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导闻言走过去,耐心解释:“这是砂岩石质的文物,从残存的形态来看,应该是长方形柱体的截面残断部分,原本是四面都有雕刻的。你看它的正面纹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雕刻的是莲花座上结跏趺坐的小佛像,原本有五尊,现在只残存下腿部;下层则雕刻着五个花盖,两层纹饰之间还用联珠纹带做了分隔。再看背面,是用单凸线雕刻成的弧线纹,一共七组,每组弧线的中间都有一条竖联珠纹带,工艺很是精细。”
随着赵导的讲解,众人眼中的文物仿佛鲜活起来,那些残损的纹路里,似乎藏着北魏皇室的祈愿与佛寺的庄严,静静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这件莲花瓦当,残长26.3厘米、瓦径14.5厘米、厚2厘米,是1981年从大同市方山永固陵思远佛寺遗址出土的。”李梅指着展柜里的文物,轻声道。
一旁的赵导接过话头,细致讲解:“它采用泥质灰陶制成,截面呈半圆形,瓦舌向内凹陷,舌面是规整的梯形。瓦的凸面为朴素的灰色素面,凹面内壁还保留着清晰的布纹痕迹;整体外表光滑,色泽多呈青灰色或浅灰色。更特别的是,这枚简瓦前部还附着带有残损的莲花纹瓦当,瓦脊正中央留有一个方形的瓦钉孔。”
赵芳忽然被另一个吸引,笑着说:“你们看这个‘万岁富贵’瓦当!直径约16厘米、沿宽1.1厘米,同样是1981年大同市方山永固陵思远佛寺遗址出土的,这上面的文字寓意也太好啦!”
赵导补充细节:“这枚瓦当同样是泥质灰陶材质,采用模制工艺制成,整体呈灰黑色,可惜圆形的左侧有部分残失。它的当面经过打磨处理,十分光滑,边缘的边轮微微凸起;当面用井字格清晰分割,中心和四角都装饰着乳钉纹,上下左右原本阳刻着‘万岁富贵’四个隶书大字,不过现在仅能看到完整的三个字了。”
小虎盯着展柜里造型最别致的一件,眼睛发亮:“这个莲花化生童子瓦当也太有意思了,我特别喜欢!”
小雨立刻点头附和,语气雀跃:“我也喜欢这个!童子和莲花的组合看着特别生动。”
赵导笑着回应两个孩子的热情,缓缓说道:“这枚莲花化生童子瓦当,直径有18厘米,边沿宽度是1.5厘米,和前面两件瓦当一样,都是1981年在大同市方山永固陵思远佛寺遗址出土的,属于同一时期的文物。”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点向瓦当表面:“你们仔细看,瓦当上的童子造型饱满,身披莲花瓣装饰,姿态舒展,莲花的花瓣纹路也刻画得十分精细,能看出当时工匠的手艺有多精湛。这种莲花化生童子的图案,在佛教遗址出土的瓦当中很有代表性,既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化生’理念,也暗含了对吉祥、圆满的美好期许。”
李梅看着展出的瓦当,感慨道:“没想到同一处遗址能出土这么多造型、纹样各异的瓦当,它们不仅是建筑构件,更像是记录当时文化的‘小石碑’,能保存得这么完整已经很不容易了。”
赵导赞同地点头:“确实,这些瓦当不仅能让我们还原当时思远佛寺的建筑风貌,从材质、工艺和纹样上,还能看出北魏时期大同地区的制陶水平和佛教艺术特色,每一件都是研究那段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块长得怪怪的石头是什么呀?”小虎蹲在展柜前,指着里面形状奇特的文物好奇地问。
“妈妈,它叫‘石手’什么来着?”小雨看着文物名称,仰着头拉了拉李梅的衣角追问。
李梅摸了摸小雨的头,轻声纠正:“是石手夯哦。”
“那‘夯’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呀?”小雨皱着小眉头,满脸疑惑地继续问。
李梅指着“夯”字的结构解释:“你看这个字,上面是‘大’,下面是‘力’,合起来就是‘大力’,古人就是用它来砸泥土,把泥土砸得紧实。这样不管是筑城墙,还是打建筑的地基,都会特别牢固。”
“哦!我想起来了!”小虎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我之前在视频里见过‘打夯’,好像还有人一边夯土一边唱歌呢!不过视频里的夯看着比这个大好多。”
一旁的刘明补充道:“这只石手夯高30厘米,柄部直径8厘米,下半部分长14.5厘米、宽12厘米,确实不算大。但它说不定是用来干精细活的——咱们之前看到的那块金砖,它的泥土坯子,说不定就是用这种小手夯砸实的。”他顿了顿,又补充了关键信息,“这也是1981年从大同市方山永固陵思远佛寺遗址出土的。”
“哦,我懂了!”小雨恍然大悟,指着旁边展柜里的灰陶罐说,“那这个灰陶罐,说不定也是用这石手夯帮忙做出来的呢!”
“还真有可能。”刘明笑着点头,指着灰陶罐介绍,“这只灰陶罐口径24.4厘米,底径10.3厘米,高21.8厘米,也是1981年从大同市方山永固陵思远佛寺遗址出土的,和石手夯是‘老乡’呢。”
“泥塑飞天头像!这个好漂亮啊!”小雨凑到展柜前,轻声念着文物标签,眼睛里满是惊喜。接着她又看到旁边的标签,念道:“还有泥塑菩萨头像,标签上写着‘高者不足十厘米,低则仅5、6厘米’,还标注了‘残破’。”
小虎也凑了过来,盯着标签有些困惑:“‘泥塑菩萨头像,高者不足10厘米、低者仅5-6厘米’,这是说它们都破破烂烂的意思吗?”
“对呀。”赵芳点点头,语气里带着些惋惜,“毕竟这些文物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能保存到现在很不容易。”
“那为什么有的地方没破呢?”小虎指着其中一尊相对完整的头像,追根究底地问。
正是:溯鲜卑,裂云开魏阙,饮马阴山,挥鞭大漠,道武奠基,太武拓疆,六镇兵销燃星火,迁都易服融胡汉,太和改制启新章,却叹河阴血浪涌,权臣频易主,东西裂变终成烬,空余邙山夕照,洛水寒烟,述说那百年霸业,几度沧桑。
仰碑碣,凿石铸天工,龙门佛影,云冈梵容,方笔如刀,雄风似戟,千龛佛现蕴真经,墓志摩崖刻古风,郑公遗韵耀岱岳,尤珍始平开气象,书道自通神,筋骨铮铮立乾坤,长存铁骨钢筋,神姿峻宕,辉映这万里河山,千秋楷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