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中午饭从张伯伯家出来,坐着公交车晃了一路,睡了一路,到七里河站下车,她向站台旁边书报亭的阿姨问清楚去新华书店的路,就朝书店走去。下午三点钟的样子,太阳很温暖,呢子大衣简直穿不住了,她解开全部纽扣,领子上的毛毛还是让她感觉到热的扎人。
刚进书店,就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很惊喜,居然是朱师兄。朱师兄说:“我正好也想来买书,估计你差不多这个时候到。”
书店里人挺多,都低头在选书、看书,她打了个静音的手势,小声说:“师兄,咱俩先分头各选各的书,一个小时后在付款那儿见。”朱师兄笑着点头,说“好”。
一小时后朱师兄来到收银台,看到她已经付过款,手里拿着的袋子里装了几本书,正在旁边书架上翻看其它的书,打了个招呼,便去为自己选好的两本书付款。付完款,过去问她:“走不走?”
两人出了书店,她问:“师兄你买了什么书?”一边伸手接过师兄手里的两本书,一本是《纳兰词选》,还有一本是李渔的《闲情偶寄》,脸上不由自主浮上笑容。
师兄问她:“怎么啦,不好吗,小师妹?”
她说:“好,都是好书。”笑容却抑制不住地在脸上泛滥开来。
朱师兄被她笑得发毛,问:“那你为啥笑呢?”
她忍了忍笑,说:“我爸经常骂我不务正业,玩物丧志,师兄,我看你选的书,终于发现还有人比我更玩物丧志,很欣慰!”
师兄被她的话逗笑,说:“那让我看看你买了什么书?”
她把手上的三本书递给师兄,师兄一看,一本是英文版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另外两本是《Follow me》的文字版。笑说:“你这还玩物丧志、不学无术?那你玩的都是别人玩不起的。”
两个人哈哈大笑。
她解释:“本质上都是玩物丧志。我看英文书完全出于兴趣爱好,不报目的,只为看书的过程开心。我以前看过中文版《京华烟云》,很好,据说在中国以外的华人圈评价非常高,说它是近代版《红楼梦》。今天才知道林语堂先生这部小说一开始是在美国用英文创作出版的,然后才自己把它翻译成了中文,当然要看看原版了。咱们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英语,但说不出来,都是书面语,《Follow me》的电视片挺好的,模拟生活场景,学习英语口语,我以前放假在家经常看,现在没电视看,买两本书来看看。”
朱师兄喜滋滋说:“这么说咱俩确实是同一类人。我看书也没啥目的,感兴趣、喜欢,就看。”
她说:“朱师兄你找媳妇儿可得找个现实一点的,要不然两个人一起穷乐呵,再要有个娃,可不得饿死。”
朱师兄问:“那你呢?一定要找个有钱的吗?”
她笑说:“我就自己穷乐呵,死得其所得了,别祸害别人了。”
朱师兄说:“那这么说,我也不应该祸害别人。”
她说:“你不行啊,你爸妈就生你兄弟俩,还指望着你俩传宗接代广大门庭呢。我爸妈对我没任何期待,随我开心就好。”
朱师兄说:“你怎么知道我爸妈是那么想的?”想想,不等她回答,自己又说:“他们不善言辞,嘴上没说过什么,心里可能确实像你说的,是希望我跟我弟早点娶妻生子的。”声音不由得低了下去,神情就有些黯然。
她问:“你弟弟小你三岁,在你们那儿是不是也是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朱师兄说:“我弟弟也还没有女朋友。而且在我们那儿,哥哥没有娶,弟弟妹妹也不可以嫁娶,要不人家要笑话。”
她笑说:“那你赶紧的,娶个嫂子回来,要不然还要耽误你弟弟呢。”
朱师兄说:“我也想娶,没人嫁我着。”
她笑,说:“你还是不想娶,人家不是说‘两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多的是’,这是前两天我从一个朋友的信里学到的话,你只要决心去找,肯定能找到。其实程师兄条件和你差不多,他不是就找到了,还自带房子呢。”
朱师兄嘴上说:“小程比我条件好多了。”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而且她能看出来,他被她说的心动了。
她就这么一路跟朱师兄胡说八道着,坐上36路车到深沟桥,又沿着盘山公路走回了厂里,俩人在厂办门口道别。
回到宿舍,她也不饿,不用吃晚饭了,中午在张伯伯家吃的好饱,郎阿姨一个劲儿用公筷往她碗里夹菜,说她在厂里天天煮面条吃,都饿瘦了。趁着这个点儿更衣室没人,她去洗了澡洗了衣服,又洗了两只苹果,关上门舒舒服服爬到床上围着被子,一边吃苹果,一边拿起新买的《京华烟云》看了起来。大概因为林语堂先生毕竟是中国人,她之前又看过中文本,她觉得这本英文原版小说读起来特别流畅,比她之前买的那些英文原版经典名着好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