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是弄混啦。”金老师笑着纠正,“女儿墙是在城墙顶部内侧、靠里的那道薄挡墙,是咱们中国城墙的传统设计。它的作用一是方便守城士兵了望,二是防止人在城墙上走的时候不小心掉下去,主要是保障安全的。”
“哦!原来是这么分的,外沿防御的叫垛墙,内侧护人的叫女儿墙,我之前一直弄不懂。”宇辰恍然大悟,“您这讲的专业!”
“嗨,我也就懂点皮毛,说不上多专业。”金老师又习惯性地谦虚起来。
“老金啊,过分谦虚可就是骄傲啦!”孙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打趣。
“可不是嘛金老师,”啸风也跟着说,“我还有好些关于长城的问题没弄明白,正想向您请教呢。”
“要请教长城的事儿,你们可得找咱们袁会长,”金老师连忙摆手,把话头转了出去,“人家才是真专业的!我这点知识,也就是个皮毛。”
这话逗得众人都笑了起来,原本略显严肃的历史话题,也因这轻松的调侃多了几分暖意。
“快看那落日,好美!”梦瑶忽然朝着西方抬手,声音里满是惊喜。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夕阳正贴着城楼的檐角缓缓下沉,橘红的光团把半边天染成了熔金般的颜色,连带着空中的云絮都镶上了一层暖亮的边。
落日余晖洒在永泰门城楼的剪影上,原本棱角分明的飞檐、厚重的墙体,都被镀上了一层柔和却又浓烈的光,愈发显得沉郁沧桑——仿佛能看见千百年前,守城士兵曾倚着垛墙望过同样的落日,也曾在这光影里握紧过手中的兵器。
可这份沧桑里,又藏着股浴火重生的坚定:那些被岁月磨平的砖缝、被历史刻下的痕迹,没有让它显得破败,反倒像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带着从容的底气立在那里。
城楼静静矗立在余晖中,像是在无声诉说:从当年期盼“天下大同”的古老梦想,到如今重现生机的今日荣光,它始终站在这里,见证着战火与和平,也守护着一城人的岁月绵长。
大家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却觉得镜头里的风景,终究少了几分亲眼所见的震撼——那是历史与光影交织的温度,是只有站在这城墙上才能读懂的故事。
晚风从城楼的箭窗里穿进来,带着塞外的清冽,撩起衣角。
古老城墙的砖石缝隙里,还残留着白日被太阳烘烤过的微暖,是砖心积蓄了一整天的温度;可暮色已漫过护城河的水纹,悄悄混进几分凉意,顺着砖缝往人脚边钻。
那温度,就像历史在呼吸间吐纳出的温热与寒凉,一半是金戈铁马的炽烈,一半是岁月沉淀的清寂,丝丝缕缕交织在晚风里,让人站在城墙上,仿佛能听见几百年前的角声,正顺着落日的余晖,轻轻落进砖缝里。
城墙之上,垛口如巨大齿痕般排列,天际线便在这齿痕之间被裁割成一段段,每一段都透出夕照的奇妙与瑰丽。
夕阳把城墙染成一片熔金,连几人的影子都被拉得老长,投在斑驳的城砖上,成了此刻的风景。
“这落日,真像……”宇辰喃喃着,手指不由自主地抚摸着眼前一块厚重城砖,仿佛在摩挲着六百年前那个工匠滚烫的汗滴与心跳。
“像什么?”啸风没有回头,声音被风吹得有些飘渺。
宇辰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摇头。
梦瑶却忽然将手按在自己胸前,低声说:“我数过了,它每沉下去一点点,我的心就跳一下。”
她眼神追随着天际燃烧的云霞,眼波流转间,映着天际那抹凄艳的金红,像在数着某种珍贵又注定流逝的东西。
晚风似乎也听懂了她的话,卷起她鬓角的几缕青丝,轻轻拂过她微凉的面颊。
“太美了!”孙老师望着漫天霞光,声音里满是激动,“大同的城墙就是咱们这座城的脊梁啊!里头藏着说不尽的文化底蕴,更是咱们大同人心里最亲的地标!”
