在机场上空,它盘旋了两圈,似乎在仔细评估下方跑道的状况,随后机头一压,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姿态,对准了那条刚刚修复、还显得十分粗糙的跑道。
轮胎接触地面,发出一阵并不平稳的颠簸和摩擦声,飞机在跑道上弹跳了几下,最终有惊无险地停了下来。
舱门打开,江岳和默菲斯上校先后跳了下来。
两人都穿着厚厚的飞行夹克,脸上带着被高空寒冷气流长时间吹拂后的僵硬感,不停地用手揉搓着面部,活动着有些麻木的四肢。
默菲斯几乎没有任何停歇,他立即脱去厚重的外衣,略一活动开身体,目光便如同鹰隼般投向了脚下的跑道。
他无视了周围还在忙碌的八路军工兵和警戒士兵,也暂时没去关注远处依旧冒着黑烟的废墟,径直开始了他的专业评估。
他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些回填土壤,感受其颗粒度和湿度;
他用脚步仔细丈量跑道的宽度和可见长度;
他仔细观察着跑道表面的平整度,特别是那些刚刚回填的弹坑区域,用脚踩踏测试其坚实程度;
他还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和铅笔,快速地记录着数据,并勾勒着跑道的简易草图,不时抬头望向跑道延伸的方向,判断净空条件。
这里,具备轰炸机的起飞条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