他转头看向万老师,笑着提议:“万老师,这么好的景致,该您高歌一曲了!就那首《啊,大同城墙》。”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着名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老师缓缓俯身,掌心轻轻贴在城墙的砖石上。
那些被风雨磨出细纹的砖块,还残留着白日阳光的余温,指尖掠过斑驳的痕迹,仿佛能触到千百年前筑城工匠的体温,摸到战火洗礼后留下的沧桑印记。她静静伫立片刻,像是在与这座沉默的城墙对话,将满腔感触都融进呼吸里。
待深吸一口气,胸腔里积蓄的情感随着清亮悠扬的歌声骤然迸发——“我站在你的身旁,欣赏着你的模样,护城河水告诉我,有一种收获叫历尽沧桑……”
歌声不疾不徐,像晚风拂过护城河的水面,在永泰门的飞檐斗拱间缓缓盘旋。城墙上的垛口、女儿墙的轮廓,都被这歌声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连远处渐沉的落日,都似要为这旋律多停留片刻。
歌声里满是对古城的深情,顺着城墙根的风飘向远方,掠过街角的老槐树,也飘进在场每个人的心里。
当旋律转沉,唱到“啊——雄关漫道狼烟飘荡,明朝的谢幕,清朝的退场,你写满了痛苦和心酸……”
万山红老师的声音里多了几分凝重,每一个音符都似在叩问历史。众人望着眼前的城墙,仿佛看见当年红衣大炮轰城的火光,听见屠城时军民的悲泣,那些曾被岁月掩埋的惨烈情景在歌声中浮现,眼眶不由得一热,指尖悄悄攥紧了衣角。
直到最后一段歌词响起,“你把千年历史默默收藏,默默收藏,默默收藏……啊——大同城墙,世纪的辉煌,啊——大同城墙,你托起云中儿女的梦想!”
歌声骤然扬起力量,女高音特有的穿透力冲破暮色,与厚重的城墙轰然相映。那声音里不再只有悲戚,更多的是历经磨难后的坚韧,是古城重焕生机的昂扬。
像是千百年的历史在这一刻苏醒,与当下的大同隔空对话;又像是大同人对家乡的眷恋与期盼,都借着这歌声,深深刻进了城墙的每一块砖石里。
“唱得太好了!”万老师的歌声刚落,啸风第一个鼓掌叫好,周围的游客也纷纷围了过来,掌声像潮水般在永泰门附近响起,不少人还举着手机,记录下这动人的时刻。
万老师笑着欠身,双手合十向大家谦虚谢礼,眼角眉梢满是温和。
“诶!这不是万山红老师吗?国家一级演员啊!”人群里突然有人惊呼,一眼认出了她,语气里满是惊喜。
另一位游客也凑过来,指着孙老师说:“那位我也见过!是孙一鸣老师吧?之前在电视上看过您的节目!”
这下大家更激动了,纷纷围得更近,目光里满是敬佩。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攥着笔记本,怯生生地走上前:“万老师、孙老师,能给我签个名吗?我特别喜欢您的歌!”
两位老师笑着答应,接过笔,认真地在笔记本上签下名字,还不忘给小姑娘递了个鼓励的眼神。
之后又耐心地给几位游客签了名,和大家寒暄了几句,聊聊大同城墙的历史,说说对古城的喜爱。
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为了不耽误大家继续游览,也避免造成拥挤,两位老师笑着和游客们道别,慢慢离开了城楼,身影渐渐融入了古城的暮色里。
正是:三城拱卫,叠嶂藏兵,看瓮吞胡骑,月锁寒烽,耳听边笳,关屯铁甲,虎踞龙盘成锁钥;百雉金汤,层楼镇塞,任云卷旌旗,霜凝堞齿,烟横紫塞,日照玄戈,山连朔漠壮云中。